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最新章节。
然耿青并未急于言此,未发生之事,不轻许于人。
但他深信,以周通之能,实现此愿不难,否则亦无须费心栽培。
“顺儿,快向汉王殿下与耿将军行礼!”老妇激动不已,拉着周顺欲行大礼,却被耿青制止。
老妇惊喜交加,儿子无需挖煤,反得盐厂工作,月薪三千五百文,加之补贴五百文,总计近乎四两银子!昔日此景,想亦不敢。
母子俩对朱松两人感激涕零一番后,便转身离去。
“真是当兵的好材料!”耿青望着周顺的背影,不由赞道。
朱松却面色凝重地对耿青说:“汉中军有规定,一家兄弟不得同时入伍,这规矩不能破。”
汉中军人丁稀少,正因每家仅限一人参军,朱松要确保每户人家的生计,不能抽走全部劳动力,这也是他在汉中深得民心的原因之一。
耿青闻言点头,他只是一时感慨,绝不敢违背汉中军的规矩。
---分割线---
系统公告:大明皇榜首位,天道大帝朱松!
三天后,汉中煤矿工人的招募工作圆满结束。
入选者皆为青壮年,且需购买人生意外保险。
与参军规定相似,每户仅限一人报名。
有兄弟俩同时报名的,只能留下一人。
即便如此,三天内也成功招募了三千多名工人。
这意味着三千多户人家日后的生活开销有了着落,一个煤矿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足以养活全家。
换言之,至少一两万人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对百姓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欢庆的大事,报名成功的家庭无不沉浸在喜悦之中。
当晚,几乎所有即将成为煤矿工人的家庭都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这既是为了庆祝,也是因为次们就要启程前往西安府,正式投入工作。
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他们只能等到春节那七天的假期,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
往后亦是如此,唯有逢年过节,他们才有机会回家探亲。
接下来,朱松计划在汉中府兴建一家大型造纸厂与铅笔厂。
王卫学院即将于明年开学,汉中府目前硬件设施尚显不足。
为提高学习书写效率,传统宣纸与毛笔已不适用,铅笔更为便捷,能大幅提升书写速度。
对朱松而言,造纸与制铅笔技术上均无难度。
汉中府境内就有小型铅矿,开采后制作铅笔绰绰有余。
这两家工厂投产后,还能稳定提供数千就业岗位。
此外,印刷厂与报社的成立也在筹备中。
既得老爷子支持,在汉中府放手一搏,作为改革试点,朱松打算扩大规模,加速汉中府发展。
他相信,随着就业率提升与百姓收入增加,汉中人口及出生率都将迎来增长,很快将迎来人发期。
不过,享受新生儿红利还需等待十几年乃至二十年,急不得。
不仅汉中府,西安府也需按此节奏发展。
西安府城区水泥路铺设已有一段时间,预计年前完工。
朱松打算年后开春前往西安府视察,自接手治理以来,他尚未踏足。
他还计划抽空探访始皇帝陵。
正当朱松忙碌之际,耿青突报天水关押送来一批自称哈密国使团的西域人,前来乞降。
朱松闻言甚喜。
此刻来乞降?近月之余,想必秦武大军已至哈密城下,筹备攻城事宜?
“告知他们,本王身染微恙,不便见客。”
“直接打发走,勿需刁难。”
朱松轻描淡写地吩咐后,便未再放在心上。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十数日。
应天府皇宫深处。
朱元璋审视系统界面,察觉国运值即将凑齐,足以推演朱匣焌之国运。
近日来,他竭力克制,避免被国运系统诱使胡乱消耗国运值,略见成效,但仍显不足。
朱元璋对国运系统提及的大明皇帝排行榜心生好奇。
系统言此榜乃依据历代大明皇帝功绩与表现综合评分,并附后世评价。
朱元璋欲知,若真有其榜,自己位列几何?
身为开国君主,他自信即便非首位,亦当居前三之列。
同时,他也渴望知晓后世如何评说自己。
“儿臣参见父皇!”
恰此时,太子朱标步入御书房。
“标儿,瞧你满面春风,可是有喜事?”
朱元璋见朱标兴奋之色,不禁问道。
“父皇所言极是,可还记得老九前阵子派人送来的制作蜂窝煤之法?”
“工部已将此蜂窝煤制成!”
朱标连忙向朱元璋解释。
“哦?何在?速呈上来让朕瞧瞧!”
朱元璋闻言,顿感兴趣盎然。
不久,两名小太监抬着一煤炉步入御书房。
炉中叠放三块多孔蜂窝煤,正熊熊燃烧。
朱元璋近身观察,发现此蜂窝煤无烟熏火燎之感,火力却异常旺盛,不禁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