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感冒鉴别”考核的惨烈结果,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所有沉浸在理论学习和观察快感中的学员。
二楼教室里的气氛不再有之前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近乎凝重的专注。
每个人都意识到,临床这道门槛,远比想象中更高,也更危险。
张景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沉浸在挫败感中。第二天一早,他站在白板前,第一件事就是在正中央写下了两个遒劲的大字——安全。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渴望能尽快独立处方,亲手治好病人,证明自己。”
张景的目光扫过台下,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这种心情我理解。但你们要记住,我们手里握着的,是药,也是可能伤人的武器。开的每一张方子,都关系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在你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之前,任何一点疏忽和误判,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不是演习。所以,我们必须给这个过程,加上最牢固的‘保险’。”
他转身,在白板上“安全”二字下面,划出重重的一条线,写上“双签制”。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进入‘协同诊疗’阶段。”张景宣布,
“这意味着,你们可以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尝试独立接诊一些相对简单的病例。但是——”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人:“你们开出的每一张处方,都必须经过带教老师审核、签字,方能生效。
带教老师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是铁律,没有任何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出未经签字的处方,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员们都能感受到这条规定的分量和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双签制,不是不信任你们,而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你们负责。”
黄彪在一旁补充道,表情同样严肃,“它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你们经验不足导致的误诊误治。
老师们的签字,就是为你们的判断做最后的背书,也是在帮你们兜底。”
杨主任也点头道:“这是临床上培养新人最稳妥的方式。不要觉得被束缚,要把每一次老师的审核,都当成一次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规矩立下,实战继续。学员们轮流进入诊室,在张景或黄彪的近距离监督下,开始尝试独立接诊。
过程依旧磕磕绊绊,问诊遗漏、脉诊不准、辨证犹豫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因为有老师在旁,随时可以提问,随时可以被纠正,心里的底气足了不少。
而“双签制”的审核环节,则成了新的教学重地。
往往是一个学员忐忑地开出人生第一张“正式”处方,紧张地递给旁边的老师。
老师会仔细审视,从药证是否对应,到剂量是否合理,再到配伍是否得当,甚至药材的炮制注意事项,都会一一询问、点评。
“这个患者明显脾虚,你方子里理气的药是不是多了点?恐耗气。”
“桂枝用9克?依据是什么?这个患者体质偏弱,6克或许更稳妥。”
“浮小麦和麻黄根都能止汗,但机理不同,为什么选这个而不是那个?”
每一次审核,都是一次微型考试和深度教学。学员们往往是在这个环节,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思考中的盲点和不足。
然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病例上。
学员李璐(那位性格稍怯的应届毕业生)接诊了一位主诉“咳嗽、咽痛、痰黄粘稠三天”的年轻女性患者。
患者发热(T37.8),口干喜饮,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