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随着苏联红军兵临城下,希特勒从他柏林的地堡里,下达了一道不祥的命令: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城市”,要求守军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寸土地都不能放弃。
这个决定,等于直接宣判了这座“多瑙河明珠”的死刑。它将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美丽都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祭品,注定要在希特勒摇摇欲坠的帝国废墟上,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血祭。
1944年10月29日,苏联红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布达佩斯攻势。这阵仗有多大呢?
指挥官: 苏联出动了两位王牌元帅,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托尔布欣。
兵力: 两个方面军加起来,总兵力超过一百万人,配有数千辆坦克和火炮。
这支百万大军的钢铁洪流,从两个方向对布达佩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钳子,目的很明确:把布达佩斯和西边的德军主力彻底切断,关门打狗。
苏军的推进虽然遭到了德匈军队的顽强抵抗,但依然势不可挡。到11月7日,苏联和已经跳船加入盟军的罗马尼亚部队,已经打到了布达佩斯东郊,离市中心只有20公里了。
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补给后,12月19日,苏军恢复了猛烈进攻。决定性的时刻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12月26日到来。那一天,苏军切断了连接布达佩斯与维也纳的最后一条公路。
铁环,彻底合拢了。
布达佩斯成了一座巨大的孤岛和监狱。大约7万9千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连同超过80万无辜的平民,被死死地困在了这个巨大的包围圈里。
包围圈一形成,希特勒立刻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城市”。他严令城内守军,战斗到最后一人,禁止任何形式的撤退或投降。
这个命令,等于给城里的军民都判了死刑。
12月29日,发生了一件预示着这场围城战将何等残酷的不祥之事。苏军方面,想在总攻前做最后一次和平努力。他们通过广播和高音喇叭劝降,并且派出了两组手持白旗的军使,前往德军防线进行谈判。
然而,这两组和平的使者,都遭到了德军的射击。包括苏军上尉米克洛什·斯泰恩梅茨在内的多名军官,当场牺牲。
这种公然违背战争法则、射杀军使的野蛮行径,彻底堵死了和平解决的最后一丝可能。一场毁灭性的、不死不休的城市巷战,就此拉开序幕。
苏军的主攻,首先在多瑙河东岸、地势平坦的佩斯城展开。
佩斯城宽阔的林荫大道,虽然方便苏联坦克推进,但也成了德军反坦克炮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绝佳猎场。一辆辆苏联坦克在街道上起火爆炸,宽阔的大道变成了惨烈的屠宰场。
德匈守军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们打得极其顽强。他们利用密集的建筑群,逐街、逐屋、逐个窗户地与苏军展开拉锯战。这里的战斗有多残酷?双方甚至利用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在黑暗和污秽中进行渗透、偷袭和肉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战斗的持续,城内的物资供应变得极度困难。士兵们开始宰杀战马充饥。到1月中旬,佩斯城的防线已经难以为继。1月18日,在希特勒极不情愿地同意后,守军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炸毁多瑙河上所有宏伟的桥梁,包括那座着名的链子桥。在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中,连接佩斯与布达的通道被彻底切断,守军残部退往了西岸地势更险要、也更易防守的布达城。
就在城内激战的同时,城外的德军,发动了三次代号为“康拉德”的大规模解围行动。德国派出了精锐的武装党卫队第四装甲军,拼了命地想从外面撕开苏军的包围圈,把城里的弟兄们救出来。
康拉德1号和2号行动: 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集群,以巨大的突击力量发起进攻,一度打得苏军节节败退,最近的时候,离布达佩斯市区只剩下不到20公里。城内的守军甚至能听到城外救援部队的炮声。然而,苏军指挥部反应迅速,立刻调集重兵反击。在惨烈的坦克大战后,德军因筋疲力尽、补给跟不上而被迫停止了进攻。
康拉德3号行动: 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尝试。德军再次突破了苏军防线,向布达佩斯挺进。然而,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希特勒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再次拒绝了城内守军向外突围、与救援部队会合的请求。
救援部队在外面拼死往里打,城里的部队却不被允许往外冲。这种单方面的救援,注定要失败。最终,德军的攻势在巨大的消耗中再次停滞。
三次“康拉德行动”的失败,彻底封死了城内守军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们的命运,被彻底决定了。
战斗的最后焦点,转移到了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城。
与平坦的佩斯不同,布达城建在山丘之上,地形崎岖。守军利用盖勒特山、城堡山这些制高点,以及城内的公墓,设置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多瑙河上的玛格丽特岛,也爆发了极其残酷的拉锯战,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
然而,在苏军压倒性的火炮和兵力优势面前,这些抵抗最终都是徒劳的。2月11日,经过长达六周的血战,苏军终于攻占了关键的盖勒特山。从这里,苏军的火炮可以俯瞰并直接轰击守军最后盘踞的、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此时,城内的守军已经弹尽粮绝,饥饿和伤寒像瘟疫一样蔓延。
当天晚上,城防司令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将军,决定违抗希特勒的命令,率领残部进行最后一次绝望的突围。
大约2万8千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夹杂着数千名平民,像一股黑色的洪流,从城堡山向西北方向的森林涌出,企图冲出包围圈。
然而,苏军早已在他们必经的塞切尼广场地区,布下了一个由火炮、火箭弹和重机枪组成的天罗地网。
当突围的人群涌入广场时,地狱降临了。苏军的炮火瞬间覆盖了整个区域,广场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
突围人数: 约28,000人。
成功抵达德军防线人数: 约600到700人。
其余的人,要么被打死,要么被俘。城防司令本人也被苏军俘虏。1945年2月13日,城内剩余的守军正式投降。
长达50天的布达佩斯围城战,宣告结束。留下的,只有一座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的废都。
这场围城战的极端残酷性,并不仅仅是军事对抗的必然结果。它是由一系列非军事因素共同催化的一场“完美风暴”。
希特勒的疯狂执念: 他把布达佩斯定义为“要塞”,禁止撤退,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战略决策,而是一种源于意识形态的偏执。他用士兵的生命,来满足自己“寸土不让”的虚荣心。
斯大林的政治算盘: 他急于在雅尔塔会议(与罗斯福、丘吉尔分蛋糕的会议)召开前,拿下布达佩斯这座有分量的欧洲首都,以此作为自己在谈判桌上重要的政治筹码。这种政治上的“最后期限”,迫使前线指挥官不计代价地追求速胜,大大增加了伤亡。
苏军将领的内部斗争: 资料显示,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担心自己的功劳被托尔布欣元帅抢走,因此下令进行了一些准备不足的仓促攻击,导致了苏军自身“巨大的”不必要伤亡。
这三个因素——希特勒的狂热、斯大林的政治野心、以及苏军将领的争风吃醋——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毁灭性的循环,将布达佩斯这座美丽的城市,拖入了无尽的深渊,其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纯粹的军事需要。
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对于幸存的匈牙利平民来说,一个更为阴险和漫长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之前我们提到,苏军指挥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上报战果时,可能为了邀功,严重夸大了抓获的德、匈战俘数量。当上级核查时,发现数字对不上,这可怎么办?
一场冷酷的、官僚主义式的暴行开始了。为了弥补报告上的数字缺口,苏军在布达佩斯及其周边地区,开始大规模地围捕平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看起来还健康,就可能在大街上、在家里被强行抓走,被当成“战俘”塞进统计报告里,以完成那个“配额”。
这种大规模的绑架和流放,在匈牙利有一个特殊的名字——“Málenkij robot”,意思是“一点小活”。这个词,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充满血泪的欺骗。
欺骗: 苏军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会进入城镇和村庄,贴出布告,召集当地平民,理由是需要人力清理废墟、修理铁路,或者仅仅是进行身份文件核对。他们向人们保证,这只是几天甚至几小时的临时工作。无数匈牙利人,就这样被骗离家门,他们以为很快就能回来,却从此踏上了一条通往西伯利亚劳动营的地狱之路。
第7161号命令: 这场大规模流放,一部分还有明确的“理论依据”。1944年12月,斯大林亲自签署了绝密的第7161号命令。该命令指示,在红军控制区内,动员所有具备劳动能力的德意志族人,作为“战争赔偿”,送到苏联进行强制劳动。
配额的实现: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苏联地方当局只关心一件事: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配额”。当一个地区的德裔人口不够凑数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匈牙利人也抓进来充数。先抓那些姓氏听起来像德语的,如果还不够,就干脆不加区分地围捕任何健康的匈牙利人。
被捕者的经历是一场噩梦。他们被押送到临时的集中营,然后像牲畜一样被塞进不供暖的货运列车车厢。旅途长达数周,许多人因饥饿、严寒和疾病死在途中,他们的尸体被同伴们直接从飞驰的列车上扔下,不留任何记录。
幸存者最终抵达的,是苏联的“古拉格”劳动营网络。等待他们的是非人的生活: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死亡率极高。
据估计,总共有60万到70万匈牙利人(包括战俘和平民)被用这种方式强行带到苏联,其中,多达20万到30万人,再也未能回到故乡。
匈牙利在二战中的悲惨命运,像一本用鲜血写成的教科书,为后世,特别是那些夹缝中的小国,提供了深刻而痛苦的教训。
复仇主义是毒药: 一个国家如果被历史创伤所绑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复仇”和“收复失地”上,它的眼光就会变得狭隘,行为就会变得偏执,极易被更强大的侵略性国家所利用和操纵。
不要有“控制幻觉”: 霍尔蒂始终天真地认为,他可以利用德国,在两大巨兽之间玩转外交手腕,并在关键时刻抽身而退。历史证明,当一个小国与一个冷酷无情的极权主义大国结盟时,你永远不是平等的伙伴,你的利益永远是次要的,随时可以被牺牲。你以为你在“玩火”,其实你本身就是那堆柴火。
没有道德的“务实”,终将毁灭一切: 霍尔蒂为了收复失地的“务实”目标,选择与一个进行种族灭绝的政权合作。这种抛弃了基本道德准则的“务实主义”,最终不仅没能拯救国家,反而让国家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也为自己引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试图通过出卖灵魂来拯救躯体,最终往往是两者尽失。
在疯狂的时代,传统智慧是无力的: 霍尔蒂的悲剧,还在于他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政治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野蛮的、不讲任何规则的世界。他的那些贵族式的荣誉感、外交手腕和政治权谋,在赤裸裸的暴力和无情的意识形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匈牙利的悲剧是一个永恒的警世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国家,在试图走出历史阴影时,如何迷失了方向,最终在两个时代的碰撞中,被碾得粉碎。它用自己的毁灭告诉世界:在巨兽的棋盘上,棋子的命运,从来由不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