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卿行

第175章 升职(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墨卿行》最新章节。

“罢了,那杨清风果真狡似老狐。”他轻捋长须,“罢了,罢了,年轻人,就冲那老匹夫去吧。”

话音刚落,廊下的蝙蝠陡然振翅飞散。

回到内室,李文杰挑亮了书案上的油灯。

雕花檀木案几上,堆叠着尚未批阅的折子,最上面压着一方捎来的信笺,正是李树堂昨夜传来的密札。

他提笔蘸了蘸狼毫,淡墨在宣纸上洇开:“墨卿之事,已依汝等意旨知会。”

寥寥数语,便将两人这场桐城官场博弈化作云淡风轻。

与此同时,林彦秋所乘的油壁车正辚辚驶过护城河。

车帷被晚风掀起一角,露出他腰间佩戴的墨竹纹玉牌。

这是当年任柳州知府的祖父临终前留下的信物,此刻正与衣襟下的奏章一起轻轻作响。车窗外,一盏盏河灯随波逐流,倒映出他昏黄的面影。

“大人,”随从在车外轻声禀告,“李府的灯火还亮着。”

林彦秋掀起车帷,望着那座飞檐翘角的宅邸,暗红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曳。

他知道,此刻李府书房的案头,必定摆着刚刚从府台送来的那份通牒,上面密密麻麻蝇头小楷,记载的正是沧县历年亏空的细账。

林彦秋踏入屯田司的文案房时,张思正从案头堆叠如山的田籍图册中直起腰身。

官服上银线绣的云纹在烛光下浮动着碎金,她下意识地抚了抚衣摆的金线滚边,起身相迎:“恭喜贺喜,同知大人!这沧县同知虽不算显贵,好歹也是正八品衔。”

“别提了。”

林彦秋将手中油纸包好的调令搁在八仙桌上,玄色官袍下露出的绯色腰带随动作晃动,“这沧县就是个无底洞。刘坤那厮任知县时,弄出个所谓的‘山林生计图强’项目,什么桃林梨树葡萄园,结果百姓的果子堆得发霉也卖不出去。百姓衣食无着,县库空虚,如今连税粮都难收齐。”

张思闻言气得双目赤红,案头的青瓷茶盏被她重重叩下:“刘坤这个没脑子的!李文杰更是老狐狸精,你帮他把贾氏染坊那档子烂事收拾干净,他倒上瘾了?”

她猛地起身,官袍后摆扫落一地朱砂墨宝,“这分明是拿你当替罪羊使唤!”

林彦秋苦笑着拍了拍腰间佩着的墨竹纹玉牌,玉佩在雕花木窗洒下的月光中泛出青光:“急什么,我是谁啊?像有我办不成的事么?”

他顺势将玉牌在张思眼前晃了晃,那是祖父任柳州知府时留下的信物。

待张思安抚下情绪,二人又在青砖漫地的厅堂里盘桓良久,商议后续事宜。

林彦秋手按着文案房正中的黄杨木案几,指节敲击着新绘的沧县地形图:“我这主簿外调是板上钉钉,副主事我看好葛妮。至于副司长,我觉得何晋可堪大任。这人沉稳,日后我即便远在沧县,调兵遣将也不用多费口舌。”

戌时末,暮鼓刚歇,屯田司的皂隶已在院中备好四轮马车。

张思亲自将林彦秋送到朱漆大门外,看着他登上蒙着黄缎的云纹车厢。

林彦秋掀开绣着暗花的车帷,对着张思拱手:“我且先去吴城陈府那边,桐城这边还得多仰仗你周旋。”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夺舍明仁宗:上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积弊,下扼明堡宗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孽缘双一流高校最年轻历史系副教授,一次下墓考古时突发意外,醒来发现穿越成为仁宣之治开创者朱高炽。这一世,他带着脑中的知识意气风发;这一世,他改变身体的羸弱大展雄风;这一世,承永乐盛世,启仁宣之治,把大明帝国带到全新高度!
荻雪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关于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西工大歼10c总师林天重回1949年,成为一名刚回国的赴美留学生,两世为人的他掌握了枪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航天等多项技术。此时,龙国初立,满地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孱弱,军工更是一片空白。林天毅然决然投身军工事业。1950年10月,半岛战争爆发,鹰酱叫嚣圣诞节前结束战斗,龙国胆敢参战就打回石器时代。然而当志愿军全副武装出现在半岛时,17国联军全懵了:自动
三更有戏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