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五分,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老李提着保温杯,小陈手里攥着一叠打印纸,三人几乎同时踏进屋。投影仪还没开,白板上空无一字,只有刘好仃的保温杯摆在长桌中央,杯盖拧开,热气一缕缕往上飘。
九点整,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夹着那个用了多年的硬皮本子。他把本子往桌上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像是敲了下开场铃。
“昨晚睡得怎么样?”他一边倒水一边问。
“没咋睡。”小王苦笑,“满脑子都是‘已经在做的事’,翻来覆去想哪些能拿出来讲。”
老李点头:“我连梦里都在评‘微创新榜’,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车间日报。”
小陈举起手里的纸:“我整理了客户留言里提到的具体细节,一共三十七条,从包装角度到护角材质,再到发货单上的手写备注,全都有人夸。”
刘好仃笑了:“看来咱们这‘小事经济学’,有人买单。”
他翻开本子,第一页就是昨天画的那个圈:中间是“我们”,外圈是“客户”“员工”“供应商”,再外一圈是“社会”。下面还写着一行字:“创新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我们已经在做什么。”
“今天不找新点子。”他合上本子,“咱们干一件更实在的事——把已经冒头的好苗子,种成一片林。”
小王立刻打开电脑:“那咱们先定方向?产品、服务、传播,三块一起上?”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得有主有次。咱们资源有限,得先挑最能打的牌。”
话音刚落,三人几乎同时开口。
“我觉得产品最硬!”小王抢道,“比如那个新护角,数据摆在这儿,抗压高8%,成本只涨2%,客户一看就懂,这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可光靠产品,太慢。”老李摇头,“现在谁买东西不先刷两眼评价?传播不做起来,好东西也藏在深巷里。”
小陈则举手:“我支持做员工故事。咱们学堂的照片发群里,连隔壁厂的工人都来问怎么报名。人活了,品牌才活。”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反而把本子推到桌子中央:“你们说的,本子上都有。但咱们得想清楚——到底想让别人记住咱们哪一点?”
他顿了顿:“是‘护角更软’,还是‘工人能上学’,还是‘连包装都研究’?”
会议室安静下来。
“其实都重要。”刘好仃继续说,“但得串起来。就像织毛衣,一根线扯不动,得一圈圈绕。”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产品 · 服务 · 传播
然后在每个词下面画出分支。
“产品上,咱们有环保材料、节能工艺、个性化定制;服务上,有员工学堂、师徒带教、快速响应;传播上,有客户口碑、员工发声、社会评价。”
他用箭头把三者连成三角:“哪一边断了,整个就塌。所以这次创新,不能只改一处,得三管齐下。”
小王眼睛一亮:“那产品这块,我建议主推‘定制护角’概念。不是所有客户都用一样的护角,可以根据运输距离、气候条件、包装方式,匹配不同材质和厚度。”
“比如海运的用高缓冲款,陆运的用轻量款?”老李接话。
“对。”小王点头,“咱们还能给每款护角起名字,像‘远洋守护者’‘高原抗压侠’,客户选的时候,既有参与感,又有记忆点。”
刘好仃在白板上记下:“名字可以再琢磨,但思路对路——把技术参数变成客户能感知的价值。”
小陈突然举手:“那服务这块,能不能搞个‘玻璃成长卡’?每块玻璃出厂时,附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生产日期、质检员名字、包装工人签名,甚至还能扫码看生产视频。”
“客户收到货,拆箱时发现这张卡,会不会觉得——这不只是块玻璃,是有人认真做出来的?”
老李皱眉:“工作量不小,卡片设计、信息录入、扫码系统,都得搭。”
“可一旦做起来,就是差异化。”小陈坚持,“别人卖玻璃按吨算,咱们卖玻璃按‘人情’算。”
刘好仃在“服务”下面写下:“成长卡 · 可追溯 · 有温度。”
然后转向传播部分:“这块,咱们不靠广告,靠‘人传人’。谁来传?客户、员工、甚至供应商。”
小王立刻接话:“我有个想法——拍短视频!就拍咱们车间日常,比如老师傅教新人调机器,质检员趴在地上看平整度,包装工研究怎么让箱子立得更稳。”
“不搞特效,不念台词,就真实记录。”他越说越兴奋,“标题就叫‘这块玻璃,是怎么活下来的’。”
老李笑了:“这标题,有点意思。”
“还可以让客户出镜。”小陈补充,“采访他们为什么选咱们,把真实反馈剪进去。比我们自己吹一百句都管用。”
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播放键符号,下面写:“短视频 · 真实记录 · 客户发声”。
他退后两步,看着白板上的三角结构,点了点头:“产品有亮点,服务有温度,传播有声音。三块都立得住。”
“可谁先上?”小王问。
“产品打头阵。”刘好仃说,“护角改款已经测试成功,技术组小张主动提的,说明咱们内部有动力。先把这个做成标杆,让所有人看到——小改进,也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