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山乡轶事》最新章节。
一九九四年一月,正值寒冬季节,天气异常寒冷,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华北平原上肆意狂奔。它呼啸着,怒吼着,似乎要将这片广袤的土地撕裂开来。狂风卷起的沙尘和雪花在空中飞舞,形成了一片灰蒙蒙的景象,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京城西郊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内却温暖如春。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长条桌旁坐着二十余人,有身着军装的将领,也有穿着白大褂或中山装的科研人员。坐在主位上的老人头发花白,肩章上的将星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同志们,今天是我们‘龙腾项目’年度总结会。”张将军声音洪亮,目光扫过全场,“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我们拿到了那份...来自未来的礼物。这半年来,大家辛苦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人们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各小组依次汇报进展。从发动机开始。”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他叫李文斌,航空发动机专家。他走到投影仪前,手微微发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激动。
“将军,各位同事,我们小组负责的是第七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李文斌切换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设计图,“这种发动机采用了全新的变循环设计,能够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自动调整涵道比,实现最优效率。”
他推了推眼镜,继续道:“最突破的是材料。涡轮前温度达到了2200K,这完全得益于单晶空心涡轮叶片技术和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一位老专家忍不住插话:“2200K?这比我们现有的最先进发动机高了整整300度!”
“是的,王老。”李文斌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成功实现了三维打印整体叶盘技术,将压气机重量减轻了30%,强度反而提高了25%。”
张将军身体前倾:“可靠性如何?”
“经过上千小时台架测试,完全达到设计指标。”李文斌脸上泛起红光,“我们已经小批量生产了十台,准备用于原型机。”
会议室响起热烈掌声。张将军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好!下一个,材料组。”
一位短发女科学家站起来,她是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所长赵琳。
“我们主要攻关的是机身新材料。”赵琳展示了几张照片,“这是一种碳纳米管增强复合金属材料,比现有航空铝合金轻40%,强度却是其三倍。”
她拿起一小块样品传递给大家观看:“更关键的是,它具备自修复功能。当出现微小裂纹时,材料中的微胶囊会破裂释放修复剂,在空气作用下固化。”
会场再次哗然。一位将军小心翼翼地摸着那块看似普通的金属板:“自修复?这简直是神话!”
“不仅如此,”赵琳补充道,“我们还根据资料开发出了新型热障涂层,能够承受2000度以上的高温,用于发动机和机身热区保护。”
汇报持续进行着。雷达小组展示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达到50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20个;隐身技术小组研发的涂料不仅能够吸收雷达波,还能根据背景自动改变颜色,实现视觉隐身;航电系统小组实现了光传操纵和人工智能辅助驾驶...
当最后一个小组汇报完毕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大家被这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震撼了。
张将军深吸一口气:“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制造第七代战机所有关键技术?”
各组长互相对视,然后齐声回答:“是的,将军!”
“好!”张将军一拍桌子,“那我们就开始造飞机!”
会议结束后,张将军单独留下了李文斌。
“文斌,成飞那边情况如何?”将军递过一支烟。
李文斌接过烟,没有点燃:“赵总师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生产线改造了。他们甚至已经用传统材料造了一架验证气动设计的原型机,据说试飞结果超出预期。”
张将军点点头:“我要去成都看看。”
一周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雪花飘落在厂区的柏油路上,两排梧桐树早已落叶凋零。但在巨大的装配厂房内,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总工程师赵卫国戴着安全帽,正指挥工人们安装一条全新的生产线。这位年过五旬的航空老兵眼窝深陷,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赵总师,北京来人了!”助理匆匆跑来低声说。
赵卫国转头,看见张将军一行人大步走来。他赶忙迎上去:“将军,您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
“就想看看真实情况。”张将军环视四周,“进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