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墨卿行》最新章节。
"不必。"林彦秋摆手,自行更衣。待回来时,见苏苏已备好热汤:"兄长再歇歇,我守着便是。"
窗外晨光渐明,照得苏苏朴素衣裙愈发陈旧。林彦秋忽觉歉疚:"是兄疏忽,竟忘了给你添置新衣。"
苏苏低头绞着衣带:"这衣裳还能穿..."她身形抽条,腕子已露出一截,却仍珍视其母所遗旧裳。
林彦秋不再多言,只拍拍床榻:"来歇会儿。"
苏苏绯红着脸,蜷在床尾。不过片刻,便发出均匀呼吸。晨风穿堂,吹得她额前碎发轻晃,宛若当年那个扯着他衣角的小丫头。林彦秋轻叹一声,将锦被往她身上拢了拢。
晨光熹微,林彦秋见苏苏睡得香甜,便轻手轻脚往床榻里侧挪了挪,替她掖好锦被。做完这些,倦意又起,他倚着床栏小憩片刻。
东方既白,林彦秋最先醒来。冬日朝阳透过窗纱,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几乎同时,齐芝怡也睁开了杏眼,慵懒地伸了个懒腰,藕荷色中衣下隐约可见曼妙曲线。
见林彦秋正望着自己,齐芝怡耳根微红,蹑足近前:"苏苏妹妹守了一夜呢。"
林彦秋执其柔荑:"你也辛苦了,昨夜几时歇的?"
"约莫三更天。"齐芝怡抿嘴一笑,"原说小憩片刻,谁知睡沉了。"她腕间翡翠镯子随着动作轻晃,映得肌肤如雪。
正说话间,矮榻上的张芊芊翻了个身,梦呓道:"墨卿哥哥说话不算数..."
林彦秋以袖拭额,齐芝怡忍俊不禁,罗帕掩口:"好个风流县丞,欠下多少相思债?"
"冤枉!"林彦秋低声道,"那时她还是垂髫小女,不过哄她顽罢了。"
齐芝怡忽在他颊边轻啄一下:"我信你。"说着倚入他怀中,"只是这般两地分隔,实在难熬。"
林彦秋抚着她云鬓:"且忍耐些时日。横竖沧山与临安城不过一日路程,你常来便是。"
"那我可要时时来查岗。"齐芝怡眼波流转,忽又推开他,"净说些没正经的。"说罢提着裙裾往净室去了。
趁这间隙,林彦秋披衣起身,唤来廊下小厮:"速去县衙传话,就说本官染恙,请方县丞暂代公务。"
恰逢齐芝怡回来,见状急步上前:"才好些就乱动!"不由分说将他按回榻上,又严严实实盖好锦被。窗外,几只麻雀在枯枝上叽喳,衬得室内愈发温馨静谧。
林彦秋于次日申时返回沧山县衙,齐芝怡与张芊芊执意同行。二人言道既来此地,不妨游玩数日。然林彦秋终日忙于与各大冶铁坊周旋,无暇作陪。这两位倒也不恼,反遣小厮往报馆递了文书,言在沧山采风,每日随林彦秋出入公堂。明为采编,实则照料。
沧山县近日确也不乏新闻,焦炭坊的谈判为二人提供了诸多素材。
归县第三日,宝昌号使团甫至,沙河冶铁坊与首昌记的代表亦接踵而来。一时间沧山县衙门前车马络绎,引得市井议论纷纷。
林彦秋展读张祭酒飞鸽传书,方知近来宝昌号与首昌记在北地商路争夺激烈,战火已延至原料之争。至于沙河冶铁坊,得苏省官府鼎力扶持,虽宝昌号势大,亦难撼动。信中更提及首昌记与晋地某焦炭坊将成契约,此时遣使来沧山,着实蹊跷。
得此消息,林彦秋遂将谈判重心置于宝昌号与沙河冶铁坊。
磋商七日,正值胶着之际,陈志国忽亲临县衙。
"不想林大人竟是张祭酒高足。"陈志国抚须笑道,"老夫与令师乃是同窗,当年在欧罗巴求学时,他习文墨,我攻冶铁。如今他是朝中大家,前日老夫进京,还特去讨教。"
林彦秋心知这是探得自己底细后的套近乎,面上却不露分毫,恭敬奉茶:"既是恩师同窗,请受晚辈一礼。"
窗外竹影婆娑,陈志国鎏金杖头在青砖上轻叩三下,忽然话锋一转:"听闻首昌记的人也在县中?"
林彦秋神色不动如山,陈志国无奈苦笑,从锦囊中取出一卷绢书推至案前:"贤侄且过目。"
林彦秋展开细看,原是宝昌号愿出资协助兴建冶铁工坊。条件有三:焦炭坊须占股五成以上,其余产业不得少于一成,总计纹银三十万两。
陈志国捋须道:"这条件可还称心?其中二十万两专用于焦炭坊。"鎏金杖头在青砖上轻叩,发出清脆声响。
此等优厚条件,令林彦秋心生疑窦。他猜得不错,陈志国确与张祭酒暗通款曲,此乃后话。
交谈间,林彦秋忽觉陈志国身侧换了随从,不由问道:"刘师爷何在?"
"哼!"陈志国冷笑,"若非念其多年随侍,早该下狱问罪。"原来那刘师爷已被首昌记收买,事发后遭驱逐,范萱亦远赴南洋。
经月余磋商,沧山县终与宝昌号立约。签约当日,林彦秋着簇新官袍赴府衙复命,腰间玉带映日生辉。此事轰动桐城,因产煤之地虽多,能得宝昌号垂青者实属罕见。
恰在此时,董家小姐主持的煤窑亦破土动工。五个月后,所产煤炭将直供焦炭坊。秋风送爽,衙前老槐沙沙作响。
沧山县冶铁工坊之事,因得宝昌号鼎力相助,进展甚速。林彦秋随李知府赴临安城面陈抚台大人后,朝廷特颁诏令:沧山工坊乃利国利民之创举,既合格物之要,又符生息之道,特列为年内重点扶持之工政。
张祭酒亲临沧山,小住数日。师徒秉烛夜谈时,林彦秋方知宝昌号之所以如此慷慨,实因新坊竣工在即,若无充足焦炭,恐将难以为继。闻此,林彦秋捶胸顿足:"早知如此,当索要更多!"
工坊兴建,除省库拨银外,更得方巡抚引荐番商注资百万两纹银。资金既足,诸事顺遂。
次年开春,新科举子会议。此前李知府曾遣人征询林彦秋之意,林彦秋以"沧山民生需延续既成之政"为由,力荐方县丞继任。李知府从善如流。
及至放榜之日,方县丞果然高中,正式接掌县丞印信。衙门前爆竹声声,百姓夹道相庆。林彦秋立于廊下,望着新任县丞袍服上的补子,不由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