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齐振国摸着相片上父亲自信的眉眼,突然在照片边缘发现一行小字:\"技术可以学习,安全没有国界\"。
铁路桥上的抉择
列车驶上一座老旧的钢桥,王铁山突然降低车速。桥下冰封的河面上,几个铁路工人正围着一段扭曲的铁轨忙碌。
\"去年冬天断的。\"王铁山指着那段用临时夹板固定的铁轨,\"本来要换新轨,结果内燃机车计划提前......\"
他的话被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打断。齐振国探头望去,只见工人们正用撬棍拼命调整轨距——一节满载钢锭的货运列车正朝这边驶来!
王铁山的手已经按在汽笛拉杆上,但齐振国抢先一步抓起红布旗跳下车。他在铁轨上狂奔,红布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货运列车发出紧急制动的尖叫,在距离临时接头十米处停了下来。齐振国喘着粗气,看着手中飘扬的红布——这是从王铁山座位下拿的,上面印着\"抗美援朝铁路运输队\"的褪色字样。
驾驶室的秘密
回到车上,王铁山从座位下拖出个铁皮箱:\"该给你了。\"
箱子里是一套精致的铜制机车模型,每个零件都能活动。底座刻着:\"齐远山赠爱徒,1952年\"。
\"你爹说,等蒸汽机退休那天,让我把这个交给他儿子。\"王铁山转动模型上的小阀门,汽笛竟然发出真实的鸣响,\"他说,这里头藏着中国铁路的未来。\"
模型锅炉上有个几乎看不见的按钮。齐振国按下后,底座弹出一个暗格——里面是张1953年的设计图,上面画着种从未见过的动力装置结构,标注着:\"未来试验型\"。
1978年春,哈尔滨铁路局档案室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泛黄的图纸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齐振国将机车模型暗格中的设计图铺在桌上,与现行内燃机图纸并排对比——父亲1953年绘制的传动结构,竟与德国最新技术有七分相似。
档案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老赵端着茶缸走进来:\"找这个?\"他从怀里掏出本油印小册子——《蒸汽动力改进方案()》,扉页盖着\"内部参考,严禁外传\"的印章。
小册子最后一页贴着张便签:\"因中苏关系变化,本项目终止。资料封存,待技术条件成熟时启用。齐远山 1956.8\"
齐振国的手指微微发抖。便签背面还有一行铅笔字,已被时间磨得几乎消失:\"未来在锅炉与涡轮之间\"。
机务段告别仪式
\"前进型7014\"号静静停在场站尽头,所有仪表已被拆除,只剩下空荡荡的驾驶室。王铁山穿着崭新的蓝色制服——这是内燃机车司机的装束,但胸前仍别着那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这个给你。\"他递给齐振国一把铜钥匙,\"你父亲实验室的。\"
钥匙齿纹特殊,柄端刻着\"SwJtU 1953\"——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编号。齐振国突然想起,父亲1953年曾在那里主持过秘密项目。
老司机最后抚摸了一遍压力表,突然从工具箱底层取出个油纸包:\"差点忘了。\"
包里是半本被烧焦的工作日志,仅存的几页记录着1952年朝鲜战场上的抢修经历。在描述夜间突破封锁线的段落旁,有人用红笔画了个奇怪的涡轮草图,旁边批注:\"蒸汽动力极限突破方案\"。
西南交大旧实验室
尘封二十五年的门锁发出刺耳的呻吟。实验室里,一台被帆布覆盖的装置静静立在中央,轮廓像蒸汽机与内燃机的结合体。
齐振国掀开帆布,金属铭牌在阳光下闪现:\"复合动力试验机,1954.6,设计者:齐远山\"。
操作台上放着本笔记,第一页写着:\"当我的儿子找到这里时,请告诉他——技术没有禁区,但铁路必须安全\"。
窗外传来汽笛长鸣,是新型内燃机车试运行的声响。齐振国抚摸着父亲留下的机器,突然发现仪表盘下方有个暗格——里面是枚铜制道钉,钉帽刻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