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最新章节。
“此块蜂窝煤,点燃后能燃多久?”
朱元璋此刻问道:
“工部的人测试结果如何?煤炭粉因产地不同,质量和燃烧时间是否有所差异?”
“确实如此,最差的也能燃烧一个时辰,好的可达两个时辰,大多在一个半时辰左右。”朱标笑着回答。
“真是好东西,燃烧时竟无烟!”朱元璋满意地点头。
现下多数煤炭燃烧带烟,刺鼻且易使室内乌烟瘴气。
他未料到老九提及的蜂窝煤,制作简便且燃烧效果佳。
“工部说,一块蜂窝煤煤饼造价约10文钱,比普通煤炭便宜,燃烧更充分持久。”朱标急切地说。
最令他兴奋的是蜂窝煤的成本。
若大量生产,必将惠及百姓。
“父皇,我计划在汉中府郊外建厂,大批生产蜂窝煤,售予百姓。
让他们寒冬也能用煤取暖,且烧水做饭也方便,只需一煤炉即可。
如此,百姓取暖之余,连柴火都省了。”朱标道出计划。
“你总想找事做。”朱元璋笑道,“既然想做,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老九说山西有未开采煤矿,让工部派人探查,若有便开采。”
“多谢父皇!”朱标连忙道谢。
“皇上,鸿胪寺传来消息,哈密国使臣请求觐见!”
此时,王琛步入内室,向朱元璋禀告。
“哈密国使臣?所求何事?”
朱元璋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讶异。
“似乎是为了乞降而来。”
王琛含笑答道。
朱元璋闻言,不禁朗声大笑。
老九出征已逾一月有余,哈密国使臣此刻却来应天府乞降?
“父皇,他们或许已先至九弟处求情未果,这才转而前来应天府。”
朱标心中一动,向朱元璋提醒。
“哼,他们倒是打得好算盘!”
“想必是在老九那里吃了闭门羹,这才找上门来。”
“老九都未松口,朕更不会答应。”
朱元璋冷笑一声,随即吩咐王琛:“告知礼部接待,就说朕无暇他顾。
待这批哈密国使臣归国,哈密国恐已不复存在。”
既老九可能已拒绝哈密国乞降,便表明哈密国于他眼中不过尔尔,必能攻下。
在此情境下,朱元璋更不会轻易应允乞降。
再者,自应天府返回哈密国,快马加鞭亦需月余。
待他们归国,哈密城头或许已遍插大明日月龙旗。
“父皇,若九弟攻下河西走廊,您有何打算?”
朱标突然好奇发问。
此言一出,朱元璋笑容顿敛。
提及此事,他也颇感棘手。
河西走廊收复后,难道真要赐予老九?
毕竟是他浴血奋战所得,赐予他也算合理。
但朝中大臣与各藩王未必肯依。
“此事还需细细思量。”
“标儿,你也见过老九的汉中军了。”
“听说老九的汉中军现在采用的是募兵制,还有职业军人那一套!你对此有何见解?”
朱元璋略带无奈地挥手,随即话锋一转问道。
朱元璋对汉中军的军制颇为好奇。
毕竟其他藩王的亲卫都是遵循朝廷的卫所制,而老九的募兵制似乎成效也不错。
汉中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远超一般朝廷军队。
更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宣传,军属家庭每月还能领取补贴,光荣军属享有更高福利。
难怪老九财大气粗,底气十足,但这军费开支怕是不小吧?
“父皇,募兵制确有其优势,职业军人专为打仗而生,不参与耕种,战斗力自然远超卫所兵。”
朱标苦笑说道,“但此法只怕仅在汉中府可行,其他地区难以推广。”
老九推出的这些福利政策,地方州府或朝廷岂能承受得起?
汉中经济富庶,或许还能施行,但若全国皆如此,实在难以维系。
“咱又没说要全国推行,应天府就不行么?”
朱元璋摆手反问。
“那也不行。”
“应天府乃大明京师,军队常年驻守,虽训练不辍,却几乎不上战场。”
“如此发福利,与吃空饷无异。”
“汉中则不然,地处边陲,战乱频发。”
“且老九的荣誉军属制度,需家中子弟上过战场、立下军功方可获得。”
朱标的一席解石之言,令朱元璋打消了原念。
朱标所言,确有其理。
“募兵制暂且于汉中府与西安府试行,有西北强军坐镇,大明边境无忧矣!”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颔首。
“父皇,儿臣以为,河西走廊或由九弟掌管更佳,如此可调耿炳文麾下十五万边军回归大同一线,强化大明正北防线。”
朱标突然插话。
“此举不惧满朝文武及众兄弟非议?”
朱元璋诧异地望着朱标。
“河西走廊虽可分割东察合台与瓦剌,却也身处二者夹击之地,且远离大明腹地,一旦腹背受敌,何人能守?”
“守哈密与河西走廊,还需九弟汉中军。”
朱标直言不讳。
“嗯,所言甚是!”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