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最新章节。
“我觉得优先搞技术提升,毕竟咱们是工厂,活得好才是硬道理。”小林坚持。
“可老员工怎么办?他们稳定了,生产才稳。”老周不同意,“得先解决操作适应问题。”
“那跨部门交流呢?客户要的是整体协作能力。”另一人插话。
七嘴八舌,谁也说服不了谁。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把所有记录摊在会议室桌上,像摆了一桌拼图,碎片太多,一时拼不出完整画面。
“咱们缺个法子。”他说。
正好市总工会推荐了一位培训专家,姓陈,专做企业技能体系搭建。刘好仃打了电话,约了时间。
陈老师五十来岁,穿着朴素,一进门就问:“你们想解决什么问题?”
刘好仃把情况说了一遍。陈老师听完,没急着给方案,反而问:“你们有没有试过用‘岗位能力模型’来分类?”
“啥模型?”老周直愣愣地问。
“就是把每个岗位需要的能力拆开,比如技术操作、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分成几块,再看每个人在哪块弱,缺什么补什么。”
他顺手在白板上画了个四格表,标上四个维度,又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维修工,技术强,但不会写报告,那就是‘表达’这块弱。培训就不用从头学,专攻这一项就行。”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那职业发展呢?”小林问。
“一样拆。”陈老师说,“有人想当技术骨干,就得加强专业深度;有人想带团队,就得练管理能力。模型能帮你们看清路径。”
刘好仃盯着那张表看了很久。他忽然觉得,这不是在做培训,是在帮人找路。
“可我们岗位多,人也杂,建模型得多久?”他问。
“快的话一个月,慢的话两三个月。”陈老师坦诚,“但建好了,以后每年更新就行,不用每次都从头来。”
散会后,团队重新开会。这次没人争了。大家按陈老师的思路,试着把岗位分成了几类:技术操作型、维修支持型、质量管控型、生产协调型。每一类再拆解能力维度,初步列出了几十项具体技能需求。
可越理越发现,事情比想象复杂。一个简单的“沟通能力”,在质检员身上是“准确反馈问题”,在调度员身上是“协调多方进度”,在维修工身上又是“快速描述故障”。同一个词,含义完全不同。
“难怪以前培训总像撒胡椒面。”小林苦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谁都没吃饱。”
刘好仃没说话,他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培训不是填坑,是修路。”
晚上回家前,他最后看了一遍汇总表。数据密密麻麻,像一张没解完的谜题。他合上电脑,走到窗边。楼下培训室的灯还亮着,门半开着,小陈正蹲在地上接投影仪的线,旁边摆着一张手绘的流程图,标题是“新设备操作十问”。
刘好仃看了会儿,转身回桌前,打开文档,把标题从“培训升级”改成了“培训需求分析”。
光标闪着,他敲下第一句:“岗位技能需求初步分类如下……”
刚打完,手机响了。是小陈发来的消息:“刘师傅,我整理了新设备的操作难点,做了个简易课件,您明天方便看看吗?”
刘好仃回了个“好”字,放下手机。
他忽然想起白天陈老师说的一句话:“最好的培训,是让人发现自己能走多远。”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十七分。培训室的灯还亮着,小陈的影子映在墙上,正踮着脚挂一张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