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017集:新挑战:人才流失问题(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刘好仃迈着略显疲惫却又熟悉的步伐拐过车间转角,刹那间,一股炽热的热浪如猛兽般扑面而来,裹挟着刺鼻的金属油味,直直地冲进他的鼻腔,呛得他喉咙微微发紧。这条甬道,他已经走过千百次了,每一步都仿佛丈量着他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两旁的机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声音如同有节奏的心跳,规律而又持续,仿佛在诉说着车间日夜不停的生产节奏。

然而,今日的空气却格外黏稠,每一口呼吸都像是陷入了一团无形的胶水之中,动作都变得迟缓起来,仿佛连时光都被这黏稠的空气拉长了。刘好仃感觉自己的裤兜微微发沉,里面那个小小的手机又震了一下,发出细碎却又清晰的嗡鸣。这震动在机械的喧嚣中显得格外突兀,就像平静湖面上突然投入的一颗石子,打破了原有的节奏。

他却没有急着掏出来,脚步微微一顿,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住了。他下意识地先顺手拍了拍 1 号线控制柜的门,那动作自然而又熟练,仿佛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仪式。柜门“咔”地一声合上,声音清脆利落,如同句号一般,给某个既定的过程画上了句号,又仿佛完成了一个隐秘而又有意义的仪式。

他这才缓缓地从裤兜里摸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滑,屏幕亮起的瞬间,光亮刺痛了他的眼睛。原来是 PLC 发来的第二条自动巡检报告,简洁明了的文字映入眼帘:“运行正常,无异常波动。”屏幕上那行绿色的小字,在车间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一盏在黑暗中闪烁的明灯。

刘好仃的眉头微微舒展,像是心里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可却并未完全舒展,眼神里没有太多的波澜,就像一汪平静的湖水,对这样的结果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在车间工作了这么多年,大多数时候机器都能稳定运行。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心底却涌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就像机械运转所需的润滑油,虽能让运转顺畅,却总带着挥之不去的油渍味,这疲惫也是他多年来在车间默默付出的印记。

他熟练地把手机塞回去,脚步没停,径直朝着 2 号线的方向走去。车间里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像是一群在黑暗中低语的精灵,给这忙碌而又嘈杂的车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巡检,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走到哪儿,就习惯性地看到哪儿,观察着每一台机器的状态,仿佛它们是他的老朋友,时刻需要他的关怀。

他轻轻抚过一台机器的外壳,那冰冷的金属温度透过他的手掌传来,带着一种熟悉的质感,就像抚摸一个沉默的伙伴。他能感受到机器内部的细微震动,仿佛能听到它们在诉说着工作的疲惫与坚持。

当他走到 2 号线操作台旁时,一张手写的排班表随意地贴在墙上。原本他只是随意一瞥,目光却瞬间被吸引住了。小张的名字被红笔重重地划掉了,旁边写着“已调岗”。那笔迹很新,墨迹还没完全干透,在车间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晨光下微微反着光,像是一道刚刚划开的伤口,刺痛着他的眼睛。

他记得昨天路过这里时,小张的名字还好好地躺在排班表上,那时的他还笑着跟小张打了个招呼,夸他昨天调试参数的速度又快了。小张当时也咧着嘴笑,露出那口洁白的牙齿,眼神里满是自信和热情。可如今,这名字却被划掉,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改变了。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脑海中瞬间闪过小张平时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小张是个聪明又勤快的年轻人,总是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像个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周围的人。遇到问题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解决,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袖口还沾着些许油渍,那是他工作的勋章,记录着他在车间里的辛勤付出。

小张的调岗,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刘好仃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不明白,这么一个优秀的年轻人,怎么会突然调岗呢?难道是车间内部有什么变动?还是小张自己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各种猜测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涌现,让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他沉默地转身,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办公室的门没关严,留了道缝,从门缝里透出一丝光亮,像他心里突然裂开的口子,透着几分失落和迷茫。他缓缓推开办公室的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图纸,杂乱却又充满了熟悉的气息,像是他这些年在车间里的积累和沉淀。每一份文件都记录着他处理过的问题,每一张图纸都承载着他对机器的改进和设想。他打开电脑,熟练地调出考勤系统,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输入小张的工号。

最近三天,培训打卡记录一片空白,那冰冷的空白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绩效档案还在,最新一次评估写着“A 级”,评语是“技术扎实,反应快,能独立处理突发故障”。看着那熟悉的评语,刘好仃的心里五味杂陈,曾经那个充满潜力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离开了呢?他仿佛看到小张在车间里穿梭的身影,听到他欢快的笑声,可现在,一切都成了回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又点开人事部的内部通知,一封抄送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里。他深吸一口气,仿佛是在给自己鼓足勇气,然后点开了那封邮件。内容简洁得有些刺眼:小张提交辞职申请,离职日期三天后生效,原因栏写着“家庭原因”。家庭原因?他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原因,能让小张如此匆忙地离开?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为了家庭在外奔波,那时候的他,是不是也像小张一样,有着无奈和迷茫?只是当时自己咬牙坚持了下来,而小张却选择了离开。

这时,老周端着杯子路过,探头看了一眼,嘴里嘟囔着:“小张走啦?唉,现在年轻人,留不住。”那语气里满是感慨和无奈。老周是车间的老员工了,经历过无数次人员的来来去去,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让他看尽了车间的起起落落。可每一次有人离开,他还是会忍不住感慨一番,仿佛每一离开的人都带走了一段车间的历史。

刘好仃没应声,只默默地把日志本翻到新的一页,提起笔,在纸上缓缓写下:“人比线难稳。”那几个字写得比平时重,纸背都透了墨,仿佛要把他心中的无奈和感慨都刻在这纸上。他想起车间里的那些机器,只要维护得当,就能一直稳定运行,它们有着固定的程序和规则,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可人却不同,人心难测,情感复杂,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别说去揣摩别人的心思了。

他合上本子,拨通了 HR 小李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小李清脆的声音:“刘师傅,找我有事?”

“最近有谁离职吗?我想核对下技术培训的名单,别到时候人来了对不上号。”刘好仃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可内心的焦虑却如潮水般涌动,在胸腔里翻腾不息。

小李在那头翻了会儿文件,纸张翻动的声音通过电话传过来,“上个月走了四个,都是操作岗。小张你也知道了,还有老陈、小林、阿伟。走得都挺急,也没细聊。”

“老陈是镀膜线的吧?”刘好仃皱了皱眉头。老陈可是车间的技术骨干,他在镀膜线工作了十几年,对各种参数的把握精准无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总能调配出最美味的菜肴。他的离开,无疑会让镀膜线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些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参数设置,可不是短时间内能有人完全掌握的。

“对,参数调得最稳那个。他走的时候,车间里好多人都觉得可惜。”小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惋惜。老陈就像车间里的一颗定海神针,他的存在让大家都感到安心。每次遇到镀膜方面的问题,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而他总是能迅速地找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解决方案。

“小林呢?PLC 那边不是他带的头?”刘好仃追问。小林是车间里为数不多精通 PLC 编程的年轻人,他就像车间里的智慧大脑,用一行行代码控制着机器的运行。他的离开,会让 PLC 系统的工作陷入短暂的混乱,那些复杂的程序和逻辑,只有他能完全理解。

“就是他。他技术那么好,大家都以为他会一直干下去呢。”小李叹了口气。小林曾经在车间里展示过他编写的 PLC 程序,那精妙的算法和高效的逻辑,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他就像一个魔术师,用代码变出了各种神奇的机器动作。

“阿伟你也熟,搞传感器校准的。他这一走,3 号线的校准工作可怎么办?”刘好仃的眉头越皱越紧。阿伟对传感器的校准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校准师,能让每一个传感器都发挥出最佳的性能。他的离开,会让 3 号线的生产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些需要精确测量的环节,可能会因为传感器的误差而出现问题。

刘好仃把名字一个个写在便签上,圈出来,又在旁边打了个星号:“三个都懂新系统,都没交接。”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焦虑,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新系统的推广是车间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三个关键岗位的员工离开,还没有进行交接,这无疑会给新系统的推广带来很大的困难。那些新的技术和操作方法,本该由他们传授给其他员工,可现在一切都变得混乱起来。

小李在那头也叹了口气:“他们也没说为啥走,厂里最近……你也知道,没动静。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人员流动也正常。”

电话挂了,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脑风扇发出的嗡嗡声,像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电脑屏幕上,PLC 监控界面还在跳动,电压、温度、运行状态一切正常。可他的眼睛一直停在人事表格上,像在找一根断掉的线头,怎么都理不清。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据,此刻在他眼里却变得无比模糊,他的脑海里全是那些离开的员工们的身影。

他想起以前,车间里虽然也有人员流动,但每次都有详细的交接,大家都能平稳过渡。那些老员工会耐心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新员工,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机器,就像传承着一门古老的手艺。可这次,四个人突然离开,还没有交接,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车间里的一座座大山瞬间崩塌,而他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重新搭建。

他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拉开最下层的抽屉,里面堆满了各种陈旧的文件和资料。他翻出几份旧的技术评估表,纸张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微微卷起。小张的那张还夹在中间,背面是他用铅笔写的批注:“可带徒,重点培养。”字迹已经有点模糊,像是被手指蹭过很多次,每一次触摸都带着一份期待。他想起自己当初看到这份评估表时,是多么地看重小张,他以为小张会成为车间未来的中流砥柱,可没想到,小张却突然离开了。

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那张评估表,仿佛能感受到当时写下批注时的心情。那时候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车间在这些年轻有为的员工的努力下,会变得越来越好。可如今,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中午吃饭时,食堂里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可刘好仃却没什么胃口。他在食堂碰见小王,小伙子端着饭盘,脚步有些急切地在他对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刘师傅,小张是不是不来了?他答应教我调新参数的。”小王的眼睛里满是期待,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等着母亲带回食物。

刘好仃夹了口青菜,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了两下,才说:“他家里有事,得回去一趟。”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他不想让小王知道小张已经辞职的事情,他怕打击到小王的积极性。他看着小王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小张,也是这般对技术充满热情。

“那……谁带我?”小王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带着一丝不安。他担心自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担心自己的技术无法提高。他刚来车间不久,对很多东西都还不熟悉,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别人在上面书写知识。

刘好仃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来。”他知道,自己有责任培养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在车间里成长起来。他们是车间的未来,只有他们成长起来,车间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小王点点头,没再问,可眼神里那点光,像是被风吹了一下,晃了晃,似乎带着一丝失落。他原本以为小张会一直带着他,可现在,一切都变了。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未来的路仿佛变得模糊不清。

下午,刘好仃把那几张离职记录打印出来,铺在办公桌上。四个人,三个关键岗位,零交接。他拿着红笔,在纸上画了条线,从“离职”连到“风险”:2 号线无人能独立调试新系统,这意味着新系统的推广可能会延迟,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影响;3 号线传感器校准可能延误,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出现次品;镀膜参数优化暂时停摆,会使产品的性能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每一个风险点都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让车间的生产陷入混乱。

他仿佛看到这些风险点在车间里肆虐,机器故障频繁发生,生产进度停滞不前,员工们焦急地忙碌着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眉头紧紧皱起,额头上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皱纹,像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出来的。

他翻出笔记本,开始写一份简报。标题是:“近期人员变动对技术推进的影响”。写到一半,他停住了,笔尖在纸上停留了许久,又在下面重重画了一道横线,添上一句话:“人走了,线怎么跑?”那几个字,像是他对现状的无声呐喊,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他不知道厂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让这么多关键岗位的员工离开,还没有做好交接工作。难道他们就不考虑车间的生产和发展吗?

打印出来后,他把纸折好,塞进随身的工具包。包里原本全是图纸、万用表、接线端子,现在多了一份人事报告,硬挺挺地夹在技术资料中间,像一块突兀的补丁,格格不入。他背着工具包,在车间里走着,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他的心上,让他感到一阵刺痛。他知道,这份简报将会是他接下来面对的一场战斗的武器,他不知道这场战斗会是什么结果,但他必须勇敢地去面对。

下班前,他去车间转最后一圈。2 号线操作台前,小王正对着屏幕发愣,手指悬在按钮上方,迟迟没按下去。他的眉头紧锁,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里满是困惑和焦急,显然是被难住了。屏幕上的数据闪烁不定,仿佛在嘲笑他的无知。

刘好仃走过去,站到他旁边,轻声问:“卡在哪了?”他的声音温柔而又坚定,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小王带来了一丝希望。

小王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急忙说:“参数进不去,系统不认。”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和无奈,就像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刘好仃接过操作笔,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三两下调出诊断界面,他的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锐利,迅速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版本没同步,重新载入就行。”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风暴中稳稳地掌控着船只。

“小张教过我,但我忘了。”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太差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都记不住,浪费了刘师傅的时间。

“记不住就写下来。”刘好仃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说。他知道,年轻人需要时间去成长,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他愿意做这个引导者,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

“写了,但他走得太快,好多没来得及说。”小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惋惜。他后悔自己没有在小张还在的时候多问一些问题,多学习一些知识。如果当时再认真一点,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刘好仃没说话,默默把参数设好,退到一旁:“明天我早点来,从头过一遍。”他知道,自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他们是车间的希望,只有他们掌握了技术,车间才能持续发展。

小王点点头,轻声说:“刘师傅,你说……以后会不会还有人走?”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他不希望再看到身边的同事离开,他不希望车间变得像现在这样冷清。曾经的热闹场景还历历在目,大家在一起讨论技术问题,一起解决机器故障,可现在,那些人却一个个地离开了。

刘好仃看着操作屏上跳动的数字,没回答。那闪烁的数字,仿佛是车间跳动的脉搏,而此刻,这脉搏似乎有些紊乱。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准备,去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他望着车间的机器,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个车间,让它重新恢复往日的生机。

夜班的灯亮起来,车间安静了不少。1 号线的指示灯还在闪,节奏平稳,像在呼吸。可操作台前,只剩一个人影,显得有些孤单。刘好仃走到窗边,那盆绿萝耷拉着半边叶子,土都干了,叶片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他记得去年小张还给它换过盆,说“植物跟人一样,得有人管”。那时候,小张总是带着一脸的笑容,细心地照料着这盆绿萝,仿佛照料着自己的梦想。

他拧开保温杯,倒了点温水进去。水渗进干土,慢慢洇开,发出细微的声响。他仿佛看到小张的身影在眼前晃动,正拿着喷壶给绿萝浇水。那笑容,那专注的神情,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轻轻叹了口气,心里充满了对小张的怀念。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再回来了。

第二天晨会,刘好仃提早半小时到。他把简报又看了一遍,确认每一个数字都没错,每一个字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的眼神坚定而又自信,仿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老周进来时,手里拿着新印的排班表,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最近车间里的事情太多,他既要负责生产安排,又要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累得够呛。

“小张那位置,补了吗?”刘好仃问道。他知道,小张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否则会影响车间的生产。2 号线的工作本就复杂,没有熟悉的人操作,很容易出现问题。

“还没。”老周摇头,“人事说再看看。”老周对人事部门的做法也有些不满,但他没办法,他只是车间的生产主管,无法干涉人事部门的工作。他看着刘好仃那焦急的眼神,心里也有些无奈。

“看看看到底是看人,还是看空位?”刘好仃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他认为,人事部门应该尽快填补小张的位置,而不是一直拖着。时间就是效率,每一个岗位的空缺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车间的生产进度。

老周一愣,笑了:“你这话,待会儿会上说去。”他知道刘好仃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话都会直接说出来。在车间里,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这种性格,虽然有时候会得罪人,但也能把问题摆在明面上,更容易解决。

“我正打算说。”刘好仃的表情很认真。他知道,这次晨会是他提出自己想法的好机会,他不能错过。他必须让厂里重视起人员流动带来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解决。

“你能说啥?又不是你管人事。”老周笑着说。他觉得刘好仃有些操心过度了,毕竟人事部门有自己的工作安排。但他也理解刘好仃的心情,他是为了车间的发展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影视之我要做主角
影视之我要做主角
李明一不小心就穿越了。但他却穿越成了各个影视剧里的小配角,看他在影视剧里斗反派,斗主角,不断收集气运,最终实现自己当“主角的梦想。主要世界:第一个世界《情满四合院》,第二个世界……大家要是有想看的影视剧,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选择合适的来写。
炼假成真
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
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
关于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李卫东带着游戏农场回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需要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他,只想当一条闲鱼。奈何,家里两个男人全都看他不顺眼。隔壁俏寡妇,一心想把妹子嫁给他。看沧海横流还是庭前花开?李卫东只想慢慢的,从一条闲鱼开始,品味这里的处处风情。
缺金喜水
清穿之想当太妃
清穿之想当太妃
穿越清朝,玉瑶想过悠闲点的生活,可家族想将她送入历史上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帝后院当小妾。想想就累得慌,或许,她还活不了那么长,还不如当雍正帝的妃子。至少她有自信活过雍正,当太妃,后半辈子就悠闲多了。不过,进宫了发现这雍正和她想的不太一样啊!而且明明她只是想当太妃,后宫却逼着她成了太后!>已完结:《清穿之茗后》
秦兮儿
问鼎: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问鼎:重生后我权势滔天
关于问鼎:重生后我权势滔天:前世,为了救自己的顶头上司,林一不幸生亡。重生后却发现,那个将自己一步步拖入深渊的人,既然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敬畏的顶头上司。既然上天给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那么这一世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夏桀
落土的星星
落土的星星
一起走过的青春如同昨夜烟花,灿然的一瞬让我们铭记了感动,曾经风铃晃动的那个秋天,年少的日子经不起太多的波澜。泪水与无奈的挣扎把蓝天涂满,为了一个未知的梦想再次起航。复读生的路途充满了紧张和压抑,一群是孤零零的影子,当踏上复课之路时,注定有一种新的疼痛在等待,明天的明天,路在何方?窗外风声起,一连串恍若昨日的思绪在落叶间飘扬碰触的生疼,生疼。……
骏青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