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第169章 行动目标:希特勒(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上一回我们讲到,诺曼底战役,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血腥搏杀后,以法莱斯口袋的关闭和德军B集团军群的覆灭而告终。盟军,终于在法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并像一把烧红的尖刀,捅开了通往巴黎和德国本土的大门。德军的西线,已经是一片摇摇欲坠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然而,就在盟军高歌猛进、准备将纳粹德国送进坟墓的时候,在德国内部,一场更为惊心动魄、更为隐秘的战争,也达到了它最后的、决定性的高潮。

这场战争的主角,不是盟军,而是一群德国人自己。他们的目标,不是盟军的坦克,而是他们自己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诺曼底的前线,暂时拉回到德国内部那阴云密布的政治心脏。因为在这里,一场旨在刺杀希特勒、推翻纳粹政权的惊天密谋,即将上演。

要说清希特勒为什么会被刺杀,咱们得先掰扯一个底层逻辑: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人去死心塌地地效忠他。关键,在于他做的事情,能不能服众。

希特勒这个人在1940年,德军横扫西欧、占领巴黎之后,其个人声望,在德国内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刻。那个时候,就算你再看不惯他,再觉得他是个疯子,可人家就是把事儿干成了,把德国从一战的屈辱中,重新拉回了欧洲之巅。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反对他的人,也只能把嘴闭上,没什么好说的。

可如果……他没干成呢?

尤其是“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德军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撞得头破血流。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北非的溃退,诺曼底的登陆……眼看着整个德意志,都要被这个疯子,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时候,那些曾经沉默的、甚至支持过他的人,就开始动心思了。

可问题是,当时的希特勒,早已不是什么民选总理了。他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独裁者,是一个被神话了的、至高无上的“元首”。既然合法的途径,不可能让他下台,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用一些非常的、极端的手段,把他从物理上,消灭掉。

说起来,希特勒的上台,本身就不是什么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他的掌权之路,充满了各种政治上的算计、妥协和历史的巧合。咱们简单回顾一下,他是怎么爬上那个位置的。

故事,要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德国说起。当时的大萧条,像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德国,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崩溃,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种绝望和愤怒的氛围中。

而德国当时的政府——魏玛共和国,这个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体,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国会里,大大小小的政党林立,像个菜市场一样,天天吵架,谁也无法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导致政治彻底瘫痪。整个社会,在极左的共产主义和极右的法西斯主义的撕裂中,日益两极分化。老百姓对“民主”这个词,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正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氛围中,希特勒的纳粹党,找到了机会。在1923年,他搞过一次暴力的“啤酒馆政变”,想学墨索里尼,结果失败了,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出狱后,他学聪明了,改变了策略,转而寻求通过选举,“合法地”掌握权力。

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屈辱感、对经济萧条的恐惧,以及对政治僵局的厌倦,承诺要恢复德国的强大,要给每个家庭提供就业和面包。这些简单粗暴的口号,为他们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然而,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但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在任何一次自由选举中,纳粹党,从未获得过绝对多数的选票。 它的支持率,在1932年7月的那次选举中,达到了37%的顶峰。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60%的德国选民,没有把票投给他们。

所以,希特勒,并非是由人民“选上”的独裁者。

他权力的最终获得,源于一场致命的、在幕后进行的政治交易。

1933年1月30日,年迈的、已经有些糊涂的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在一群保守派精英(比如前总理弗朗茨·冯·帕彭)的怂恿下,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这群保守派的政客,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利用希特勒在民间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议程。他们甚至还自信地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控制”住这个来自奥地利的下士。帕彭甚至私下对朋友说:“别担心,我们已经把他‘框’住了。”

然而,他们框住的,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头猛虎。

上任之后,希特勒立刻开始了他瓦解民主制度的行动。1933年2月27日,德国国会大厦,离奇地起火。这起至今仍存有争议的“国会纵火案”,成了希特勒完美的借口。他以此为由,宣称是共产党人要发动暴乱,并说服兴登堡总统,签署了《国会纵火法令》。该法令,中止了宪法所保障的几乎所有公民自由,为纳粹建立一个警察国家,铺平了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紧接着,在1933年3月23日,希特勒向国会,提交了着名的《授权法》。该法案,将允许他的政府,在未来四年内,无需国会批准,即可自行立法。这无异于,让国会自己投票,宣布自己死亡。

为了确保法案通过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希特勒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此时,所有共产党的国会议员,早已被逮捕或流亡。纳粹的冲锋队,在会场内外,营造出了一种恐怖的、肃杀的气氛,恐吓着其他党派的议员。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并通过向天主教中央党,作出一些保护教会利益的虚假承诺,希特勒最终,获得了足够的支持票。

在所有的党派中,只有勇敢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全体投了反对票。

《授权法》的通过,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正式死亡。希特勒,利用了民主的程序,合法地,终结了民主。

这种“合法革命”的悖论,为整个第三帝国的历史,奠定了基调。也为日后那些密谋反抗他的人,制造了一个深刻的、痛苦的道德困境: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他们将不得不打破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法律,刺杀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元首。

与纳粹的宣传机器所描绘的那种,全民狂热、万众一心的景象完全相反,在第三帝国的铁幕之下,反抗的暗流,从未停息过。

这些抵抗,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运动。它更像是一片由动机各异、组织分散的团体和个人所组成的、复杂的光谱。其性质,也从最初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演变为一场德国内部精英阶层的良知危机。

最初的敌人:左翼的抵抗

纳粹上台后,最先遭到残酷镇压的,是他们的政治死敌:德国共产党(KPD)和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他们的组织,被迅速取缔,成员被大规模地逮捕,并成为了第一批被送往达豪等集中营的囚犯。

然而,镇压,并未完全扑灭反抗的火焰。尤其是在工人阶级中根基深厚的共产党,迅速转入了地下。他们建立了庞大的秘密网络,尤其是在柏林等工业中心。这些地下组织,冒着被盖世太保抓捕和处决的巨大风险,偷偷地印发传单,传播反纳粹的信息,试图在工人阶级中,维持抵抗的火种。但这种抵抗,代价是极其高昂的。盖世太保的无情追捕,使得这些网络,像韭菜一样,被一茬又一茬地割掉。

教会的良知危机

德国的基督教教会(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对纳粹政权的反应,是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远非一个简单的“反抗”或“合作”的故事。

在纳粹上台初期,许多教会的领袖,都对其表示欢迎。他们天真地将纳粹,视为抵御“无神论的共产主义”的一道坚固壁垒,并认同其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1933年,梵蒂冈甚至还与纳粹德国,签订了《政教协定》,希望以此来保障天主教会自身的权益。而希特勒,则借此,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外交承认。

然而,随着纳粹政权的极权主义和反基督教的本质,日益暴露,教会的内部分化,也开始加剧。

一部分狂热的神职人员,特别是新教中的“德意志基督徒”运动,疯狂地支持纳粹,甚至试图将纳粹的种族主义思想,融入到基督教的教义中。

另一部分有良知的神职人员,则开始警醒,并形成了抵抗的力量。其中最着名的,是以马丁·尼莫拉牧师和迪特里希·潘霍华牧师为代表的“认信教会”。他们公开反对国家对教会事务的干预,并因此遭到了纳粹的残酷镇压,许多牧师被逮捕入狱。

尽管存在这样的抵抗,但总体而言,德国的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在纳粹犯下的最深重的罪行面前,表现出了令人不安的、可耻的沉默。

在1938年11月,那场针对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大屠杀期间,几乎没有一位教会的领袖,站出来公开谴责暴行。更甚者,许多地方的教会,还主动向纳粹当局,提供了他们保存的、几个世纪以来的教区洗礼记录。而这些记录,被纳粹用来甄别和追查那些有犹太血统的“非雅利安人”,从而在客观上,协助了纳粹的种族迫害政策。

教会的抵抗,大多局限于维护自身的独立性,而未能将矛头,指向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保守派的觉醒与施陶芬贝格的转变

最终,对希特勒构成最致命威胁的抵抗力量,并非来自外部的政治反对派,也不是来自教会的良知,而是来自这个政权内部的核心精英——一群保守的德国贵族、高级文官和国防军的高级军官。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是民主主义者。他们是传统的、信奉荣誉和秩序的普鲁士爱国者。他们反对希特勒,起初并非是出于对纳粹意识形态的憎恶,而是源于一种非常务实的担忧,那就是:希特勒这个疯子、这个来自奥地利的下士,他那套鲁莽和狂热的赌博式外交和军事政策,最终会将德意志,引向彻底的毁灭。

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包括莱比锡市的前市长卡尔·格德勒(他后来被密谋集团,内定为刺杀成功后的新政府总理),以及德国陆军的前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将军。贝克将军,早在1938年,就因为反对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冒险计划,而愤然辞职。他预见到,这将引发一场德国根本无法获胜的世界大战。

然而,将这种保守派的忧虑,最终转变为一场惊天动地的刺杀行动的,是一个人的出现。他的名字,叫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施陶芬贝格的转变历程,是整个德国抵抗运动的缩影。

他出身于德国南部一个古老的天主教贵族家庭,是一位英俊、儒雅、富有才华的职业军官。在纳粹上台初期,他也曾一度被希特勒那套复兴民族、重振军备的口号所吸引,并对希特勒的某些政策,表示过支持。

但他的虔诚信仰和与生俱来的贵族正义感,使他无法容忍纳粹政权的粗鄙和无法无天。特别是“水晶之夜”对犹太人的迫害,和纳粹对教会的不断打压,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厌恶。

而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被派往东线战场之后。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党卫军的“特别行动队”,对犹太人、苏联战俘和无辜的平民,所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业化的大屠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架空历史)单身大叔李正华睡醒一睁眼,穿到了35岁的农家大汉身上,望着家徒四壁的房屋和五个跪在床前的孩子,他……
芋头扣肉又扣肉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开元之治后,晚年的唐玄宗纵情声色,荒废朝政,附属诸国,不但久不纳贡,而且屡扰边境,再加上各地藩王拥兵自重,雄据一方,种种原因,导致大唐每况愈下,大有分崩离析之象。易林重获新生,有好多事情想要做……他想要纵横大唐,即使开局不顺也要力挽狂澜。梁羽游历天下,寻找心中明主……他想要一展抱负,践行纵横之道。卷入历史洪流的易林和梁羽,在与诸多势力的周旋角逐中,是否能逆天改命……
聚散流云
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
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
关于火影:从白眼天才成为忍界最强:意外转生到火影忍者世界,成为日向宗家新生婴儿重活一世,三岁不到就开启了白眼,三岁成为漩涡水户的徒弟,使用风属性查克拉开发出御风剑术,成为日向一族历史上用剑第一人,后面更是靠机遇开启转生眼,无敌于忍界……简介无力,请看正文主角日向真一是如何在忍界慢慢成长,留下自己的事迹。
口袋君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关于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开局迎娶蔡文姬,拯救何皇后刘攀穿越到汉末,正值黄巾起义之时成为正在大战中的一个小兵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好在他还有一个兄弟叫许褚,他最终活了下来借着许褚的力量拿到了晋升之资……从此他靠着前世记忆,和知识大量赚取钱财恰逢异族入侵,他去了边关镇守,,驱除外辱,打造城池,收拢百姓从此走上了一条争霸天下之路
升玖
凹凸世界:这个少年有点受欢迎
凹凸世界:这个少年有点受欢迎
夜游被创世神召唤到了凹凸世界。开局就被他封印住了大部分的记忆,而且还被对方委托调查七神使,并传送到某个危险的地方。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某次意外让夜游觉醒出了创造之力。凯莉:“夜游,我要草莓味的棒棒糖。安莉洁:“我想要柠檬。嘉德罗斯:“夜游!别给渣渣们创造食物了!快跟我打一架!安迷修:“夜游,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受女孩子的欢迎?夜游非常无奈。创造之力被其玩成应急食品,这是想和某位白毛漂浮物抢地位吗
凯莉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