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夜班加成名额批出去的第二天,刘好仃照例巡线。他没走主通道,拐进了B线后角那条窄道,那里堆着几块报废的夹层玻璃,反着冷光。小陈蹲在边上,手里攥着半截铅笔,在一张被油渍浸得发脆的纸片上画线。
刘好仃走近时,小陈头都没抬。他把图纸往怀里拢了拢,像是怕风刮走。
“写三天了?”刘好仃问。
小陈一愣,抬头看见是他,才松了口气:“您怎么知道?”
“你工装袋口磨毛了,笔尖秃了四回,纸边折了三道印。”刘好仃蹲下,“不是三天,写不完。”
小陈低头看着那张《传送带防卡槽改良方案》,苦笑:“写了,也交了。主管说,流程没备案,得等季度创新会统一收。”
“那会儿是几月?”
“十二月。”
“现在几月?”
“四月。”
刘好仃没说话,伸手把图纸拿过来。纸上有草图,有受力分析,还有三处修改痕迹。角落写着一行小字:“试过两次,卡顿减少七成。”
他把图纸折好,塞回小陈工装袋内侧口袋,拍了拍:“明早晨会,你来念。”
小陈张了张嘴:“可我没……”
“你就说,玻璃卡住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刘好仃站起身,“别的,我来兜。”
晨会铃响前五分钟,小陈站在控制台前,手里捏着那张纸,指节发白。阿珍路过时顺手帮他把工牌扶正,老李从工具柜里拿出个新本子,啪地翻开,像是准备记什么大事。
刘好仃没上台,就站在操作台边,等大家安静下来。
“先念。”他说。
小陈清了清嗓子,声音有点抖:“我……我想改一下传送带的导槽角度,加个弧形挡板。之前碎了三块玻璃,都是卡在拐角,修了两次,还是出问题。我就画了个图,试了两天,没再卡。”
他念完,没人说话。
刘好仃问:“这想法,值不值得听三分钟?”
没人摇头。
“那为什么没早听?”他翻开日志本,翻到一页空白,“过去三个月,我们把人盘活了。现在,得让脑子也活起来。”
他顿了顿,把笔帽摘下来,夹在耳朵上:“创新不是造火箭,也不是写论文。是你看见玻璃碎了,心里咯噔一下,然后想‘能不能换个法子’。这个‘能不能’,就是创新。”
阿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排班、积分、揭榜人数,密密麻麻,但没有一条是“谁提了主意”。
老李摸了摸工具柜的边角,那里有个常年磨出的凹痕:“我们以前也想过不少事,可说了也没人理,后来就不说了。”
“不是没人理。”刘好仃说,“是没地方说。”
小林举手:“那现在有地方了吗?”
“没有。”刘好仃答得干脆,“所以我们得建一个。”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谁有想法?
想法去哪了?
卡在哪?
“这不是运动,也不是评比。”他转过身,“是查病。咱们队伍现在走得稳,可脑子不动,迟早会瘸。”
老李犹豫了一下:“刘师傅,刚稳住局面,再搞新东西,怕乱。”
“不搞新东西。”刘好仃摇头,“就查一件事:为什么好点子落不了地?”
他指着白板:“比如小陈这张纸,它本该去哪?流程说要备案,那备案表在哪?季度创新会是谁定的?为什么非得等?这些都不是人懒,是路堵了。”
阿珍抬头:“那查谁?”
“不查人。”刘好仃说,“查机制。”
小林眼睛一亮:“像积分改革那样?”
“比那更细。”刘好仃点头,“积分是奖,这是活路。一个堵了,人不动;一个堵了,想法死。”
他翻开日志本,撕下一页,写下三个人的名字:小林、阿珍、老李。
“你们三个,组成‘创新问题诊断小组’。”他把纸递给小林,“任务就三个:找人聊,找纸看,找路试。不写报告,不搞总结,就干一件事——找出创新的肠梗阻在哪。”
小林接过纸,念了一遍:“诊断小组?听着像医院。”
“就是医院。”刘好仃说,“脑子不通,得拍CT。”
阿珍笑了:“那我是不是得戴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