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94章 帝国的毁灭(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上一回我们说到,三路苏军大军,超过250万精兵,如同三股滔天的红色铁流,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纳粹德国最后的老巢——柏林,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地堡里的希特勒还在做着“奇迹翻盘”的迷梦,而前线的朱可夫和科涅夫,则在斯大林的“荣誉竞赛”指令下,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

现在,时钟的秒针,已经指向了那个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时刻。

1945年4月16日,凌晨3点。

柏林以东的奥得河前线,夜色如墨,万籁俱寂。突然,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对着电话话筒,用平静而冰冷的声音,下达了那个期待已久的命令:“开火!”

一瞬间,地动山摇。

仿佛整个地球的怒火,都在这一刻被点燃。部署在数十公里正面上的上万门大炮、迫击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无数炮弹拖着炽热的尾焰,划破夜空,像一场密不透风的钢铁暴雨,倾泻到德军的阵地上。大地在颤抖,天空被染成了血红色,爆炸的火光,将黑夜变成了白昼。

紧接着,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143盏巨大的探照灯,同时开启,将亿万瓦的强光,刺向德军的阵地。这道巨大的光墙,本意是想让德军瞬间致盲,无法瞄准。在这人造的、惨白的“黎明”之下,苏军的步兵和坦克,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在朱可夫的主攻方向——施劳弗高地,苏军每公里的正面上,都集结了两个步兵师,配属了30辆重型坦克和超过260门火炮。这种兵力密度,足以碾碎地球上任何一条防线。

朱可夫站在他的指挥所里,自信满满。他相信,在这种雷霆万钧的打击之下,德军的防线,会在几小时内,像纸糊的一样被撕碎。

然而,他错了。他严重低估了他的对手——德军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大将。

海因里希,是德军中非常有经验的防御战大师。他早就料到苏军会来这么一手。在苏军炮击开始前,他就下令,将第一道防线上的大部分士兵,都撤到了后方的第二道防线。朱可夫那惊天动地的炮火,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轰炸一片空无一人的焦土。

更致命的是,海因里希利用地形,给朱可夫准备了两个大“惊喜”。

第一,他下令掘开奥得河的堤坝,将施劳弗高地前的大片土地,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苏军的坦克一冲进去,立刻就陷在了烂泥里,动弹不得,成了德军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第二,他将自己手上最精锐的部队和几乎所有的火炮,都部署在了施劳弗高地上。德军居高临下,在高地上构筑了无数个交叉火力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力陷阱”。

而朱可夫引以为傲的探照灯,此刻也帮了倒忙。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和雾气,将刺眼的灯光反射了回来,反而把苏军自己的进攻队形,照得一清二楚。苏军士兵,完全暴露在了德军的枪口之下。

战斗,从一开始,就变成了一场地狱般的屠杀。

苏军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被德军的88毫米炮击中,起火爆炸。成群的步兵,在冲锋的道路上,被德军的机枪火力和炮火,像割麦子一样成片地扫倒。战至黄昏,朱可夫的方面军,在付出了数万人伤亡和数百辆坦克被毁的惨重代价后,推进最远的地方,也不过6公里。施劳弗高地,这座通往柏林的大门,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德军手中。

朱可夫,震惊了。

深夜,他硬着头皮,给莫斯科的斯大林打去了电话。他小心翼翼地报告说:“斯大林同志,我们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

电话那头,斯大林的声音,冰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是吗?那好。让科涅夫从南面帮你一把,加速向柏林推进。你,应该不会反对吧?”

朱可夫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听出了斯大林话语中那毫不掩饰的威胁。这已经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下达最后通牒。如果他再不能突破,攻克柏林的首功,这份二战中至高无上的荣耀,就将旁落到他的老对手——科涅夫的头上。

朱可夫,被逼上了绝路。

就在朱可夫在施劳弗高地前撞得头破血流之时,在他的南翼,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司令,伊凡·科涅夫元帅,正上演着一场教科书式的闪电突击。

科涅夫的战法,与朱可夫的“正面硬刚”截然不同。他更像一个狡猾的猎人,擅长快速穿插和侧翼包抄。他的对手,是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舍尔纳虽然是希特勒的铁杆,但手上的兵力,早已是东拼西凑的疲弱之师,防线也部署得相当疏松。

科涅夫抓住机会,将他麾下的两个王牌坦克集团军,像两柄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插入了德军防线的纵深。

舍尔纳元帅拼死抵抗,他甚至向希特勒请求,将部队撤到易北河,重新组织防线。但这个理智的建议,被地堡里的希特勒,以“叛国”为名,断然拒绝。

4月18日,德军南线防线,被彻底撕裂。科涅夫的部队,打开了一个宽达40公里的巨大缺口,坦克洪流,绕过了德军的正面,开始向柏林的南郊,高速推进。

苏军南北合围的趋势,已经初显。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也成功牵制住了德军的预备队。整个柏林战场,朱可夫的正面,陷入了僵局;而科涅夫的南线,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压力,再次回到了朱可夫这边。为了抢在科涅夫之前,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4月17日,他将自己手上所有的预备队,包括两个坦克集团军,全部投入到了施劳弗高地这个狭窄的战场上。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前线灾难性的“大堵车”。成千上万的坦克、卡车、火炮和士兵,全都堵在了一起,乱成一锅粥。后勤补给跟不上,部队的调动也陷入瘫痪。

“破釜沉舟”的朱可夫,已经杀红了眼。他命令他最精锐的第8近卫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部队)和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施劳夫高地。

接下来的两天,高地上演了二战中最惨烈的肉搏战。苏军士兵用自己的身体,去填平德军的火力网。德军的弹药虽然也开始告急,但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一次又一次地把冲上来的苏军,打了下去。

最终,苏军动用了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他们调来了203毫米的重型自行火炮,用抵近射击的方式,一个一个地敲掉德军的火力点。工兵们则扛着炸药包,冲到德军的碉堡下,用同归于尽的方式,炸开通道。

到了4月19日深夜,在付出了超过3万人阵亡的惨重代价后,朱可夫的部队,终于攻陷了施劳弗高地。德军残部,在海因里希将军的指挥下,被迫向柏林城区方向撤退。

通往柏林的正门,终于被朱可夫用鲜血和钢铁,硬生生地砸开了。

海因里希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此刻已陷入了被左右夹击的绝境。南面被科涅夫切断,北面被罗科索夫斯基钳制,正面又被朱可夫突破。他只能下令,部队且战且退,收缩到柏林市区。

而地堡里的希特勒,还在做着他的反攻大梦。他命令部署在柏林西南的,温克的第12集团军,立刻向东推进,解救柏林。他又命令党卫军将领施坦因纳,集结部队,从北面向南发动进攻。

然而,施坦因纳在接到命令后,给柏林发回了一份近乎抗命的报告。他告诉元首,他手头能集结的兵力,只有不到1.5万人,连一辆坦克都没有,所谓的“反攻”,纯属疯子的幻想。

这份报告,成了压垮希特勒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地堡里的每日军情会议上,参谋们念出的战报越来越短,也越来越绝望时,希特勒终于爆发了。

他对着他手下那群唯唯诺诺的将军们,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咆哮。他痛骂他们是“懦夫”、“叛徒”、“无能之辈”,他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承认了一个他一直不愿承认的事实:

“战争,打输了!”

他宣布,他将留在柏林,与这座城市共存亡。然后,他命令参谋部,“任何违抗命令、试图逃跑的人,就地枪决!”

从这一刻起,地堡,就成了一座真正的囚笼。希特勒依旧每天召开军事会议,在地图前,指挥着那些他“想象中的军队”。而他身边的人,克莱勃斯、约德尔、凯特尔、戈培尔……所有人都清楚,“大限”将至。

地堡里的气氛,日益阴郁。有人沉默不语,有人终日酗酒,有人则开始悄悄检查手枪里的子弹,为自己准备“最后一颗子弹”。

柏林的卫戍司令,蒙克少将,在实地勘察了城防后,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绝望的报告:“我的元首,市区的抵抗力,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

希特勒却还在地图上,规划着“街区反击”和“内城区歼灭计划”。他还在试图调动“人民冲锋队”、女青年防空部队,甚至是消防队,去填补防线的窟窿。

死亡之城,已经成型。

在柏林的街头,随处可见端着反坦克火箭筒的孩童,和坐在废墟上,眼神空洞地等待着最后一战的老兵。纳粹的宣传,已经把他们变成了“光荣阵亡”剧本里的群众演员。

在德军高层陷入崩溃和疯狂的同时,城外的苏军,正在高速推进。

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队,像两只巨大的铁钳,迅速向柏林的外环靠拢。城郊的重镇,波茨坦、科斯特林、吕本,相继被占领。德军被完全压缩到了城市的主防线内,再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1945年4月25日,一个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事件,发生了。

在柏林西南方向的易北河畔,小镇图尔高,美军第69步兵师的侦察兵,与苏军第58近卫步兵师的士兵,胜利会师了。

这是东线和西线盟军的第一次握手。美国大兵,拿出巧克力和香烟;苏联红军,则掏出了伏特加。语言不通的他们,用拥抱和欢笑,庆祝着共同的胜利。这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世界之握”。

消息传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鸣放了庆祝的礼炮。斯大林,发布了《胜利公报》第一号。

这次握手,也宣告了一个事实:德国,已经被彻底拦腰斩断。柏林,已经成了一座被完全包围的,“孤岛中的地狱”。

地堡里的希特勒,还在对着地图,声嘶力竭地命令温克的第12集团军“横扫而来”,与城内的第9集团军,里应外合,夹击苏军。

但实际上,这些部队,自身都已陷入重围,后勤断绝,要么在向西逃亡,要么在准备投降。

柏林,已经被围得像铁桶一样。外围的战斗,已经结束。而真正的,最残酷的巷战,即将开始。

朱可夫,与他麾下的巷战专家,第8近卫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将军,商议着最后的攻坚计划。他们决定,将部队编成一个个小型的“战斗小组”,由步兵、坦克、工兵和炮兵组成,采取“逐屋争夺、逐街清剿”的战术。

他们还盯上了柏林的地铁通道和下水道。攻坚部队,已经开始准备,从地下,向柏林的核心区,发起渗透。

城内,德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实质上瘫痪。海因里希将军被解职,希特勒新任命的斯图登特将军,根本无法抵达柏林。卫戍司令蒙克,只能组织他手下残余的党卫军,在政府区附近,设置最后的“街区死守区”。一些巨大的高射炮塔,已经放平了炮管,准备转作对地射击。这些党卫军士兵,发誓要用生命,守护“元首最后的家”。

柏林全城戒严。电力中断,电话线路瘫痪。最后一批平民疏散的尝试,也宣告失败。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拥挤在阴暗潮湿的地下避难所里,在恐惧中瑟瑟发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神:生于魔神战争前
原神:生于魔神战争前
某个原批在某个肝原神的深夜突然猝死,来到了提瓦特大陆。在这个双子还未降临的时代,在这个七神还未出现的时代,在这个剧情还未开始的时代,在这个群魔并起,诸神争霸的时代。原批中的肝帝疯狂成长,在这个新的世界谱写篇章。烛螭:老婆们我来了当魔神战争开始,身为魔神中的一员,是偏安一方,还是争夺七神的宝座。
李艾玉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
寸寸山河寸寸血
寸寸山河寸寸血
民国时期,中国积弱,内忧外患。黄埔军官,联大学生,普通农民,年轻医生,交际名媛,几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背负国仇家恨,在这段烽火岁月里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抗日,救国。为保卫脚下这片生养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油油的八爪鱼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