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清晨六点十七分,厂里的第一声叉车鸣笛刚响过,会议室的灯就被按亮了。刘好仃把笔记本翻开,那页写着“它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弯,什么时候该硬”的话被放大投影在白板上,墨迹清晰得像刚写上去的。
没人说话。小吴盯着那行字,手里的笔转了三圈,又塞回口袋。小李低头翻着那份贴满标签的反馈台账,红黄绿三色小纸片像春天刚冒头的芽,密密地挤在纸页边缘。
“我们昨天蹲了仓口,听了话,拍了照,记了事。”刘好仃终于开口,声音不高,但像扳手拧紧螺丝一样稳,“现在不是问‘有没有问题’,是问‘哪个问题最不能忍’。”
他走到白板前,画出那个熟悉的四格图:横轴标着“发生频率”,纵轴写着“后果严重性”。他拿起一支红笔,点了点台账里的第一条:“护角崩飞,砸到人——这事一旦出,就是大事。可它一周才碰两回,算高频吗?”
“不算。”小李摇头,“但真砸了,谁担得起?”
“那就往右上角放。”刘好仃把这条推到高危区,红标贴得端正。接着是“换一次护角要停三小时”“维修等两天货快化了”“自己换,怕出事没人认账”……一条条挪上去,像往秤盘里加砝码。会议室的空气慢慢沉下来。
“以前我们改护角,都是加厚、加硬、加材料。”刘好仃顿了顿,“可工人说它‘太死板’,不是说它不够结实,是说它不会‘活’。”
“活?”小吴皱眉,“护角还能跳舞?”
“它得响应。”刘好仃没笑,“叉车撞一下,它该弯就弯,该弹就弹,别硬扛到裂。就像人跑步,膝盖得缓冲,不能骨头直接撞地。”
小吴忽然抬头:“那咱们是不是该做个‘会喘气’的护角?”
“不叫喘气。”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动态响应。”
“听着像科幻片。”小李嘀咕。
“不科幻。”刘好仃转身,从文件夹里抽出第58次测试记录,“护角没断,回弹正常——可你们看,测试完它边缘往里凹了两毫米。没人发现,因为它没裂。可现实中,这凹一次,螺丝就松一分,三次之后,自己就掉了。”
他把记录翻过来,背面是昨晚拍的现场照片:冷链车护角边缘翘起,螺丝歪斜,像老人松动的牙齿。
“我们测的是‘能不能扛住一次猛撞’,可客户面对的是‘每天被撞三十次’。”他说,“扛一次叫结实,扛一百次还不断,才叫耐用。现在的问题不是‘断’,是‘累’——金属也会累。”
小吴猛地坐直:“咱们是不是该模拟‘累’的过程?”
“对。”刘好仃点头,“用液压机,每天撞它十次,连撞十天,看它哪天开始变形。不是测极限,是测‘衰老’。”
小李突然举手:“那固定件呢?工人说换一次要拆侧板,三小时,耽误交货——这算不算‘累’?”
“算。”刘好仃说,“人累,车累,时间也累。耽误一小时,可能就赔一单。我们不能只改护角,还得改‘换护角’这件事。”
“那得快拆。”小吴说,“像手机后盖,一按就开。”
“可车上得扛震动。”小李反驳,“太松不行,太紧又难拆,两难。”
“那就让它聪明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角落画了个草图,“平时锁死,一拧就松。不用工具,戴手套也能换。谁来设计?”
没人应声。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
刘好仃不催,只翻开台账,念出一段原话:“‘打了电话,说要等排期。等不起,自己上。’”他抬头,“你说‘等不起’,那就你来压缩维修时间。”
他看向小李:“你说‘自己换’,那你来设计快拆件。”
小李一愣:“我?”
“你最懂现场。”刘好仃把台账递过去,“你去问工人,换护角时最烦哪一步?是拆螺丝?是找工具?还是怕装不牢?”
小李接过本子,手指在“自己换”三个字上停了两秒,点头。
“那材料呢?”小吴问,“现在这合金,抗疲劳性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