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刘好仃把工牌翻回来,夹进帆布包的侧袋。那支新胶管还捏在手里,他低头看了眼,顺手塞进推广包的外层夹袋。走廊灯已经全亮了,三号线那边传来扳手磕金属的声音,有人在笑,像是老陈又在教谁喊口诀。
小李抱着一摞黄色贴纸走进来时,刘好仃正蹲在操作台边,拿记号笔在空包壳上写编号。他没抬头,只说了一句:“都收上来了?”
“昨晚夜班的刚贴完。”小李把贴纸摊在台面上,像洗牌似的排开,“二号线补了三条,说模板对位容易偏,建议加箭头。四号线有人问,能不能出个左撇子专用版。”
刘好仃“嗯”了一声,手指在“左撇子”那张纸上停了两秒,然后勾了下。“合理。人用手,跟模块用热一样,都有惯性。”
小王这时候拎着保温饭盒进来,一边拧盖子一边说:“我刚绕了一圈,五套包都被人借走了,有的线自己拿塑料袋装了套,贴了手写标签。有人还画了个笑脸。”
“不是推广,是传染。”老黄从维修间探出头,“我刚看见一号线小张,蹲厕所门口看视频,看得眉头直皱,跟研究祖传秘方似的。”
刘好仃站起来,拍了拍裤子。“那就别等了。把所有反馈收一遍,按线别、问题类型,分个类。”
小李愣了下:“分三类?”
“技术、操作、心里头那点事。”刘好仃说,“人不动手,要么不会,要么不敢,要么觉得轮不着自己。”
小王喝完最后一口粥,饭盒往台边一推:“那咱们现在就开始?”
刘好仃点点头:“从三号线开始。他们最热,也最乱。”
小李立刻掏出本子,翻开新的一页。她把贴纸按颜色和内容分堆,红笔圈出关键词。技术类最多,集中在胶量控制、螺丝拧紧顺序、散热片清洁程度;操作类多是手滑、工具不顺手、模板边缘划手;第三类最少,但字写得最重——“这活归谁管?”“换坏了算谁的?”“班长没说要弄。”
“三号线主动反馈的,占全部使用人数的三成。”小李报数,“其他线,基本是咱们去推,才有人动。”
老黄叼着笔在旁边画图:“热源在中间,边上还是凉的。不是传不出去,是没推力。”
“推力不够,是因为没账。”刘好仃突然说。
“账?”
“谁用了,谁学了,谁又传了,都没记。”他从包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我昨晚上试着做了个登记表,就五条记录。可实际用了多少人?二十个都不止。”
小王挠头:“大家觉得这不是事,就不登记。就像喝水上厕所,哪还写个条子?”
“可咱们要的是‘能自己转’。”刘好仃把纸拍在台面,“现在是咱们推一下,它动一下。咱们一停,它就歇。”
老黄点头:“就像那台样机,绿灯亮着,可要是没人供电,它也亮不了。”
小李马上动手设计新表格。她画了三栏:独立操作、问题反馈、跨线传播。每条线一个格子,用颜色标记进度。三号线是深绿,一号线还是白的。
“独立操作率怎么算?”她问。
“没人教,自己换,通电亮绿灯,就算一条。”刘好仃说,“问题反馈,不光是贴纸,口头提的也算。跨线传播——谁把包借出去了,谁教了新人,都记上。”
小王笑了:“这不就是‘传帮带’?”
“对。但得看得见。”刘好仃说,“看不见的功劳,留不住。”
中午饭点前,他们把初步数据贴在车间公告栏。一张A3纸,手绘表格,底下附了三行小字:“三号线:60%独立操作,15条反馈,4次外借;一号线:0%独立操作,0条反馈,未传播。”
老黄蹲在公告栏前啃馒头,抬头看见一号线组长路过,脚步慢了半拍,又加快走了。
“有人看了,心里不自在。”他说。
“不自在就对了。”刘好仃站在他身后,“舒服的人,从不改。”
下午两点,小李把所有贴纸重新分类。她发现一个规律:技术类问题集中在前三天,之后锐减;操作类问题持续存在,但都在可解决范围;认知类问题虽然少,但每一个背后,都是“我不该管”“没人通知我”“出了事算谁的”。
她在本子上写:“不是不会,是不敢。不是不能,是不觉得该。”
刘好仃凑过来看了一眼,拿笔在“该”字下面画了道线。
“咱们的包,现在是‘别人的东西’。”他说,“得让它变成‘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