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最新章节。
紫宸殿的朝会已持续了三个时辰,易林站在武将班列的首位,银袍上的霜尘尚未褪尽。
李玙正对着西域的战报蹙眉,案上的鎏金笔在绢帛上悬了许久,最终还是放下:"易爱卿,你觉得回纥提出的和亲之事,可行吗?"
易林出列时,靴底在金砖上划出轻微的声响:"陛下,回纥叶护之意不在和亲,而在互市。不如许他们在凉州开设榷场,以茶叶、丝绸换取战马,既不伤体面,又能固边防。" 他的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
朝臣们窃窃私语。自从太行军解散、长孙霖平反后,这位镇国大将军便似换了个人,朝堂上鲜少主动建言,即便被问及,也只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有人说他心灰意冷,有人猜他在暗中积蓄力量,唯有琉璃知道,每个深夜,易林案上的退隐奏疏都在增加新的批注。
散朝时,鱼朝恩特意凑过来,拂尘上的白须扫过易林的袍角:"易大人近来清瘦不少,要不要咱家请太医院的院判给您瞧瞧?" 那语气里的试探,像针尖般细密。
易林笑着摆手:"劳公公挂心,只是近来总梦到东海之滨,许是思乡了。" 他翻身上马时,故意让腰间的玉佩撞击出声响 —— 那是块普通的和田玉,早已不是象征权柄的金鱼袋。
这出 "思乡戏",他已演了半月。先是借故将江南的旧部调回原籍,再是以 "均田令后续核查" 为由,让心腹官吏分批离京。
琉璃扮作送茶侍女,在政事堂的偏厅等他。青瓷茶盏刚斟满,她便低声道:"陛下让元载接管了度支司,还查了太行军的田产。"
易林指尖沾着茶水,在案上写 "逼我" 二字:"他既怕我拥兵自重,又怕我彻底放权后,朝堂无人制衡世家。" 他擦掉字迹,"该加把火了。"
三日后的早朝,易林突然在丹墀前跪倒,怀中的退隐奏疏高高举起:"臣资质驽钝,难承重任,恳请陛下恩准辞官。"
李玙握着朱笔的手猛地收紧,龙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满朝文武皆惊,连素来与易林不和的张镒都愣住了—— 谁都知道,此刻的易林权倾朝野,离京无异于自断臂膀。
"易爱卿正值壮年,怎能轻言退隐?" 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莫非是朕待你不够优厚?"
"臣不敢。" 易林叩首至地,"只是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旁有客星犯主,臣恐继续留朝,会为陛下招来非议。" 这话说得极重,几乎是在暗示自己已成众矢之的。
李玙盯着他颤抖的肩头,忽然想起半月前太医院的密报:易林时常咳血,似有肺疾。当时他只当是装病,此刻却有些动摇 —— 若易林真有退意,放他归乡未必不是好事。
"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最终拂袖而去,留下跪在地上的易林,和满朝心思各异的文武。
当晚,易林的府邸突然 "走水"。火势不大,却烧毁了西厢房的书房,里面存放着他历年的奏疏底稿。救火的士兵在废墟里找到半枚烧焦的虎符,消息传到宫中时,李玙正在批阅易林的第二封退隐奏疏。
"他这是在自毁根基。" 皇帝对鱼朝恩感叹,指尖划过奏疏上 "愿将宅邸捐为学堂" 的字样,"看来是真要走了。"
鱼朝恩眼珠一转:"陛下不如顺水推舟,准他归乡,去往东海东极岛,但要削去爵位,只保留散官身份,以示惩戒。" 这既给了易林台阶,又能堵住世家的嘴。
李玙点头:"再加五千贯安家银,让他风风光光地走。"
旨意传到府邸时,易林正在收拾行囊。琉璃接过明黄的圣旨,指尖触到 "准奏" 二字,突然红了眼眶:"真的要走?"
易林将一件粗布长衫叠进包袱:"不走,难道等着被鸟尽弓藏?" 他指着窗外的宫墙,"你看那飞檐,再高也遮不住天。"
离京那日,易林和琉璃只带了两个夜影卫的老仆,一辆马车。
没有百官相送,没有百姓跪迎,只有秦锋乔装成平民,隐在人群里。
"这个给你。" 皇帝李玙派余文峰送来了一个锦囊,里面是蝠网的令牌,"蝠网已经完全兼并了夜影卫。若遇危难,可凭此求助蝠网。"自从宇文峰掌管蝠网之后,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在世间,易林都好些年没有见到他了。
易林没有接,也没有叙旧,因为他知道,他和宇文峰在已经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他勒转马头,望着远处的终南山,"告诉陛下,臣此生不悔入长安。"
马车碾过积雪的声响,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
三个月后,东海传来消息:前镇国大将军易林病逝,葬于故里的东极岛。
蝠网的情报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皇帝李玙。李玙收到讣告时,正在翻看新修的《均田令细则》,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易林的笔迹如出一辙。
"终究是走了。" 皇帝将讣告焚于香炉,青烟袅袅中,仿佛看见那个雪夜叩殿的年轻人,捧着卷宗,眼神清亮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