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刘好仃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屏幕还亮着那张边缘带分叉的裂纹图。小李正低头敲代码,听见动静抬了抬头,又迅速盯回屏幕。老张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质检单,手指在某个数值上停了两秒,没说话。
“它自己标红的。”刘好仃开口,声音不大,但屋里没人再动笔,“批注都对得上,时间、位置、风险等级,跟老张写的一模一样。”
小李终于停下键盘,转过身:“三次结果一致,置信度平均八十二以上。这回不是预警,是直接判定。”
“以前得喊人。”老张合上单子,“现在它自己就敢下结论了。”
刘好仃点点头:“等了这么久,不就等它能独立认出那种‘看着像小毛病,其实要命’的裂纹?现在它认出来了,还标得准,咱们手上这东西,真站得住。”
小李搓了搓脸:“再跑两天,看看是不是偶然?”
“可以再跑。”刘好仃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打字,“但准备工作,得现在开始。成果稳了,该往外推了。”
文件夹名字跳出来:**新机遇推广筹备V1**。
老张皱眉:“推?现在就说推,是不是太早?万一后面出岔子,名声砸了,再捞不回来。”
“名声不是吹出来的。”刘好仃说,“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咱们这系统,没说它万能,也没说能替人干活。它干的是‘不漏’,是‘提前拦’。只要这点站得住,就值得说。”
小李犹豫:“可客户听不懂这些。他们一听AI,就想是不是全自动化,不用人了。真来了,发现还得三个人会审,回头就说我们夸大宣传。”
“那就别讲AI。”刘好仃干脆,“讲结果。漏检少了多少,复核省了多少时间,玻璃炸了没炸——他们只关心这个。”
他拉开抽屉,翻出个旧笔记本,撕下一页,提笔写:
**漏检少90%,复核效率翻倍。**
写完推到桌中间:“就这十二个字,谁都能听懂。后面再展开,数据、案例、流程,一层层摆出来。不怕人问,就怕人不知道。”
老张盯着那行字看了会儿,点头:“行。但得配上真图。光说没用,得让他们看见,那裂纹多细,机器真能抓出来。”
“我去调。”小李说,“用#138那张做主图,再挑五张典型模糊案例,做个对比图集。”
“别光放机器判的。”老张提醒,“把人工标注的红圈也叠上去,让客户知道,不是机器瞎猜,是有据可依。”
刘好仃记下:“小李做图,老张挑案例,我来串逻辑。三天,出初版方案。”
小李刚要应声,又迟疑:“宣传材料……要不要加个技术说明页?比如‘模糊库机制’‘三次输入投票逻辑’?”
“加了也没人看。”老张直接,“我昨天跟车间小王聊,他说你们上次写的‘置信度动态评估’,他念了三遍才明白是啥意思。”
刘好仃笑了:“客户又不是来考试的。咱们不是卖术语,是卖安心。”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推给谁?两类人。一类是采购经理,关心成本和效率;一类是安全主管,怕出事担责。话术得分着来。”
他分两栏写:
左边写:“**省人、省时、少报废**”
右边写:“**零漏检、可追溯、责任清**”
“左边算账,右边保命。”刘好仃说,“谁来听,都能听进一句。”
小李拿起手机拍下白板:“回头按这个做PPT,简洁点,一页说清一件事。”
“话术也得练。”刘好仃说,“光写出来不行,得讲得顺。”
当天下午,他带着初稿去车间找两位老质检员试讲。说到“系统自动触发三人会审流程”时,其中一人打断:“啥叫触发?是不是机器自己喊人?”
“对。”刘好仃改口,“系统发现可疑,自动报警,我们三个人一起看,确保不漏一块危险玻璃。”
对方点头:“这句明白。”
另一人问:“那要是机器判错了呢?”
“它不终审。”刘好仃说,“它只筛。筛出来,我们看。对了,是它功劳;错了,我们兜底。它不怕错,就怕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