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墨卿行》最新章节。
蔡阳夏接过勘验文书细看,脸色骤然一变:"竟是上等石炭!沧山县可有多处私窑?若有便是暴殄天物了。"
林彦秋抚掌笑道:"官府早有禁令,凡私开煤窑者,轻则封窑,重则流放。先前所批小窑,规模不足者亦尽数查封。兄长所言官窑之事,可有详细章程?"
蔡阳夏从袖中取出一卷图册:"我在西洋时搜集了不少成熟方案,从开采到炼制皆有详录。只是关键技术尚需引进,最要紧的是筹措银两。指望户部拨款恐难成事,须得与江南制造局这等官办大坊联手,甚或多方合作。我在德意志有位师兄,正是此道行家。"
林彦秋想起董家小姐所言,含笑道:"兄长且安心候着,待对石炭有兴趣的商贾到来,还需请你参谋。若愿意,随时可来县衙任职;若不愿,和信钱庄也随时可去。"
正说着,祝知礼圆滚滚的身影跨入门槛,未及见人先闻其声:"如何?我可曾骗你?"
三人把酒言欢,追忆往昔。宴罢,蔡阳夏遣书童送来一箱西洋图册,林彦秋挑灯夜读,方知此事非同小可。自开采至炼制,需白银数百万两之巨。单是建一座正经官窑,便要耗银二三十万两。
虽有了眉目,但对如今的林彦秋而言,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数日后,董家小姐遣人送帖:"愚姊已至桐城,携一位你该唤姐夫的同行。"
林彦秋展帖笑道:"姐夫来得正好,且告知落脚处,小弟当尽地主之谊。"
董汝玉在帖末添了句:"是个只会钻研技术的书呆子,贤弟可莫要为难他。"
快马加鞭赶到桐城时,暮色已沉。秋风渐紧,白昼愈发短了。行至客栈,还未登楼,便见董汝玉与男子在厅堂交头接耳。林彦秋整了整衣冠,上前拱手道:"阿姊,小弟来了。"
董汝玉见是林彦秋,笑盈盈起身,拉着身旁男子道:"这是夫立人,我的...未婚夫婿。"
林彦秋打量此人,但见其身形清瘦,面容呆板,约莫三十五六岁光景。正欲见礼,夫立人却突兀道:"董小姐说你们沧山县发现了大煤田?可有开采方略?若是不成体统,我还回德意志去,中土这般环境,实在不是钻研技艺之地。"
林彦秋愕然,转头望向董汝玉。
董小姐掩口轻笑:"他就是这般性子,整日只惦记着他那些机巧之术。"
林彦秋苦笑道:"阿姊不是说有个大计议么?怎未同姐夫说明?"
夫立人闻言立即转向董汝玉:"什么计议?你为何瞒我?"
观其言行,此人虽非愚钝,却显是久居书斋,不通世故。
董汝玉柔声道:"计议早有了,不给你看,就是想试试你可曾将我放在心上。"
夫立人蹙眉道:"又说这些。早劝你随我去德意志,海外天地广阔。中土这般官场,想做番事业何等艰难?我们这些钻研技艺的,在此间实在束手束脚。"
林彦秋连忙招呼二人乘轿,寻了间酒楼用膳。席间,夫立人又提起煤田之事,董汝玉无奈叹道:"罢了罢了,真真怕了你。"说着从锦囊中取出一卷西洋图纸,塞到夫立人手中:"回去慢慢研读,眼下先用膳要紧。"
夫立人这才安静下来。林彦秋见状笑道:"阿姊这般,倒像是空手套白狼的勾当。"
董汝玉佯怒道:"你们两个还让不让人安生用膳了?"
总算能正经用膳,林彦秋发觉夫立人用膳与自己颇为相似,只夹眼前几道菜,一碗米饭下肚,怕是连菜品滋味都未尝明白。
膳毕,董汝玉提议:"寻个清静茶楼,我与你们细说谋划。"
三人来到一处雅致茶轩,董汝玉从夫立人袖中夺回那卷图纸,命随从取来西洋算盘和笔墨,在案几上铺开。
"眼下只能粗粗说来:其一要建官办大煤窑,此项少说要三十万两白银。我打算向钱庄借贷部分,自筹部分;其二要配套建洗煤作坊;最要紧的是其三,需建焦炭窑。前两项尚可筹措,最后一项最难,我正在走动关系,关键要看能否说动江南制造局入股。"
董汝玉三言两语道出纲要,林彦秋听罢不由蹙眉:"阿姊怎会想到来沧山县做这番事业?"
董汝玉眼波流转,望着夫立人轻声道:"还不是为了这书呆子?老爷子断不会允我远嫁西洋,只得将他召回来。再说..."她转向林彦秋,"此事于你也有裨益。我已说动大哥二哥筹措了些银两,再向钱庄借贷部分,先把官窑建起来。让夫立人回来,正是要他施展所学。"
夫立人闻言苦笑:"你想得忒简单了。开采石炭若不得法,轻则乌烟瘴气,重则祸及子孙。要建官窑统筹开采,先得有个长远谋划,再需大笔银钱投入。岂是动动嘴皮就能成的?"
林彦秋把玩着茶盏笑道:"事在人为。阿姊给我的请柬,莫非与此事有关?"
董汝玉睨了夫立人一眼:"嗯,此番江南商贸会上,就有夫立人绘制的机巧图样。你随我去瞧瞧,或能对你有所启发。运气好些,说不定能引来商贾投资。"她压低声音,"沧山县的石炭矿务必要好生经营,这可是你仕途上的一大政绩。"
夫立人在旁听得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林彦秋瞧出这书呆子满腹心事,待董汝玉说完便道:"姐夫有何高见但说无妨,你是行家。"
这声"姐夫"叫得夫立人眉开眼笑,得意地瞥了眼董汝玉才道:"此乃大工程。中土如何开采我不甚清楚,但技艺上的事倒知晓一二。建官窑最要紧的是化解烟瘴,西洋有不少成熟法子,或可借鉴,或与工部合作,都不难办。难的是银钱——净水作坊必不可少。若无净水作坊..."他偷瞄董汝玉,慢吞吞道:"你阿姊要建的煤坊,反倒会害了你。还不如直接贩卖原煤省心。"
董汝玉似是早已习惯了他这般说话,也不恼,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夫立人继续道:"此工程太过浩大,一旦动工,耗费的人力物力皆是天文数字。你若真要着手,须得做好万全准备。"他抬眼直视林彦秋,"你身在官场,惯会做表面文章。我就怕你喊几句'利国利民'的口号,最后却只晓得贩卖石炭,活像个土财主。"
林彦秋没料到这书呆子竟也有诙谐之时,但不得不承认他句句在理。董汝玉所谓的计划,眼下看来也就开采石炭尚可施行,其余皆是空中楼阁。
"姐夫,"林彦秋神色一正,肃然道:"若请你做个长远谋划,三五年内建成这般规模的官窑体系,你以为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