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钢轨上的家族》最新章节。
门外传来钥匙转动声。齐振国将胶片藏入冲洗中的x光片堆,转身时撞翻了显影盘。液体泼洒在地,形成奇特的蓝紫色轨迹——与坦赞铁路钢轨上的锈斑一模一样。
车票密码
五张车票在灯下排开,针孔连成一条横贯中国的虚线:北京郑州武汉贵阳昆明攀枝花。齐振国用弟弟留下的铜尺测量,每个针孔间距恰好是7.62毫米——标准铁轨轨距的十分之一。
最后一张北京至哈尔滨的车票上,有人用隐形墨水写着:\"资料在m92转向架内\"。
这是株洲机车厂去年生产的实验车型编号!
意外发现
凌晨的机车检修库寒气逼人。齐振国钻进m92转向架的检修口,手电筒照亮内壁上一串德文数字——汉斯留下的联系方式?
指尖触到金属壁的瞬间,他猛地缩回手。转向架内壁温度异常高,摸上去像发烧的额头。
\"找这个?\"
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让齐振国浑身一颤。老赵站在阴影里,手里捧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那是1958年苏联专家留下的测温仪,现在装着半管蓝紫色结晶。
\"你弟弟三年前埋在这里的。\"老赵的声音沙哑,\"他说...等道钉生锈时再取。\"
1978年冬,株洲机车厂实验室
蓝紫色结晶在离心机里旋转,折射出诡异的光斑。齐振国对照弟弟的笔记调整参数,显微镜下的疟原虫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活性。窗外大雪纷飞,实验室的暖气管道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齐工!\"技术员小张冲进来,手里举着刚到的《科学通报》,\"您看这个!\"
杂志中缝夹着张车票——1978年北京至株洲的特快,票根处用针扎出七个新孔。对着灯光,孔洞连成北斗七星形状,勺柄直指墙上的中国地图。
齐振国的目光落在攀枝花的位置。
最后的邮包
木箱里那本《内燃机维修手册》终于被完全拆解。封面夹层中藏着三页泛黄的纸:
父亲1936年在柏林的研究许可证
1958年苏联专家在攀枝花的化验单
弟弟1975年手绘的钒钛疟原虫结构图
三张纸拼在一起,背面透光显出完整的分子式:c15h22o5+V——青蒿素钒络合物。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齐振国站在领奖台上,奖状下压着张新车票——北京至广州的软卧。广播里正播放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社论,没人注意到他翻开车票时微微颤抖的手指。
票根背面是一行新鲜的字迹:\"资料已安全,速来广州制药厂\"。
窗外,一列没有语录牌的试验机车正缓缓驶过。车头侧面,新刷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