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傍晚六点,茶水间的铁盒又轻了几分。阿珍路过时顺手晃了晃,听见卡片滑动的沙沙声,没停下,只在心里记了笔:今天第七张。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的白板换了内容。不再是趋势图,也不是权重三角,而是一行加粗的大字:“总结,不是庆功,是回头看路有没有走偏。”
刘好仃站在桌前,手里捏着一支蓝笔,把“项目总结筹备会”几个字圈起来。“昨晚B线那两次上报,间隔三分钟,处理速度差了三十多分钟。”他顿了顿,“有人替别人喊了一嗓子,这事儿得写进去。”
小林抬眼:“写哪儿?主报告还是附录?”
“先归到‘信号事件’里。”刘好仃说,“这类事不打分,但比打分重要。”
老周翻着笔记本,眉头皱成“川”字:“战略组那边要是问,为什么总结里塞这么多‘不算数’的东西,怎么答?”
阿珍正把一叠纸钉好,头也不抬:“就说,有些事一开始不算数,后来才明白最该算。”
会议正式开始。刘好仃把投影切到一张空白表格,三栏并列:显性成果、关键节点、信号事件。
“第一栏,归数据组。”他说,“扫码率提升、响应时间缩短、修正次数下降,这些数字该进就进。”
“第二栏,归老周。”他指了指日历上画满红圈的补录单,“哪天谁补了数据,哪次听证会突然安静,哪回工人主动问‘我能写条子吗’——这些转折点,一个都不能漏。”
“第三栏,”他停顿了一下,“归阿珍。唱歌报修、代为发声、烧过的卡片、没署名的建议……凡是没有进系统但确实发生了的,全收进来。”
小林忍不住问:“这类事没标准,怎么整理?”
“不整成标准。”刘好仃说,“整成故事。”
老周还是不放心:“故事写进总结,会不会显得不专业?”
刘好仃没直接答,而是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照片——那张被烧过的卡片残片,边缘焦黑,中间“我能写条子吗”几个字歪歪扭扭,像孩子第一次握笔。
“这张卡没编号,没工号,没进任何系统。”他说,“但它让整个评估机制变了方向。你说,它算不算专业的一部分?”
没人说话。空调嗡嗡响,小林低头在本子上划了条横线,像是给某个念头划了界限。
“双轨归档。”刘好仃写下标题,“一条走数据,一条走信号。两条线平行推进,互不干扰,但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真相。”
阿珍点点头,翻开新本子,第一行写:“信号事件库,启动。”
分工定下,下一步是框架。刘好仃画了个三层结构图:最上层是数据成果,中间层是关键事件时间轴,底层是信号案例集。
“主报告只放第一层。”他说,“但附件必须跟上。谁要看全貌,就得把三册都翻一遍。”
小林盯着图看:“信号案例集要是太散,后期怎么用?”
“那就先立规矩。”刘好仃翻开评估手册,找到那页新增的“代为发声次数”记录,“这类非标项,统一放进‘观察性指标附录’,不参与评分,不计入总分,只标注趋势和背景。”
老周松了口气:“这样至少有据可查。”
“不只是查。”刘好仃说,“是要让人知道,我们记得。”
阿珍忽然举手:“那‘沉默突破指数’呢?它现在算不算正式指标?”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刘好仃没急着回答。他走到白板前,把“沉默突破指数”五个字单独圈出来,下面画了个问号。
“它不是KPI。”他说,“它是提醒。提醒我们,第一个敢说话的人,比一百个流程优化都珍贵。”
小林嘀咕:“可提醒写进总结,会不会被当成软肋?”
“不怕被看成软肋。”刘好仃说,“怕的是连软肋都不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