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现在厂里愿意带徒弟的人越来越少了,你这可是帮了大忙。”刘好仃拍了拍老李的肩膀,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也带着一丝担忧,担忧的是厂里的人才传承问题依然严峻。
“刘师傅,您别这么说,我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老李说道,他知道,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带徒弟,厂里才能有未来。
在C组,刘好仃遇到了老周。老周正独自调试着一台机器,动作有些缓慢,但十分专注。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仿佛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
“老周,最近怎么样?”刘好仃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关心着老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还行,就是有时候会想起我那徒弟。”老周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失落,徒弟的离开让他感到无比的惋惜。
“别太难过,说不定以后还能遇到更好的徒弟。”刘好仃安慰道,他知道,老周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徒弟来继承他的手艺。
“希望吧。”老周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也带着一丝期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带徒弟的技工渐渐多了起来。小王也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愿意跟着他学。那个小伙子叫小孙,刚进厂不久,但眼神里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仿佛对这门手艺充满了热情。
“师父,我一定会好好学的。”小孙诚恳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决心要学好这门手艺。
“好,跟着我学,可不能怕吃苦。”小王严肃地说道,他知道,学习这门手艺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不怕吃苦,我就想把这门手艺学好。”小孙坚定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这门手艺。
然而,就在一切都看似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厂里却突然接到了一批紧急订单。这批订单对玻璃的质量要求极高,而且交货时间非常紧张,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厂里原本平静的局面。
刘好仃立刻召集了大家开会。会议室里气氛有些紧张,大家都在等待着刘好仃的安排,心中都充满了压力,担心无法按时完成订单。
“这批订单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但我们不能退缩。”刘好仃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他要带领大家共同面对这个挑战。
老李第一个站了出来:“刘师傅,您放心,我们B组一定保证完成任务。”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自信,仿佛在向大家宣告他的决心。
“我们A组也不会掉链子。”小王也说道,他的眼神中同样透露出一种坚定,他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为厂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我相信大家。”刘好仃说道,“接下来,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大家按照计划来执行。”他知道,只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按时完成订单。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刘好仃每天都在车间里巡查,关注着每一个环节的进展。他发现小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在新的订单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小张,最近表现不错啊。”刘好仃夸奖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欣慰,小张的成长让他看到了厂里的希望。
“刘师傅,多亏了您的教导,我不敢再犯之前的错误了。”小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的笑容,心中对刘好仃充满了感激。
“好好干,以后你会有出息的。”刘好仃鼓励道,他相信小张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批玻璃在切割环节出现了尺寸偏差,虽然偏差不大,但对于这批高质量要求的订单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刘好仃立刻赶到切割车间,找到负责切割的技工。那技工是个年轻人,此刻正低着头,满脸的愧疚,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怎么回事?”刘好仃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他要了解事情的真相。
“刘师傅,我……我可能是太着急了,没调整好参数。”那年轻人说道,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心中充满了自责。
“着急不能成为出错的理由。”刘好仃严肃地说道,“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候,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整个订单的成败。”他知道,在工作中,必须保持冷静和严谨,不能因为着急而忽视细节。
那年轻人低着头,不敢说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现在重新调整参数,把这一批玻璃重新切割。”刘好仃说道,“一定要保证质量。”他知道,现在不是指责的时候,而是要尽快解决问题,保证订单能够按时完成。
那年轻人连忙点头,开始重新调整参数。刘好仃在一旁看着,不时地给出一些指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耐心和专注,他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批订单终于按时完成了。当最后一批玻璃检验合格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那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刘好仃站在车间里,看着那一批批高质量的玻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一路上虽然充满了挑战,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在不断地成长。就像那破土而出的幼苗,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变得更加茁壮。
就在这时,人事老吴匆匆赶了过来。
“刘师傅,有个好消息。”老吴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仿佛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什么好消息?”刘好仃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这个好消息能够给厂里带来新的希望。
“有几个之前离职的年轻技工打电话来,说想回来看看,其中有一个还表示愿意重新回来工作。”老吴兴奋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刘好仃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这可是个好消息。”他知道,这些年轻技工的回归,将为厂里注入新的活力,缓解人才断层的问题。
“是的,他们可能是看到厂里现在有了新的变化,愿意回来了。”老吴说道,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觉得厂里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太好了,把他们叫回来吧,厂里需要他们。”刘好仃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急切,希望这些年轻技工能够尽快回到厂里,为厂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里的氛围越来越好。年轻技工们在老技工的带领下,逐渐成长起来。老李带的两个新人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机器,而且质量也越来越稳定。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自信,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成长。小王的小徒弟小孙也学得很快,在一些小问题上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了。他就像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努力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不断向上生长。
刘好仃看着这一切,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他知道,人才梯队的建设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步,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厂里的未来指引了方向。
有一天,刘好仃又站在点名台前,手里拿着一张新的空白卡。还没写字,老周走过来,把一张折好的纸塞进他手里。
“啥?”刘好仃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老周塞给他的是什么。
“名单。”老周拍拍他肩膀,“我昨晚想了一夜——谁接我的班,我说了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他要为厂里挑选出最有潜力的年轻技工,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刘好仃打开那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名字,是老周觉得有潜力、值得培养的年轻技工。他看着老周,眼中满是感激:“老周,谢谢你。”他知道,老周的这份名单,凝聚了他多年的经验和心血,是对厂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贡献。
“谢啥,这都是为了厂里好。”老周笑着说道,他的笑容中带着一种朴实和真诚,他只希望厂里能够越来越好。
在这之后,刘好仃开始根据这份名单,有针对性地对年轻技工进行培养。他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邀请老技工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一次技能的传承。同时,他也鼓励年轻技工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这是他对年轻技工们的期望。
在培训过程中,小孙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在调试一台机器时,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着急地找到小王。
“师父,我实在搞不懂,这台机器到底怎么调啊?”小孙满脸焦急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希望师父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王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沉稳,试图让小孙平静下来。
他们一起仔细地检查机器的每一个参数,小王耐心地给小孙讲解着原理和操作方法。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小孙渐渐明白了问题的所在。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机器也恢复了正常。
“师父,太感谢您了,要是没有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孙感激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敬佩和感激。
“不用谢,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尝试,以后你也能自己解决。”小王说道,他知道,只有让小孙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随着培训的深入,年轻技工们的技能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他们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厂里的天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有一天,厂里接到了一个重要的参观任务。一家大型企业想来参观他们的生产流程,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刘好仃非常重视这次参观,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示厂里实力和人才梯队建设成果的好机会,就像一个舞者期待着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他组织大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车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机器也进行了全面的调试。年轻技工们也都精神饱满,准备迎接参观人员的到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希望能够给参观人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参观当天,刘好仃亲自带领参观人员参观了车间。他详细地介绍了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重点介绍了人才梯队建设的情况。
“我们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传承,每一个老技工都会带一到两个徒弟,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刘好仃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自豪,为厂里的人才培养模式感到骄傲。
参观人员们纷纷点头,对厂里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示赞赏。当他们看到年轻技工们熟练地操作机器,严谨地进行质检时,更是赞不绝口。
“你们厂的人才梯队建设做得真好,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一位参观人员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敬佩。
刘好仃谦虚地笑了笑:“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他知道,虽然厂里的人才梯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观结束后,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参观人员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参观,更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就像一场胜利的战役,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前进的信心。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厂里的一位重要客户突然提出要减少订单量,而且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让大家都感到有些压力。
刘好仃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压抑,大家都在等待着刘好仃的安排,心中都充满了担忧,担心厂里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客户提出的要求虽然有挑战,但我们不能退缩。”刘好仃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他要带领大家共同面对这个新的挑战。
老李站了起来:“刘师傅,您放心,我们B组一定会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生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他要为自己的小组树立榜样。
“我们A组也会全力以赴。”小王也说道,他的眼神中同样透露出一种坚定,他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为厂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更加努力地工作。刘好仃每天都泡在车间里,和大家一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发现,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年轻技工们展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孙提出了一个改进切割工艺的建议,经过实验,发现这个建议能够提高切割精度,减少废品率。刘好仃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小孙,不错啊,你的这个建议很有价值。”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为小孙的成长感到高兴。
“这都是师父教得好,还有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孙谦虚地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的笑容,心中对师父和厂里的培训充满了感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产品质量有了显着提高。当客户再次来验货时,对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不仅维持了原有的订单量,还增加了新的订单。这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厂里干涸的心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刘好仃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人才梯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需要继续努力,为厂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这门手艺永远传承下去。就像一位园丁,精心呵护着花园里的每一朵花,让它们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日子一天天过去,厂里的业务越来越好,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刘好仃看着那些年轻技工们在岗位上茁壮成长,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些人就是厂里的未来,是他们让这门手艺有了延续的可能。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厂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一天,刘好仃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突然发现那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已经写满了。他轻轻抚摸着本子的封面,回想起上面记录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玻璃、关于人才梯队建设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承载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厂里的成长和变迁。
他把小本子放进抽屉,然后拿出一张新的卡片,在上面写道:“人才梯队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