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203章 终战诏书(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上次咱们说到,在众多科学家游说之下,罗斯福总统拍板,启动了那个叫“曼哈顿计划”的绝密项目,就是要赶在纳粹德国前头,把原子弹这个“大杀器”给造出来。

为了彻底干掉日本,美军司令部里,一群高级将领正围着沙盘,日夜不停地捣鼓一个名叫“没落行动”的计划。这名字听着就挺不吉利,而计划的内容,更是让人后背发凉。

简单说,“没落行动”就是俩字:登陆。直接派大军冲上日本本土,跟日本人面对面地干。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在不久前,美军在冲绳岛打了一仗,那叫一个惨烈。小小的冲绳,美军伤亡了七万多人,日本人更狠,除了十多万军队,还有差不多十万老百姓也跟着送了命。那场仗,让美国人彻底见识了日本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劲头,连老百姓都拿着竹竿、菜刀往上冲。

冲绳都打成这样,要是真冲上日本本土,那得死多少人?当时的美国战争部算了笔账,结果吓了所有人一跳:美军的伤亡,可能会飙到一百万!这样的伤亡是美军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个“没落行动”虽然在计划,但谁都不想真去执行。整个计划分两步走,连行动代号都起好了。

第一阶段,叫“奥林匹克行动”,定在1945年11月1号。目标是日本最南边的大岛——九州。美军的算盘是,先从九州南边的三个地方——宫崎、盐屋湾和鹿儿岛湾——同时登陆,像一把大钳子,先把南九州给夹住。这几个地方地势平,跟大平原似的,抢下来就能立刻修机场。到时候,成百上千的B-29轰炸机就能从这儿起飞,直接给第二阶段的行动当“空中炮台”。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就是那个叼着玉米斗烟斗,总戴着墨镜的酷老头。海军那边,由尼米兹上将负责支援。美军准备砸进去14个师的兵力,很多都是刚从欧洲战场拉回来的老兵油子,战斗经验丰富得很。

第二阶段,叫“加冕行动”,计划在1946年3月1号发动。这一仗的目标,就是直捣黄龙,拿下日本的首都——东京。美军计划在东京南边的相模湾和东边的九十九里滨海滩登陆,从几个方向一起往里捅,把整个东京给包了饺子。为了这一票,美军准备了25个师的超级大军,除了美国兵,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联邦国家的部队。这规模有多大?这么说吧,比历史上最有名的诺曼底登陆,还要大好几倍。这完全就是要用人山人海,一锤子把日本砸晕,彻底结束战争。

整个“没落行动”要是真打起来,美军陆海空三军加海军陆战队,动员的总人数能接近500万。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一声巨响,给了美国人一个新的选择。一个能避免百万伤亡,但却更加恐怖、更加残忍的选择。

那个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炸响的“小玩意儿”,就是原子弹。当它的威力报告送到白宫的时候,所有人都明白,战争的天平,要变了。

为了让这个“小玩意儿”发挥出最大的效果,1945年4月底,一个特别的“目标委员会”悄悄成立了。这个委员会里的人,有穿着笔挺军装的将军,也有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他们的任务,听着简单,其实冷酷得吓人:给原子弹,挑一个“倒霉蛋”城市。

这可不是在地图上随手一指那么简单。委员会定下了一套非常严格的“死亡标准”,那真是把军事、心理、科学算计到了骨子里。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心理冲击力。 目标必须是个大城市,是那种在全日本都有名气的地方。把它从地图上抹掉,才能给所有日本人心里来一次“大地震”,让他们从骨子里感到害怕,彻底瓦解他们抵抗的念头。这次轰炸,必须是一场“足够壮观”的表演,要让日本天皇到平民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曼哈顿计划的科学总监,大名鼎鼎的奥本海默,就明确反对搞什么不伤人的“警告性”演示。他觉得,在无人区炸一颗,日本人顶多觉得你放了个大炮仗,根本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炸一个“由建筑构成的真实目标”,用血淋淋的现实,来传递信息。

第二条:军事价值。 这城市不能光是人多,还得有军事和工业上的重要性。比如,它是重要的军事指挥部、海军港口,或者是有很多兵工厂的地方。这样炸了它,美国可以说,我炸的是军事目标,不是滥杀无辜,在道义上能站得住脚。

第三条:评估效果。 为了能准确地看出原子弹到底有多牛,这个目标城市最好是“一张白纸”,也就是之前没怎么被常规炸弹轰炸过。这样,炸完之后,残骸就是原子弹威力的最直接、最纯粹的证据。这一点,其实跟当时负责对日战略轰炸的柯蒂斯·李梅将军有点冲突。李梅外号“冷战之鹰”,是个狠人,他的计划是开着B-29,用燃烧弹把日本所有大城市挨个“火化”一遍。所以目标委员会得赶紧下手,抢在李梅之前,找个“干净”的城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四条:物理特征。 城市的地形和建筑也很关键。委员会的要求是,市中心得有个直径至少一英里(大约1.6公里)的密集建成区,而且房子最好是日本人最常见的那种木头结构。为啥?因为木头房子不禁烧,冲击波一过,火一点,整个城市就能烧成一片火海,这样从飞机上拍下来的照片,视觉效果才够震撼。甚至连地形都考虑进去了,比如广岛,它被群山环绕,像个大碗,委员会的科学家就分析,这种地形可能会“产生聚焦效应”,把爆炸的威力圈在城里,破坏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第五条:后勤可行性。 目标必须在B-29轰炸机的航程之内。当时的B-29是从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起飞,来回一趟也不容易。而且,投弹需要飞行员用肉眼瞄准,所以天气至关重要,必须得是个大晴天。为了保险起见,每次任务都得定一个主目标,再加两个备用目标,万一主目标上空有云,就得换地方。

按照这五条“死亡标准”,一份候选名单很快就出炉了,上面有五个名字:京都、广岛、横滨、小仓、新泻。

在这份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京都。

京都,日本的千年古都,不仅人口多,工业也发达,更重要的是,它被看作是日本的“知识和文化中心”。委员会那帮人的想法很奇特,他们觉得,京都的居民文化水平高,都是知识分子,这些人更能“领会这种新式武器的深刻意义”,从而把恐惧感传播得更广。

然而,就是京都这个选择,引发了一场高层内部的激烈争论,甚至可以说,这场争论的结果,深刻地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站出来反对的,是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一个叫亨利·史汀生的白发老人。关于他为啥要保京都,坊间流传着一个很浪漫的说法,说史汀生年轻的时候,曾经和他的新婚妻子在京都度过蜜月,那里的古寺、庭院、樱花给他留下了太美好的回忆,他不忍心亲手毁掉它。

这个故事听着很有人情味,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故事更复杂,也更冷酷。史汀生确实反对,但他真正的理由,可不是什么蜜月情结,而是一种深远的战略眼光。他直接找到了杜鲁门总统,力陈自己的观点。他告诉总统,京都是“日本艺术和文化的圣殿”,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如果把这座城市炸了,就等于把日本人的精神支柱给敲碎了。这会在日本人民心中种下一颗永远无法拔除的仇恨种子,让他们世世代代都恨美国。

史汀生想得更远。战争总会结束,美国最终要占领和重建日本。如果把日本的文化心脏都给毁了,战后的和解还怎么搞?占领还怎么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巨大威胁——苏联。他明白,在未来与苏联的全球博弈中,美国需要一个稳定、亲美、而不是充满仇恨的日本作为亚洲的盟友。为了眼前的胜利,去破坏美国在亚洲长远的战略布局,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史汀生的这种地缘政治远见,最终说服了杜鲁门。总统亲自拍板,用红笔把“京都”从死亡名单上划掉了。

这一划,保住了一座千年古都,也改变了另一座城市的命运。为了填补京都空出来的位置,长崎被加进了名单。

最终,第一次原子弹任务的正式目标清单定了下来:主目标广岛,备用目标小仓和新泻。

这场关于京都的争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高层战略思维里的一种内在矛盾。一边,是以李梅为代表的军方,他们追求的是最直接、最恐怖的破坏力,要用最短的时间,最血腥的方式,把日本打趴下。另一边,是以史汀生为代表的政治家,他们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战后的世界,思考着如何建立一个对美国有利的全球新秩序。

史汀生的远见,阻止了一项可能会在美日关系中留下永久伤疤的行动。它也告诉我们,即使在追求“无条件投降”这种看似绝对的目标时,一些为了美国未来利益而设定的隐性“条件”,其实早已被悄悄地摆在了桌面上。

1945年8月6日,天刚蒙蒙亮。一架银色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机身上涂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埃诺拉·盖伊号”,孤独地划破了太平洋上空的宁静。它的肚子里,装着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

它的目标,是广岛。

广岛,一座有七条河流穿城而过的美丽城市,因此也被称为“七川之城”。它之所以被选为头号目标,原因很简单:第一,那天广岛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能见度高得不像话,简直是为投弹量身定做的;第二,它的军事价值太重要了。这里是负责保卫整个南日本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海军港口和工业中心。最关键的是,它之前没怎么挨过炸,还是一张“干净”的白纸。

当地时间上午8点15分。

“埃诺拉·盖伊号”的投弹舱门打开,一个外形像个拉长了的大铁南瓜的炸弹,代号“小男孩”,掉了下去。

43秒后,在广岛市中心相生桥上空大约600米的高度,“小男孩”被引爆了。

那一瞬间,仿佛天上有第二个太阳炸开了。一道比太阳亮一万倍的闪光,吞噬了整座城市。爆炸中心点的地面温度,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飙升到了7000摄氏度,比太阳表面还热。紧接着,是速度超过音速的冲击波,像一堵无形的巨墙,横扫了一切。

距离爆炸中心半英里内的人,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就在超高温中瞬间“蒸发”了,只在地面和墙壁上留下一个个淡淡的黑影。成千上万的生命,就在那么一刹那,化为了灰烬。一座繁华的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燃烧的地狱。

消息,像断了线的电波,断断续续地传到了东京。日本最高层的反应,先是死一般的沉默,然后是巨大的困惑。

陆军那帮头头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否认和轻视。他们对外务省通报说,根据初步报告,这好像就是一种威力比较大的常规炸弹,没什么了不起的,绝对不是美国人吹嘘的什么原子弹。他们一边下令派人去广岛调查,一边拼命地想把这事儿的影响往下压。这种反应,其实挺有意思的。它暴露了日本军方的一种心理:他们打心底里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能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整个战略体系(比如“本土决战”)瞬间变得像个笑话一样的新武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抗拒。

然而,这颗原子弹,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也就是所谓的“六巨头”)这个小池塘里,瞬间就砸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主张和平的“主和派”代表,是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当他通过美国电台,亲耳听到杜鲁门总统宣布对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声明后,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激动地对内阁成员说,这颗炸弹,给了日本一个结束战争的台阶,一个决定性的理由!我们应该立刻接受盟国在《波茨坦公告》里提出的投降条件。

但“主战派”可不这么想。他们的领头人,是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一个典型的日本武士。他们铁了心,拒绝被一颗炸弹吓倒。他们坚持说,必须等我们自己的调查结果出来,谁也别想现在就谈投降的事!这帮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地扎着武士道精神和那个疯狂的“本土决战”信念。他们觉得,就算打不过,也得在日本本土跟美国人拼最后一场,用日本人的血,给美军造成山一样的伤亡,这样才能逼着美国人给出一个比“无条件投降”更好的和平条件。

就在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皇宫深处,那个被日本人奉为神明的天皇,也开始坐不住了。

8月8日,外相东乡茂德进宫面见裕仁天皇。这位一直活在云端里的天皇,此时也忧心忡忡。他听完东乡的汇报后,罕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种新式武器的出现,让继续战争变得已经没有可能了。当务之急,是尽早结束战争。” 他甚至授权东乡,可以去和盟国谈保留天皇制度的条件,只要这事儿不耽误战争的结束。

这次会面,非常关键。它等于说,天皇已经悄悄地站到了主和派这边,为接下来摊牌的御前会议,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广岛的蘑菇云,并没有像美国人希望的那样,让日本立刻跪地求饶。陆军的反应是典型的三部曲:淡化、调查、拖延。但是,这颗原子弹的真正威力,在政治层面上显现了出来。它成了一件强有力的“政治武器”,被交到了主和派的手里。

它给了东乡茂德和当时的老好人首相铃木贯太郎一个完美的理由——一个后来被很多人称为“天赐良机”的理由——来推动投降。有了这个理由,他们再提投降,就不会显得是自己胆小怕事或者卖国,而是因为敌人用了“非人道的残忍武器”,我们是为了保全日本民族,才不得不做的痛苦选择。

它巧妙地把争论的焦点,从“日本还能不能打下去”,转移到了“面对这种可能导致文明毁灭的武器时,日本还应不应该打下去”。

所以说,原子弹的第一个直接效果,是政治性的,而不是军事性的。它没有直接摧毁日本的军队,但它武装了在日本政府这个僵局中,动弹不得的鸽派。

就在东京的政客们为了一颗原子弹吵翻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另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日本的北方,悄悄地酝酿。

1945年那个夏天,决定日本命运的,不光是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还有远在克里姆林宫里的一个格鲁吉亚人——约瑟夫·斯大林。

1945年8月6日,广岛升起的那朵蘑菇云,不仅把东京炸懵了,也给莫斯科的斯大林发去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斯大林虽然早就通过他强大的间谍网络,知道了美国在搞原子弹(曼哈顿计划里都有他的间谍),但当他确认美国人真的用了,而且威力如此惊人时,他立刻就把这次轰炸,解读成了一次冲着他来的“原子外交”。他明白,美国人这是在向他示威:瞧见没?我们现在有“超级武器”了,我们可以在你苏联红军还没来得及动手、还没来得及上来分蛋糕之前,就一脚把战争的大门给踹上,自己把所有的战利品都拿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广岛的原子弹,成了斯大林加速行动的发令枪。

他原本的计划,是在8月15号左右发动进攻,时间上正好兑现雅尔塔的承诺。但现在,他必须立刻行动!他必须抢在美国用原子弹把日本彻底砸趴下之前,冲进中国东北,把雅尔塔会议上答应给他的那些东西,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就在广岛被炸整整两天后,东京时间8月9日的午夜,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紧急召见日本驻苏联大使,冷冷地向他宣读了宣战书。那份曾经被日本视为救命稻草的《苏日中立条约》,被斯大林当成废纸一样,撕得粉碎。

美国的原子弹决策,和苏联的入侵决策,就像两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形成了一个地缘政治的“反馈闭环”。对美国来说,急着扔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想快点结束战争,好限制苏联在战后亚洲的扩张。而对苏联来说,美国扔了原子弹,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他抢好处的机会窗口正在飞速关闭。

斯大林决定出兵,根本不是为了履行什么狗屁承诺,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狂热的战略冲刺。他的目的,就是在美国家门口把日本的投降仪式办了、把远东的未来格局定下来之前,抢先一脚插进去,分一杯羹。

所以说,1945年8月6号到9号发生的这些事,不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大戏,更是未来几十年太平洋地区冷战的序曲。而可悲的日本,正好就处在这场新博弈的棋盘中心。

8月9日凌晨,东京。日本的“六巨头”们还在会议室里,为广岛的事吵得脸红脖子粗。就在这时,一个比原子弹本身更让他们绝望的消息,从北方传来。

一百多万苏联红军,在成千上万辆坦克的引领下,兵分三路,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越过中苏边境,涌进了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满洲。

曾经被日本吹嘘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此时已经是个空架子了。精锐部队早就被抽调回日本本土,准备“本土决战”去了,留在东北的,大多是些老弱病残和新兵蛋子。这支空心部队,在苏联的钢铁洪流面前,简直不堪一击,用当时一个观察家的话说,就是“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迅速崩溃了。

苏联的这次进攻,对日本来说,是战略上的致命一击。

它瞬间就摧毁了日本主战派最后的救命稻草——“本土决战”计划。这个计划有一个最关键的前提,那就是关东军能在中国大陆死死地拖住苏联人,这样日本才能集中全部力量,在本土迎击美军的登陆。现在,这个前提不存在了。苏联人的闪电进攻,不仅让这个设想化为泡影,也彻底斩断了日本想通过苏联进行外交调停的最后一点念想。

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苏联人的到来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当时的东北是伪满洲国时期,而苏军则是把伪满洲国当成敌国来看待。进入东北之后军纪极其败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绝对是苏联留下来的一笔血债。

就在日本高层被苏联的入侵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太平洋上空,第二次原子弹任务,正在上演一出充满戏剧性变数的大戏。

执行这次任务的,是另一架B-29,名叫“博克之车号”。它的首要目标,是小仓市,那里有日本最大的兵工厂之一。备用目标,才是长崎,一个有两座三菱军工厂的重要港口。

然而,这次任务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倒霉”的气息。

先是一个油泵出了故障,导致飞机燃油消耗得特别快。然后,在预定的汇合点,又跟一架负责天气观测和拍照的支援飞机给飞丢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40分钟。而最要命的是,当“博克之车号”好不容易飞到小仓上空时,发现整个城市都被厚厚的云层和烟雾给盖住了。

这烟雾是哪来的?有记录说,可能是前一天晚上,美军轰炸了小仓旁边的八幡市,燃烧弹产生的大量浓烟,正好飘到了小仓上空。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小仓当地的钢铁厂,为了躲避轰炸,自己故意放的烟。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意外的烟雾,阴差阳错地救了小仓一命。

机长查尔斯·斯威尼少校,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在小仓上空盘旋了三圈,油耗警示灯一直在闪,但就是找不到一丝云缝可以进行目视投弹。眼看燃油就要耗尽,连飞回基地的油都快不够了,斯威尼做出了一个改变了历史的决定:放弃小仓,飞向备用目标——长崎!

当“博克之车号”摇摇晃晃地飞到长崎上空时,老天爷似乎还在开玩笑,这里的云层依然很厚。斯威尼告诉投弹手克米特·比恩上尉,我们只够飞一趟,油只够一次投弹尝试,行不行就看这一把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比恩上尉突然在对讲机里大喊:“我看到了!云层裂开了一道缝!”他从云缝里,模模糊糊地看到了长崎的体育场和三菱工厂的轮廓。

“投弹!”

当地时间上午11点02分,代号“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被投了下去。

这是一颗钚弹,比广岛那颗“小男孩”威力更大。但是,由于是在最后关头匆忙投下的,它偏离了预定的瞄准点,落在了长崎市北部的浦上山谷。山谷两侧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爆炸的威力,但仍然瞬间摧毁了那片工业区,夺走了大约4万人的生命。

长崎的悲剧,是历史偶然性的一个残酷注脚。小仓本是那个“倒霉蛋”,但一连串的天气、烟雾和机械故障,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命运的指针,拨向了长崎。

而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算计。在广岛被炸仅仅三天后,就火急火燎地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和战略骗局。

事实上,当时美国人手里能用的原子弹,就这么两颗!第三颗,还得好几个星期才能准备好。美国军方如此迅速地进行连续打击,就是为了给日本领导层造成一种假象,让他们以为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取之不尽的原子武器库,可以像流水线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原子弹。让他们相信,如果不投降,日本的城市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从地图上被抹掉。

这场可怕的骗局,精准地击中了日本内阁最脆弱的神经。这个“双重冲击”——北边,最后的陆军希望正在崩溃;南边,城市正被神秘的“超级武器”接二连三地摧毁——把日本逼到了最后的悬崖边上。

8月9日上午,东京首相官邸。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也就是“六巨头”会议,终于在一片愁云惨雾中召开了。

会议刚开到一半,一个秘书跌跌撞撞地跑进来,递上一张纸条:长崎,也被那种“新型炸弹”给炸了。

这一下,会场里死一般的寂静。日本的决策者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双重冲击”。他们最后的军事指望——关东军,正在冰天雪地里被苏联人追着打;他们的人民和城市,正在被似乎无穷无尽的原子武器一个接一个地摧毁。

然而,就算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会议,依然陷入了僵局。

“六巨头”,三比三,谁也说服不了谁。

主和派这边,是外相东乡茂德、首相铃木贯太郎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他们仨的意见很明确:别挣扎了,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再打下去,日本就要亡国灭种了。

主战派那边,是陆相阿南惟几、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和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这三位军方大佬,还是咬着牙不松口。他们还在那儿慷慨激昂地主张,要在日本本土,跟美国人打一场“光荣的”最后一战。阿南惟几甚至说,宁可让一亿国民“像美丽的樱花一样凋谢”,也绝不接受无条件投降!

他还提出了四个投降的条件:第一,必须保留国体(也就是保留天皇制度);第二,解除武装的事,得由日本人自己来干;第三,战犯也得由日本人自己审判;第四,盟军不能占领日本本土。这条件,跟没说一样,盟国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内阁会议,按照规定,必须全体一致才能做出决定。现在这三比三的局面,等于把整个日本政府给卡死了,动弹不得。

眼看着就要吵到天亮,白发苍苍的首相铃木贯太郎,做出了一个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他站起来,向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既然我们无法达成一致,那就只能去请示陛下了。”

他请求召开御前会议,把这个烂摊子,交给天皇来亲自裁决。

8月9日深夜,到10日凌晨。地点,是皇宫地下的防空洞里,为了躲避随时可能来的空袭。御前会议,这个日本最高级别的决策会议,在一种极其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中召开了。

在那个被奉为“现世神”的裕仁天皇面前,主战派和主和派,又把各自的观点重复了一遍。陆相阿南惟几,说得声泪俱下,极力主张继续战斗,说帝国陆军还有一战之力。枢密院议长平沼骐一郎反驳说,别吹了,我们拿什么打?国家已经没有能力保卫自己了,国内连老百姓吃的粮食都不够了!

时间大约到了凌晨2点,所有人都说完了,防空洞里一片死寂。首相铃木,慢慢地转向坐在帘子后面的裕仁天皇,用颤抖的声音请求他,做出最后的裁决。

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裕仁天皇,这个一直以来只是个象征性元首、从不干预政治的神,开口了。

他进行了第一次“圣断”。

他的声音听起来很沉痛,甚至有些疲惫。他说:“我听了各位的争论,但我自己的看法,和外务大臣(东乡茂德)是一样的。”

他接着说:“我不忍心再看到我的国民遭受这样的苦难。如果继续战争,不但会让我亿万臣民生灵涂炭,最终更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彻底毁灭。” 他在讲话里,明确提到了敌人使用的“新型残忍炸弹”,承认这是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刚参观完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朱旺,穿越到了大明洪武朝朱元璋的御船之上。好消息:有系统!坏消息:系统不够给力,连导弹坦克歼星舰都不给!没关系,咱就算只靠脑子里的知识,灭个倭照样是轻轻松松!“老朱,我不装了,摊牌了,其实我是个神仙!不怕告诉你,大明是被倭国给灭的!“老朱,只要同意灭倭,你大孙子的命我救了!“老朱,这几种粮食叫玉米红薯和土豆,所以不要担心灭倭的粮草问题!“老朱,这是牛痘
枫桥十三夜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神奇宝贝:新生小智,从丰缘开始
简介: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动漫女主小智的旅行结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少年意外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小智。他以神奇宝贝大师为目标横扫各大联盟,结识各地区女主,留下一场无憾之旅。
无聊的青铜
凹凸世界:这个少年有点受欢迎
凹凸世界:这个少年有点受欢迎
夜游被创世神召唤到了凹凸世界。开局就被他封印住了大部分的记忆,而且还被对方委托调查七神使,并传送到某个危险的地方。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某次意外让夜游觉醒出了创造之力。凯莉:“夜游,我要草莓味的棒棒糖。安莉洁:“我想要柠檬。嘉德罗斯:“夜游!别给渣渣们创造食物了!快跟我打一架!安迷修:“夜游,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受女孩子的欢迎?夜游非常无奈。创造之力被其玩成应急食品,这是想和某位白毛漂浮物抢地位吗
凯莉大魔王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开元之治后,晚年的唐玄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附属诸国,不但久不纳贡,而且屡扰边境,再加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种种原因,导致大唐每况愈下,大有分崩离析之象。易林重获新生,有好多事情想要做……他想要纵横大唐,即使开局不顺也要力挽狂澜。梁羽游历天下,寻找心中明主……他想要一展抱负,践行纵横之道。卷入历史洪流的易林和梁羽,在与诸多势力的周旋角逐中,是否能逆天改命……
聚散流云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关于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开局迎娶蔡文姬,拯救何皇后刘攀穿越到汉末,正值黄巾起义之时成为正在大战中的一个小兵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好在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许褚,他最终活了下来借着许褚的力量拿到了晋升之资……从此他靠着前世记忆,和知识大量赚取钱财恰逢异族入侵,他去了边关镇守,,驱除外辱,打造城池,收拢百姓从此走上了一条争霸天下之路
升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