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公告栏前的人群还未完全散尽,像一群舍不得离巢的鸟儿,还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一边小声讨论着什么,一边不时用手指向公告栏上的内容。技能认证完成率的进度条刚跳到72%,那跳跃的数字在公告栏的电子屏幕上闪烁着,像是在诉说着工人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成果。几个年轻工人正低头专注地刷着手机,手机屏幕的微光映照在他们年轻的面庞上,他们正仔细核对积分,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嘴里还时不时嘟囔着几句抱怨或者期待的话语。
刘好仃从工具柜里走出来,工具柜的门在他身后发出“嘎吱”一声轻响,像是老人疲惫的叹息。他的手里多了个卷尺和一张泛黄的车间平面图,那平面图皱巴巴的,边缘还有些许磨损,像是被无数双手抚摸过。他的眼神没有看向人群,仿佛那些人群的喧嚣与他无关,径直朝着1号线控制台旁的墙角走去。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车间里的每一寸土地。
到了墙角,他缓缓蹲下身子,那姿势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沉稳而又专注。他从口袋里掏出卷尺,仔细地量着通风口离地高度,眼睛紧紧盯着卷尺上的刻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数字。量完高度,他又缓缓站起身,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上那排昏黄的灯管。那些灯管散发着微弱的光,像是风中残烛,似乎随时都会熄灭。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思索。
“灯三年没换过,风扇转起来像拖拉机。”他自言自语道,声音很轻,却在这略显嘈杂的车间里清晰可闻。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笔,在平面图背面记了一行字,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他心中的烦恼在宣泄。“优先换LED,加装临时风扇——本周内。”他的笔迹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他对车间环境改善的坚定决心。
第二天晨会,刘好仃早早地来到了操作台前。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像是守护车间的卫士。他把昨晚拍的照片投影到墙上,那照片在墙上投射出一片光影。一张是夜班时角落积水反光的地面,那积水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车间的隐患;另一张是工人蹲在通风口前扇风的背影,那工人看起来疲惫而又无奈,让人心生怜悯。
“待遇是回应,环境是尊重。”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车间里回荡着,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工人们的心上。“积分能换假,但换不来清爽的呼吸。”他看着台下的工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他们能理解他的用心。
底下有人小声嘀咕:“干活哪有不热的?我们那会儿连风扇都没有。”那声音虽然小,但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却格外清晰。刘好仃点点头,他的脸上没有一丝不悦,反而带着一种理解和认同:“你说得对。所以我们现在有了风扇,还要更好的。”他的声音温和而又坚定,像是在给工人们吃一颗定心丸。
他展开“三优先”原则时,小王正站在后排低头记笔记。小王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滑动,像是在记录着车间未来的希望。说到“一线建议优先采纳”,小王犹豫了一下,他的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打着,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举起手:“能不能在休息区装个插座?手机充不上电,我妈打来都接不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眼睛紧紧盯着刘好仃。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这一秒仿佛凝固了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好仃身上。刘好仃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在白板上写下:“休息区改造第一项:加装安全插座,限流防过载。”他的动作干脆利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在布置作战计划。他又补了一句:“不止是接电话,也是接安心。”他的这句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温暖起来,工人们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丝信任和感激。
会后十分钟,环境改善小组名单贴上了公告栏。那名单在公告栏上随风轻轻飘动,像是一面旗帜,宣告着车间环境改善行动的开始。成员来自三个班组、后勤和青年工人代表,小王的名字排在第三位。小王看着自己的名字,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责任感。
新风风扇采购周期要两周,刘好仃可不想让工人们再忍受那闷热的环境。他从工具柜搬出自用的工业风扇,那风扇看起来有些陈旧,但依旧散发着一种坚韧的气息。他熟练地拆掉外罩,动作干净利落,像是拆卸精密仪器的工匠。接着,他接上延长线,把风扇搬到了休息区中央。下午三点,风扇一开,卷起的风把墙上的旧通知单都吹得哗哗响,那声音像是欢快的鼓点,预示着车间环境的改变。
“先吹着。”他对围过来的工人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新的在路上,咱们不等凉快了才开始干。”他的这句话,让工人们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小李抱着一叠彩色便签纸过来,那便签纸五颜六色,像是天边的彩虹。他给每人发了五张,笑着说:“写你想改的一处,贴墙上就行。”他学着刘好仃的语气,带着一丝调皮和认真,“不记名,不追责,只管提。”
一面空墙很快被填满。工人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声,那一张张便签纸像是他们的心声卡片,承载着他们对车间环境的期待和梦想。
“我想在厂里吃上热饭。”——字迹稚嫩,没署名。这简单的几个字,却道出了无数工人的心声,他们每天辛苦工作,却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
“能不能把更衣箱换个锁?我饭盒老被翻。”这是一个工人对自身财产安全的担忧,在闷热的车间里,饭盒被翻不仅会弄脏食物,还会让人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
“建议在洗手池加个镜子,刮胡子方便。”这个小小的建议,却体现了工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即使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也想保持整洁的形象。
最上面一张写着:“希望有人记得我的名字。”刘好仃看了很久,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心疼。在这个偌大的车间里,工人们每天忙碌地工作,却常常被人忽视,他们的名字仿佛只是一个符号。他悄悄把这张移到了最显眼的位置,像是在守护着工人们那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自尊。
午休时间,几个青年工人自发清理休息区。他们拿着扫帚、抹布,认真地打扫着每一个角落。淘汰的防静电垫被他们拼成坐垫,那垫子虽然有些旧,但却被他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蓝白条纹是他们用记号笔手涂的,那鲜艳的颜色让坐垫看起来充满了活力。有人提议叫“清凉角”,有人喊“歇脚站”,最后小王憋出一句:“叫‘好仃角’吧,反正您人形风扇都搬来了。”
笑声中,刘好仃假装严肃:“别乱起名字,小心我收租金。”他的脸上却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那您收多少?”有人接话,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收笑脸。”他指了指心声墙,“每提一条建议,笑一次,就算交租。”他的这句话,让休息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工人们仿佛忘记了工作的疲惫。
镀膜车间成了“5S+人文关怀”试点。刘好仃没搞动员大会,他觉得实际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说服力。他只在每班开工前站到车间门口,拎着个塑料桶,里面是抹布、清洁剂和一瓶风油精。那风油精散发着清凉的气味,仿佛在驱散着车间的闷热。
“三查三问,现在开始。”他一边擦控制台外壳,一边问排头的工人:“昨晚睡得好吗?”他的动作轻柔而又认真,像是在擦拭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那人一愣,似乎没想到刘好仃会这么问:“还行……就孩子闹夜。”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下次带他来厂门口玩,我教他认仪表盘。”刘好仃拧紧一个松动的螺丝,他的动作熟练而又专业,“查设备清洁,查物料摆放,查安全通道——都看着点。”他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着,工人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老赵抱着手臂站在边上,冷笑:“扫地能提良率?”他的眼神中带着不屑,仿佛在嘲笑刘好仃的举动。
“不能。”刘好仃直起身,他的眼神平静而又坚定,“但干净的车间,少一根头发丝,就少一次镀膜瑕疵。你算算,一个月多少返工?”他的声音不高,但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赵没接话,转身走了。他的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也许他在思考着刘好仃的话。
第二天,他带来了自己的清洁布。那清洁布被叠得整整齐齐,像是一件珍贵的宝贝。他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工位,开始擦起了控制台。他的动作有些生疏,但却十分认真。
第三天,他拎了桶水,默默擦起了自己班组的控制台。小王路过,看见了,没说话,把自己的毛巾递了过去。老赵愣了一下,接过,没道谢,但擦得更用力了。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也许他已经开始认同刘好仃的做法了。
刘好仃远远看着,没上前。他掏出本子,在“5S+”执行日志上画了个勾,旁边写:“微笑问候,今日新增2人主动问早。”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一点点改变着车间。
一周后,休息区变了样。插座装好了,带USB接口,旁边贴着使用说明:“每次充电不超过30分钟,避免过热。”那使用说明写得详细而又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小王第一个试用,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机插上充电,手机充到20%,他立刻给母亲回了电话。
“妈,能听见吗?信号好多了。”他的声音充满了喜悦,那喜悦仿佛要溢出电话。
心声墙换成了软木板,加了透明防潮罩。那句“我想在厂里吃上热饭”被单独框起来,下面多了张新纸条:“食堂改进调研,本周启动——刘好仃”。那纸条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像是在给工人们一个承诺。
好仃角的蓝白坐垫旁,多了个保温箱,里面是免费的冰镇绿豆汤和润喉糖。那保温箱散发着丝丝凉意,让休息区变得更加舒适。标签上写着:“喝了不许吵架,吵了不许喝。”那幽默的话语让人忍俊不禁。
最显眼的是那块新挂的“环境评分牌”,红蓝双色进度条:蓝色是清洁度,红色是人文氛围。当前得分82,落后上月5分。那进度条像是一个指针,记录着车间环境的变化。
“为啥扣分?”有人问,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周三夜班,有人把泡面倒在排水沟,堵了十分钟。”刘好仃指了指监控记录,“影响了两条线的温控。”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他知道,车间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那能加分吗?”
“能。”他翻开登记本,“上周二,小李帮夜班工人修好了电水壶,+5分;昨天,老赵主动教新人调参数,+10分——人文氛围,涨回来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他看到了工人们的进步。
有人嘀咕:“这比积分还细。”
“积分是存钱,环境是家。”刘好仃说,“钱能买新沙发,但擦沙发的人,才是让家暖的。”他的话让工人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意识到,车间环境不仅仅是外在的条件,更是他们共同维护的家园。
周五下午,刘好仃带着小王去验收新到的LED灯管。两人踩着梯子,那梯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的行动伴奏。一盏盏换下老旧的荧光灯,旧灯拆到第三盏,小王突然说:“刘师傅,我妈下周复查,我请了假。”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担心请假会影响工作。
“批了。”刘好仃拧紧灯座,他的动作沉稳而又熟练,“你徒弟能顶岗?”
“能!我教了他半个月,参数他背得比我熟。”小王笑了,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自豪,他为自己的徒弟感到骄傲。
“他还说,等他积分够了,也要带徒弟。”小王继续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新灯亮起,整个车间像被水洗过一遍。光线均匀,无频闪,连地砖的接缝都清晰可见。那明亮的光线仿佛是希望的曙光,照亮了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真亮。”小王仰头看着,他的脸上洋溢着惊喜,“以前总觉得厂里灰蒙蒙的,像阴天。”
“不是天阴,是灯老。”刘好仃拍拍他肩膀,他的声音温和而又鼓励,“人也一样。换个光,看得清路,才走得稳。”他的话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小王未来的道路。
下梯子时,小王的手机响了。他低头一看,是母亲的号码,立刻按下接听键。
“妈,我在厂里,信号特别好——对,新装的插座,我边充边接……你别担心,这儿现在跟家一样。”他的声音充满了温暖,让电话那头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车间的变化。
刘好仃走开几步,从工具包里取出一张新打印的表格。标题是:“员工关怀微提案收集表”,下面列着“插座使用反馈”“绿豆汤口味建议”“心声墙轮值安排”。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车间的改善还需要不断地听取工人们的意见。
他在备注栏写了一行小字:“环境不是工程,是日子。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变成想待的地方。”他的字迹刚劲有力,像是在诉说着他对车间未来的美好憧憬。
抬头时,他看见老赵正站在好仃角前,把一张便签贴上心声墙。刘好仃没走近,只远远看着。那张纸上写着:“建议在更衣室加个挂钩,方便挂工服晾干。”署名是:赵XX。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车间的改善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工人们开始主动参与到车间的建设中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车间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刘好仃每天都会在车间里巡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责任。他发现,自从有了“5S+人文关怀”的试点,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开始主动关注车间的环境,积极参与各种改善活动。
一天,车间里来了一批新的原材料。以往,这些原材料的摆放总是比较混乱,占用了不少空间,还容易影响安全通道。但这次,工人们按照“5S”的标准,把原材料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做好了标识。刘好仃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欣慰。他走到工人们中间,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做得很好,这就是‘5S’的魅力,它让我们的车间变得更加有序,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工人们听了,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老赵也在其中,他笑着说:“刘师傅,你这招还真管用,现在干活都顺手多了。”他的眼神中没有了当初的不屑,取而代之的是对刘好仃的认可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