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李璐综合判断:痰热壅肺。她想起之前学过的清热化痰方剂,斟酌再三,开出了麻杏石甘汤加减,其中生石膏用了30克。
她将处方递给正在一旁监督的张景审核。
张景接过处方,目光快速扫过,眉头微微蹙起。
他再次抬头仔细看了看患者的面色和神态,突然问道:“你除了咳嗽咽痛,有没有觉得特别怕冷?或者一阵冷一阵热?或者骨头缝里有点酸痛?”
患者被问得一愣,仔细想了想,犹豫道:“好像…是有点怕风,身上也觉得有点酸酸的,没太在意…”
张景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立刻对李璐说:“你再仔细诊一下她的脉,重点体会尺脉部位!”
李璐不明所以,重新搭上患者的腕部,仔细体会。在张景的引导下,她终于感觉到,在那看似滑数有力的脉象之下,尺脉部位似乎隐隐有一种“无力、重按不足”的感觉!
“这…”李璐的脸色一下子变了。
“舌虽红苔虽黄,但苔色不老,脉虽滑数,但根不实。”
张景的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患者起病三天,表证未必尽解。
你只看到了痰热的一面,却忽略了可能还存在表邪未尽,甚至有点阳气不足,不能一味寒凉清泻!
尤其是这生石膏30克,若是用于纯里实热证或许可以,但此人脉象已有提示,如此用量,恐冰伏邪气,损伤中阳,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他拿起笔,毫不迟疑地在李璐的处方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处方作废。这个病人我来接诊。”
张景亲自重新问诊、切脉,最终判断为表寒未净,入里化热,但整体正气已略显不足。
他重新处方,以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但大大减少了生石膏的用量(仅用15克),并加入了扶正透邪的生姜、大枣。
患者取药离开后,李璐还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她后怕不已,如果不是张景及时发现问题,她那剂猛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张景没有过多责备她,而是就这个病例,现场给所有学员再次深入讲解了表里寒热的复杂鉴别、脉象“有根无根”的重要性,以及用药如用兵,贵在精准权衡的道理。
“今天这个案例,就是‘双签制’必要性的最好证明!”张景的声音在安静的诊室里回荡,
“你们现在还缺乏这种在复杂情况下捕捉关键信息、预见药物后果的能力。老师的签字,就是最后一道防火墙。这不是限制,是保护。”
所有学员都心有余悸地点头,对“双签制”再也没有丝毫抵触,反而生出一种深深的依赖和感激。
龙云在一旁看着,心中波澜起伏。他比李璐更有经验,但也深知,即使是他,也可能忽略那种细微的、决定性的脉象差异。
张景这种精准的判断力和对药性的深刻把握,让他越发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差距。
傍晚总结时,张景再次强调:“不要因为一次失误就畏首畏尾,但更不能忘记今天的教训。
‘双签制’会一直伴随你们,直到我和黄老师认为你们真正具备了独立处方的能力为止。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我们必须对得起患者的每一份信任。”
学员们离开明德堂时,脚步比以往更加沉稳。他们不仅学到了更深的知识,更在心中刻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与责任。
这条红线,和《大医精诚》的训诫一起,构成了他们未来行医生涯中最坚实的底座。
而“双签制”这把保护伞,也将继续在接下来充满挑战的实战中,为他们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