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上一回我们说到“俾斯麦”号那惊天动地的沉没,雷德尔元帅和他的“Z计划”信徒们,仿佛被人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中,一巴掌扇醒,然后一脚踹进了冰冷刺骨的现实里。那座浮动的海上堡垒,那颗帝国海军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短暂而壮烈的生命,像一道绚烂的流星,划过北大西洋上空,然后便永远地熄灭了。
水面舰队的宏伟幻想,碎了一地。但只要德意志的造船厂里还在冒烟,这个梦,就还没算完。因为,“俾斯麦”号,还有一个亲妹妹。
“俾斯麦”号的姊妹舰,名叫“提尔皮茨”号。它比“俾斯麦”号更大、更重、防护也略有加强。在“俾斯麦”号沉没后,它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强战舰”的头衔,也继承了整个德国水面舰队几乎全部的希望。
然而,“提尔皮茨”号的命运,却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如果说“俾斯麦”号的命运是一首激情澎湃、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那么“提尔皮茨”号的命运,则更像一出充满了压抑、憋屈和无可奈何的悲剧。它从未像它的姐姐那样,获得过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轰轰烈烈的决战机会。它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挪威那狭长、幽深的峡湾中,孤独地度过的。
它成了一支“存在舰队”。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意思很简单:我的力量,不在于我做了什么,而在于我“可能”做什么。
1942年初,“提尔皮茨”号被派往挪威。它的任务有两个:第一,防止盟军在挪威搞登陆,把它变成第二个战场;第二,像一把悬在盟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那条通往苏联、至关重要的北极航线。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战略武器。英国人对它怕到了骨子里。仅仅是为了防备这艘船可能在某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突然冲出峡湾、闯入大西洋,“提尔皮茨”号甚至都不用真的开动引擎,英国皇家海军就必须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中,长期抽调至少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以及大量的护航舰艇,组成一支强大的舰队,寸步不离地守在苏格兰的母港里,随时准备拦截。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提到这艘船就头大,他给“提尔皮茨”号起了个外号,叫“野兽”。这头“野兽”的存在,极大地牵制了盟军的全球兵力部署。每当太平洋或者印度洋战事吃紧,海军将领们想要抽调军舰时,海军部的回答总是那一句:“不行,我们得留着它们对付‘提尔皮茨’。”
然而,这头让整个大英帝国寝食难安的“野兽”,实际上却是个宅女,极少真正出海作战。它唯一一次动用主炮进行进攻性行动,是在1943年9月,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一起,耀武扬威地跑去炮击了一下斯匹次卑尔根岛上盟军一个鸟不拉屎的气象站。这感觉,就像用一把屠龙刀去切黄瓜,场面很大,意义很小。
但它最“臭名昭着”的一次“战功”,却是在几乎什么都没干的情况下取得的。
1942年7月,一支代号为PQ-17的庞大护航船队,满载着援助苏联的物资,正艰难地航行在北极圈内。当时,英国海军部突然收到了一个情报:不得了啦!“提尔皮茨”号离港了!
这个情报其实并不准确,“提尔皮茨”号只是挪了个窝。但英国海军部的官老爷们,瞬间就被“野兽”出笼的恐惧唬住了心脏。他们惊慌失措之下,做出了一个海军史上堪称灾难性的决定:为了保护宝贵的护航舰队主力舰,命令所有巡洋舰和驱逐舰立刻掉头西撤,同时命令那些手无寸铁的商船,解除编队,各自“分散突围”,自求多福吧。
这无异于把一群绵羊,从羊圈里放出来,告诉它们:“狼来了,大家快跑啊,能跑一个是一个!”
结果可想而知。在随后的几天里,那些在北冰洋上落了单的商船,成了德国U艇和俯冲轰炸机最完美的靶子。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一场“猎杀火鸡”的游戏。最终,PQ-17船队的35艘商船中,有24艘被击沉,无数宝贵的坦克、飞机和战略物资,连同上千名船员,都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提尔皮茨”号,实际上只是在峡湾口溜达了一圈,连一艘盟军船的影子都没看到,就打道回府了。
这就是“存在舰队”的威力。
尽管“提尔皮茨”号战功寥寥,但英国人对它的威胁,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不计任何代价、想尽了一切办法的猎杀行动。丘吉尔的命令很简单:“弄沉它!不管用什么方法!”
他们派重型轰炸机去炸,但峡湾两岸高耸的山脉和德军严密的防空火力、人工烟幕,让高空水平轰炸几乎不可能命中。
他们派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去炸,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投下了无数炸弹和鱼雷,但“提尔皮茨”号皮糙肉厚,每次都是被炸伤,但从未致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富想象力的一次,是在1943年9月,英国人发动了代号为“源头行动”的偷袭。他们派出了几艘X级微型潜艇,这些潜艇就像几个水下的小虫子,每一艘都由几名蛙人驾驶,艇身下挂着两枚巨大的鞍状炸药。它们悄悄地潜入戒备森严的峡湾,躲过了无数道防潜网和监听哨,成功地在“提尔皮茨”号的船底安放了炸药。
“轰!”的一声巨响,虽然没能炸沉它,但巨大的水下冲击波将“提尔皮茨”号的船底和引擎震得一塌糊涂,直接让它在船坞里瘫痪了半年之久。
然而,只要它还浮在水上,英国人就睡不着觉。最终的致命一击,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王牌部队——第617“堤坝终结者”中队。这个中队以炸毁德国鲁尔区水坝而闻名,是一群专门跟各种“坚固目标”死磕的专家。
他们带来了一种专门为此设计的、堪称怪物的炸弹——重达5.4吨的“高脚柜”巨型炸弹。这种炸弹被设计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从万米高空投下时,能达到接近音速的末端速度,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凭借巨大的动能,像一根钢针扎进豆腐里一样,穿透战列舰厚重的水平装甲,然后在船体内部爆炸。
1944年11月12日,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尝试后,代号为“问答神”的最后一次空袭开始了。第617中队和第9中队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再一次飞临挪威特罗姆瑟附近的哈科亚岛,这里是“提尔皮茨”号最后的停泊地。
这一次,幸运女神没有再眷顾这艘孤独的女王。至少两枚“高脚柜”炸弹,精准地命中了它。炸弹轻而易举地撕开了它引以为傲的装甲,钻进船体深处,引发了天崩地裂般的剧烈爆炸。紧接着,其中一座主炮弹药库被引爆,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巨大的爆炸将战舰内部彻底撕裂。这艘排水量近五万吨的巨舰,在短短11分钟内,就迅速地倾覆,最终像一头死去的巨鲸,倒扣在了峡湾的浅水之中。大约1000名德国水兵,随同他们心中不沉的堡垒,一同走向了死亡。
“提尔皮茨”号的悲剧,在于它的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它像一个被囚禁在城堡里的绝世美女,所有人都知道她的美丽,却没人能一睹芳容,而她最终的结局,不是嫁给一个英雄,而是在无尽的骚扰和围困中,病死在了自己的闺房里。
“沙恩霍斯特”号:北角的骑士对决
与“提尔皮茨”号的“憋屈”相比,德国海军另一艘主力舰——“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结局,则更像是一场充满古典悲剧色彩的骑士对决。
“沙恩霍斯特”号和它的姊妹舰“格奈森瑙”号,在战争初期是德国海军的明星。它们俩搭档,在大西洋上神出鬼没,击沉了大量盟军舰船,战功赫赫。但在1943年12月,它迎来了自己的宿命。
当时,东线战场的局势正在急剧恶化,德国陆军急需喘息之机。为了切断盟军对苏联的援助,“沙恩霍斯特”号在邓尼茨元帅的严令下,受命出击,攻击一支前往苏联摩尔曼斯克的、代号为JW 55B的护航船队。
然而,它不知道的是,它的所有通讯,都已经被设在布莱切利园的英国密码破译中心所截获。“超级机密”让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布鲁斯·弗雷泽海军上将,对德军的行动计划了如指掌。弗雷泽上将是一个心思缜密的指挥官,他决定将计就计,在巴伦支海的冰天雪地里,为“沙恩霍斯特”号设下一个周密的、无法逃脱的陷阱。
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二天,在北极圈内永恒的黑夜和漫天的风雪中,“沙恩霍斯特”号出航了。恶劣的天气,使得它的保护伞——德国空军的侦察机,根本无法起飞。它成了一个孤独的猎手,却不知道自己早已变成了猎物。
在风雪中,它首先遭遇了弗雷泽派出的前哨——三艘英国巡洋舰。在短暂的交火中,英舰的一发炮弹,幸运地命中了“沙恩霍斯特”号的前主雷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损伤,却是致命的。在那个雷达技术已经成为海战胜负手的时代,失去了主雷达的“沙恩霍斯特”号,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极夜风雪中,瞬间变成了一个“瞎子”。
尽管凭借着速度优势,“沙恩霍斯特”号一度甩开了纠缠不休的英国巡洋舰,但它却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头扎进了弗雷泽主力舰队张开的血盆大口。
傍晚时分,弗雷泽的旗舰——“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的雷达屏幕上,一个清晰的光点,正在向自己靠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约克公爵”号的雷达,牢牢地锁定了对手。
“开火!”
“约克公爵”号的十门356毫米主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第一次齐射,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炮弹如长了眼睛一般,准确地命中了“沙恩霍斯特”号,摧毁了它前部的“安东”和“布鲁诺”主炮塔。
“沙恩霍斯特”号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被打蒙了,但它仍然奋力还击,并试图利用速度优势逃离。然而,在雷达性能和火炮数量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它,败局已定。追逐战中,“约克公爵”号的一发关键炮弹,击中了它的锅炉舱,巨大的蒸汽喷涌而出,使其航速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