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我是不管,但我管线。线没人,怎么跑?”刘好仃的眼神里透着坚定。他认为,车间的生产是最重要的,任何影响到生产的事情,他都有责任去解决。如果因为人员问题导致生产停滞,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老周收起笑,看了他一眼:“你真要提?”他知道,刘好仃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看着刘好仃那严肃的表情,知道这次他是认真的。
“不提,问题就在那儿,越长越大。”刘好仃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量。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为车间的生产争取更多的保障。如果一直保持沉默,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想要解决就更加困难了。
“可你拿什么提?厂里现在这情况……”老周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他知道,厂里最近的经济形势不太好,可能会对人事安排产生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任何的变动都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拿数据提。”刘好仃把简报拍在桌上,“四个走了,三个是技术骨干,交接为零。下周 2 号线要升级,谁调?3 号线传感器要校准,谁上?等机器坏了,再喊人?”他知道,只有用数据说话,才能让人信服。数据是最客观的证据,能清楚地说明人员流动带来的影响。
老周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那你得说清楚,别光讲困难。”他知道,刘好仃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但要想得到认可,还需要有详细的解决方案。只提出问题而不给出解决办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不讲困难,我讲后果。”他把报告折好,放进工具包,“人走了,事落不下,生产就卡住。这不是人的问题,是线的问题。”他认为,车间的管理机制存在问题,需要尽快改进。不能让人员的流动成为影响生产的瓶颈,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交接和管理制度。
老周看着他,忽然说:“你这哪是提意见,是下战书啊。”他知道,刘好仃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这场战斗不仅仅是针对人事部门,更是为了整个车间的未来发展。
刘好仃笑了笑:“哪有那么严重,我就想让活儿有人干,事儿有人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车间能够正常运转,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他不想看到车间因为人员问题而陷入困境,他要为车间的未来负责。
散会后,他站在车间门口,掏出日志本,在“人比线难稳”下面又写了一行小字:“但线再稳,也得有人开。”那字迹刚劲有力,仿佛是他内心的写照。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带领车间里的员工们,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能退缩。
小王走过来,手里拿着手机:“刘师傅,PLC 刚发了新报告,一切正常。”
“嗯,看见了。”刘好仃点点头。他知道,目前的状况虽然还算稳定,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不能掉以轻心。就像平静的海面下可能隐藏着暗流涌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那……咱们是不是也算成功了?”小王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希望车间能够越来越好。在他的心里,车间就像一个大家庭,他希望这个家庭能够越来越繁荣。
刘好仃抬头看了眼 1 号线的指示灯,正规律地闪着。他刚张嘴,手机又震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小张发来的微信:“刘师傅,抱歉走得急,有些东西没来得及交。等安顿好了,我整理一份文档发您。”
他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几秒,嘴角微微上扬,回了个字:“好。”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小张虽然离开了,但还惦记着车间的事情。这让他感到欣慰,也让他对小张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收起手机,他对小王说:“成功不成功,得看人走不走。”他知道,只有解决了人员流动带来的问题,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如果人员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么车间的发展就像在沙滩上建房子,随时可能倒塌。
小王没听懂,但没再问。他望着刘好仃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些疑惑,又有些期待。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路要走。他决定要跟着刘师傅好好学习,为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好仃转身朝办公室走,工具包里的简报边角已经磨得有些发白。他摸了摸,没拿出来,只加快了脚步。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仿佛在迈向一个未知的战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他有信心,自己能够带领车间里的员工们,克服一切困难。
下午,刘好仃找到老周,两人坐在办公室里,商量着如何解决人员流动带来的问题。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但却无法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
“老周,我觉得我们得成立一个交接小组,由各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在员工离职前一个月,交接小组就开始介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详细的交接文档。同时,要对交接情况进行考核,确保交接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刘好仃认真地说。他思考了很久,觉得这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交接制度,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老周点了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但具体怎么操作呢?”他知道,这个建议听起来不错,但要实施起来,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协调等等,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交接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比如,技术资料的交接、客户信息的交接、未完成工作的交接等等。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确保交接工作有据可查。”刘好仃详细地解释道。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交接小组忙碌的身影,看到了一份份详细的交接文档在他们手中传递。
“那人员招聘呢?总不能一直靠老员工顶着吧?”老周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他知道,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及时补充新的人员,才能保证车间的正常运转。但招聘新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招聘当然要加快进度,但我们不能盲目招聘。要提高招聘标准,选拔那些有技术、有潜力的人才。同时,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团队。”刘好仃有条不紊地回答着。他明白,招聘和培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给予他们良好的培训,才能让他们在车间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招聘标准怎么提高呢?现在市场上人才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怎么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老周有些担忧地问道。他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想要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并不容易。厂里的规模和知名度相对较小,在人才市场上并不占优势。
“我们可以与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提前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和奖学金,让他们毕业后直接到我们车间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人才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招聘成本。”刘好仃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他觉得这是与市场接轨的好办法,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建立起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
老周听了,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我回头就跟人事部门商量一下。”他对刘好仃的建议越来越认可了。他觉得刘好仃不仅有技术,还有管理头脑,能够在关键时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部门之间。他与人事部沟通招聘事宜,人事部经理提出了一个难题:“刘师傅,我们现在招聘的资金有限,如果提高招聘标准,可能会增加招聘成本。”
刘好仃思考了一下,说:“我们可以调整招聘策略,采用内部推荐和校园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内部推荐可以鼓励员工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推荐成功,给予一定的奖励。校园招聘可以重点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大学生,提前培养他们。这样既可以扩大招聘渠道,又可以降低招聘成本。”
人事部经理听了,觉得有道理:“刘师傅,你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回去研究一下具体方案。”他对刘好仃的专业能力感到钦佩,没想到刘好仃对招聘方面也有这么深入的思考。
在与培训部门商讨新员工培训计划时,培训主管有些担心:“刘师傅,新员工的培训周期比较长,如果缩短培训周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技术水平。”
刘好仃笑着说:“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培训的方式。第一阶段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车间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第二阶段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第三阶段进行考核和评估,只有通过考核的员工才能正式上岗。这样既可以保证培训质量,又可以缩短培训周期。”
培训主管听了,竖起了大拇指:“刘师傅,你这个培训计划很合理,我们一定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他对刘好仃的创新思维表示赞赏,觉得这个培训计划能够更好地适应车间的实际需求。
在参与交接小组的工作时,刘好仃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员工在交接工作时不够认真,只是简单地把资料交给接手的员工,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他严肃地对交接小组的成员说:“交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车间的正常运转。我们在交接工作时,一定要认真负责,把每一个细节都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接手的员工才能尽快熟悉工作,避免出现错误。”
他的眼神坚定而又严厉,让交接小组的成员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在他的努力下,交接工作逐渐变得规范起来,一份份详细的交接文档被整理出来,为车间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努力下,车间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2 号线的升级计划重新提上了日程,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地进行着调试和优化工作。3 号线的传感器校准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阿伟留下的校准方法和数据被重新整理和分析,新的校准方案逐渐成型。镀膜参数优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老陈积累的经验被传承下来,新的参数设置让产品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小王在刘好仃的指导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和无助,而是充满了自信和干劲。他经常主动向刘好仃请教问题,刘好仃也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每一次的交流和指导,都让小王感受到了技术的魅力和成长的喜悦。
一天下午,刘好仃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小王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刘师傅,好消息!我刚刚成功调试了 2 号线的新系统!”
刘好仃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错,看来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知道,小王的成长让他感到很欣慰,也让他看到了车间未来的希望。这个年轻人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好好培养,一定能够成为车间的中流砥柱。
“这都是刘师傅教得好。”小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对刘好仃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没有刘好仃的指导,他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辜负刘师傅的期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手机又震动了一下。刘好仃拿起手机一看,是小张发来的文档。他打开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小张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还有他对车间未来发展的建议。那文字简洁而又实用,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小张的心血。
刘好仃认真地阅读着文档,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知道,小张虽然离开了,但他对车间的感情并没有改变。他看着文档中那些详细的内容,仿佛看到了小张在电脑前认真撰写文档的身影。他想,这份文档不仅仅是小张的经验总结,更是他对车间的一份深情厚谊。
“小王,你看,小张虽然走了,但他还是把经验留给了我们。我们要珍惜这些经验,让车间变得越来越好。”刘好仃把手机递给小王。
小王接过手机,仔细地看着文档,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刘师傅,我明白了。以后我也会像小张一样,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好仃点点头,拍了拍小王的肩膀:“好,我们一起努力。”他知道,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让车间不断发展壮大。他看着小王那充满斗志的眼神,仿佛看到了车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好仃继续关注着车间的各项工作。他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让员工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心得。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种技术问题,气氛十分活跃。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可能成为解决某个难题的关键,每一次的交流都可能带来新的启发。
他还建立了员工技术档案,记录每个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成长轨迹,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在档案里,详细地记录着员工参加过的培训课程、取得的技术成果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这些档案就像员工的成长日记,见证着他们在车间的点滴进步。
在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中,刘好仃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源。他带领车间的技术骨干,参与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研发项目,提高了车间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在项目洽谈会上,他自信地介绍着车间的优势和实力,与合作伙伴们进行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每一次的成功合作,都为车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一次设备检修中,又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刘好仃立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和整改。在排查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这让他感到十分愤怒和担忧,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他严肃地对员工们说:“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因为违规操作而发生事故,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生产。”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刘好仃组织了一系列的安全培训活动。他邀请了专业的安全讲师,为员工们讲解安全知识和案例。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图片,让员工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他还制定了安全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安全表现进行考核和奖惩。对于遵守安全规定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在刘好仃的努力下,车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违规操作的情况大大减少。车间的生产环境变得更加安全有序,每一个员工都把安全放在了首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间里的新人越来越多。刘好仃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车间未来的希望。他知道,自己有责任带领他们成长,让他们在车间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关心着每一个新人的成长和进步。
在一次晨会上,刘好仃对员工们说:“我们车间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我们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为车间的发展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员工们听了,纷纷鼓掌,眼中充满了信心和斗志。他们知道,在刘好仃的带领下,车间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愿意为了这个家庭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车间的大楼上,给整个车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刘好仃望着窗外,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车间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有信心,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未来的日子里,车间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他,也将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为车间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位置上,守护着车间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角落。他愿意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车间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