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防水手电突然闪烁起来。齐振国猛回头,看见水面反射出另一个光源——有人进洞了!
追逐
齐振国抱着铁盒在迷宫般的防空洞里狂奔。身后的光束越来越近,偶尔传来金属刮擦洞壁的刺耳声响。转过一个急弯时,他突然撞上一堵\"墙\"——是阿果!老人浑身湿透,独眼里闪着凶光,手里拎着那把祖传的钢丝钳。
\"分开走。\"阿果推给他一个油布包,\"我去引开他们。\"
油布里裹着把手枪——日本南部十四年式,枪管上刻着\"滇缅铁路护路队1943\"。齐振国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冲向岔道,故意将钢丝钳砸向洞壁,火花在黑暗中划出醒目的轨迹。
追兵的脚步声远去了。齐振国打开油布包,里面除了手枪,还有张泛黄的合影:父亲和一群铁路工人站在青龙桥工地,背后是日军轰炸后的废墟。照片背面写着:\"技术可以妥协,安全没有退路\"。
嘉陵江畔的废弃信号塔
齐振国蜷缩在铁架结构的阴影里,借着月光研究那张蓝晒图。江水在脚下咆哮,潮湿的风吹得图纸哗啦作响。他突然发现图纸背面有铅笔拓印的痕迹——是某种机械结构的草图,看起来像是......
\"转向架。\"
阴影里走出个瘸腿男人,铁路制服上沾着新鲜的血迹。齐振国认出来了,这是机务段的周工程师,去年因为\"右倾\"被发配去扫厕所。
\"你父亲设计的。\"周工程师指向草图,\"用日伪留下的火车零件改造的,能通过最小半径200米的弯道。\"他苦笑着拍拍右腿,\"五二年塌方时,我就是靠这个活下来的。\"
远处传来汽笛声。一列货运火车正缓缓驶过嘉陵江大桥,车灯照亮了周工程师的脸——他的瞳孔里映出齐振国手中的道钉,钉帽上的刻痕在月光下清晰如新:
\"当铁轨成为谎言,真相就在枕木之下\"
1969年8月,重庆铁路局技术处
暴雨冲垮了档案室的窗户,齐振国站在满地狼藉中,手里攥着那张泡发的蓝晒图纸。军代表老雷的武装带抽在桌上,溅起的雨水模糊了\"绝密\"印章。
\"伪造历史档案是什么罪,你知道吧?\"老雷的指尖戳着图纸上齐远山的签名,\"你爹死了二十年,还在干扰三线建设!\"
齐振国望向窗外——嘉陵江水位已经漫过防洪碑,混浊的江水里漂浮着枕木和钢轨。他慢慢展开被雨水泡软的图纸,露出背面那个奇怪的机械草图:\"这不是伪造的,是救命用的。\"
老雷夺过图纸就要撕,突然僵住了。他的瞳孔里倒映着图纸边缘的小字——那是用针尖扎出的德文:\"wer die wahrheit vergisst, wird von der technik bestraft.\"(遗忘真相者,必遭技术惩罚)
深夜,K208+300施工段
齐振国带着老徐和周工程师摸到塌方区。暴雨冲刷后的山体裸露出狰狞的断层,像一道溃烂的伤口。周工程师的瘸腿在泥泞中拖出血痕,却坚持走在最前面:\"就是这里...五二年死了七个弟兄...\"
铜制道钉撬开松动的轨枕,露出下面发黑的混凝土。齐振国用父亲留下的铣刀刮取样块——断面呈现出诡异的蜂窝状,是典型的泥岩遇水软化特征。
\"看这个!\"老徐突然从排水沟挖出截锈铁管。管身刻着日文\"満鉄1938\",里面塞着卷油纸包裹的日记本——齐远山1943年的工作日志!
日记最后一页被血迹浸透,只能辨认出几个字:\"苏方坚持直线...但地质...必塌...若后人见此...\"后面的字迹被子弹洞穿,边缘焦黑。
次日上午,抢险指挥部
齐振国将蓝晒图拍在桌上时,整个帐篷鸦雀无声。局长、军代表、总工程师的目光都钉在那个被刻意修改的曲线隧道方案上——原设计本可以避开断层,却被人生生改成了直线穿越。
\"五二年塌方不是事故。\"齐振国举起父亲的日记,\"是谋杀。\"
老雷突然拔枪对准图纸:\"你放屁!那时中苏还是...\"
\"因为这段铁路通向綦江铁矿。\"周工程师一瘸一拐地走上前,\"苏联人要的不是最佳路线,是最快运出矿石的路线。\"
帐篷外传来山体滑坡的轰鸣。齐振国摸出铜制道钉,狠狠钉入桌面——钉尖穿透图纸,将\"齐远山\"三个字牢牢钉在\"K208+300\"的坐标上。
1970年春,改建后的K208+300
新修的螺旋展线像条银蛇盘绕在山间。齐振国站在父亲当年标注的位置,看着首列试运行列车缓缓通过。车头喷出的白雾中,隐约浮现出七个模糊的身影——是五二年那场塌方中牺牲的工人。
阿果蹲在钢轨旁,用那把缺了齿的钢丝钳拧紧最后一颗螺栓。老人起身时,齐振国看见他腰间别着日式手枪——枪管上新增了道刻痕:\"重庆1970\"。
\"给你。\"阿果扔来个铁盒,\"该物归原主了。\"
盒子里是齐远山的铁路怀表,指针永远停在1943年11点30分——他最后一次勘测K208+300的时间。表盖内侧刻着德文:\"die wahrheit liegt zwischen den Schienen.\"(真相藏在铁轨之间)
当列车鸣笛驶向远方时,齐振国将怀表贴在耳边。六十年的沉寂后,它突然发出微弱的\"滴答\"声——像一颗重新跳动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