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1969年7月,重庆菜园坝防空洞
暴雨冲刷着山城的石阶,齐振国踩着及膝的积水钻进防空洞时,手电筒的光圈里突然闪过一双幽绿的眼睛。他下意识摸向腰间的铜制道钉,却只碰到冰冷的洞壁——那枚刻着\"成昆1969\"的道钉三天前被军代表没收了,理由是\"涉嫌里通外国\"。
\"齐工......\"
阴影里传来嘶哑的呼唤。技术员老徐举着煤油灯现身,灯焰在他凹陷的眼窝里投下跳动的鬼影。这个曾经体重八十公斤的东北大汉,如今瘦得像个衣裳架子,铁路制服空荡荡地挂在身上。
\"图纸呢?\"齐振国拧干衣角的水,黄褐色的江水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老徐没说话,只是将煤油灯凑近洞壁。昏黄的光线下,齐振国看清了那些斑驳的刻痕——不是普通的 graffiti,而是用钢钎精确凿出的等高线!整面洞壁赫然是一幅立体地形图,标注着\"襄渝线K203+500至K210+800\"的复杂地质构造。
\"上周暴雨冲出来的。\"老徐的声音像生锈的轴承,\"你猜是谁刻的?\"
齐振国的手指抚过一道特别深的刻痕,突然僵住了。刻槽底部残留着些许暗红色——是氧化铁,当年刻图人用的很可能是铁轨打磨的工具。而这道标记的走向,与父亲1938年滇缅铁路日记里记载的\"青龙桥应急改线方案\"一模一样!
防空洞深处
积水渐渐漫到大腿位置,每走一步都能踢到沉在水底的未知物体。老徐突然一个趔趄,齐振国抓住他胳膊时,摸到了袖管里藏着的硬物——是把铣刀,刀柄上刻着\"满洲里1945\"。
\"小心台阶。\"老徐喘着气,\"前面就是...\"
手电筒光束尽头出现一道锈蚀的铁门,门楣上五角星已经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抗战必胜\"四个字。齐振国用铣刀撬开锁扣时,铁屑簌簌落下,露出门缝里塞着的半张发黄报纸——1941年的《新华日报》,头条是滇缅铁路通车新闻。
防空洞里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齐振国推开门,手电筒扫过满墙的工程图纸,那些用不同颜色墨水标注的曲线在光束下泛着诡异的光。最中央是张一米见方的《成渝铁路地质勘测原图》,右下角签着\"齐远山 1943.7\"。
\"上周暴雨后,这个洞子就通了。\"老徐的声音在黑暗中发抖,\"我在档案室干了二十年,从不知道技术处底下藏着...\"
齐振国没听见后半句。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纸边缘的铅笔字上:\"若遇泥岩断层,当以铁轨为骨,枕木为筋,筑嵌合式隧道\"。这是父亲的笔迹,但墨迹很新,像是有人最近才描过。
次日凌晨,技术处值班室
齐振国用身体挡住窗户,将防空洞里拓印的图纸铺在值班床上。雨水浸泡使某些线条晕染开来,却意外显露出原本被刻意掩盖的细节——父亲当年用针尖在图纸上扎出许多小孔,连起来竟是条完全不同的线路走向!
\"果然......\"
他摸出老徐给的铣刀,在值班手册上临摹这条隐藏线路。突然,走廊传来钥匙串的叮当声。齐振国迅速将图纸塞进锅炉进料口,抄起《毛主席语录》做诵读状。
门被推开,进来的是食堂赵师傅。老人拎着保温桶,蒸汽从盖子缝隙里钻出来,带着浓郁的中药味。
\"趁热。\"赵师傅放下保温桶,突然压低声音,\"你父亲当年也这么熬。\"
桶里根本不是药,而是半凝固的沥青。齐振国掀开底层,捞出个用油纸包着的胶卷筒——里面是缩微拍摄的《成渝铁路事故调查报告·1952》,其中三页被红笔圈出:
\"K208+300处塌方事故,原设计图与施工图不符......\"
报告末尾的签名让齐振国如遭雷击:\"调查组长:齐远山\"。
1969年7月,重庆铁路局档案室
霉味和鼠粪的气味混杂在密闭的空间里。齐振国蹲在档案架最底层,借着火柴的微光翻阅1952年的工程日志。火苗舔舐到手指时,他终于找到了那页——父亲用红笔圈出的塌方事故记录旁,还有一行小字:\"原设计被篡改,K208+300处应为曲线隧道\"。
档案室的门突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齐振国迅速吹灭火柴,将日志塞回原处。黑暗中,他听见胶鞋底摩擦水泥地面的声响,接着是金属碰撞的清脆声——是钥匙串,但节奏不对,来人故意弄出了声响。
\"齐工?\"
老徐的声音压得极低。他摸黑递来一个冰凉的东西——齐振国的手指触到熟悉的纹路,是那枚被没收的铜制道钉!钉帽上新增了一道刻痕:\"襄渝1969\"。
\"军代表办公室偷回来的。\"老徐的呼吸带着浓重的烟味,\"他们在查三号防空洞......\"
火柴再次划亮时,齐振国注意到老徐的左手少了根小指。断指处缠着脏兮兮的纱布,渗出暗红的血迹。
暴雨夜,三号防空洞
江水倒灌进洞内,齐振国蹚着齐腰深的水向前摸索。防水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洞壁,那些刻在岩石上的等高线在水波折射下仿佛活了过来,像无数条蠕动的铁轨。
父亲留下的标记将他引向一处岔道。齐振国举起道钉敲击岩壁,不同位置发出迥异的声音。当敲到第三块岩石时,回声突然变得空洞——是暗门!
铣刀撬开石板的瞬间,浑浊的水流裹着几个铁盒冲了出来。齐振国捞起最沉的那个,盒盖上用刺刀刻着:\"齐远山 1949.11.30\"。
盒子里是整卷蓝晒图纸,展开后赫然是《成渝铁路原始设计方案》。与正式施工图相比,这条线路多出三处螺旋展线,恰好避开所有泥岩断层。图纸边缘的批注触目惊心:\"改线方案系苏方专家强令,地质隐患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