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上一回我们讲到,塞班岛的战斗,以一场惊天动地的“万岁冲锋”和美军的惨胜而告终。那片小小的岛屿,变成了一座血肉磨坊,也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破产的见证。塞班岛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军的战争机器毫不停歇,立刻转向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另外两个目标——关岛和提尼安岛。对美军来说,这更像是打扫战场,清除最后的障碍,以彻底完成“觅食者行动”的战略目标。
这两场战斗,在战术上已经没有太多新意,基本是塞班岛血战的重演和改良。咱就简单过一下
先说关岛。这场战斗从1944年7月21日打到8月10日,过程相对漫长。毕竟这里曾是美国的领土,“回家”的心情让海军陆战队打得格外卖力,而日军的抵抗也同样顽固。最终,美军付出了约78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约1747人),收复了这片失地,而岛上约名日军,几乎全部战死。
紧接着是旁边的提尼安岛(美军给日本扔的两个“大蘑菇”就是从这个岛起飞的)。有了塞班和关岛的经验,美军这次打得极其聪明。他们先是搞了一出漂亮的佯攻,把日军主力骗到了岛的另一头,然后主力部队在防御薄弱的海滩闪电登陆。这场仗从7月24日开打,只用了9天,到8月1日就基本搞定。美军伤亡不到1900人,就全歼了岛上8000多名日军。堪称一次“完美”的登陆战。
随着这三个岛屿的相继陷落,整个马里亚纳战役,在军事上,已经尘埃落定。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被撕开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缺口。
此时日本后方得知塞班岛陷落的消息,如同一道跨越太平洋的闪电,精准地劈在了东京的政治心脏上,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这场地震,将直接导致那个战争狂人、权倾一时的“幕府将军”——东条英机,从权力的巅峰,轰然倒台。
要理解东条英机为何会倒台,我们先回顾一下,东条是怎么爬上那个最高位置的。因为他的上台,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了悖论和政治算计的豪赌。
1941年的秋天,日本东京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瘫痪感。时任首相近卫文麿,这位出身高贵、优柔寡断的贵族,发现自己被夹在两股无法调和的力量之间,快要被撕裂了。
一边,是来自美国罗斯福政府的严酷外交压力和毁灭性的石油禁运。这根经济的绞索,正死死地扼住日本战争机器的咽喉,再不松开,飞机坦克就真要变成一堆废铁了。
另一边,则是帝国陆军内部那群早已杀红了眼的狂热分子。他们执拗地要求执行“南进”国策,去抢占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哪怕这意味着要和强大的英美,不惜一战。
近卫文麿,作为首相,内心深处对和美国开战,是充满恐惧的。他比谁都清楚,日本那点家底,跟美国的工业巨兽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作坊。所以,他还在拼命地寻求外交途径,希望能给帝国,找到一条体面的出路。
然而,他所有的努力,都在内阁会议上,遭到了他自己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最直接、最强硬的阻挠。
东条,是当时整个陆军强硬派的化身。他留着标志性的小胡子,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剃刀般的冰冷和坚决。在他看来,所谓的日美谈判,纯粹是浪费时间,是美国人在耍弄日本。他认为,9月6日的天皇御前会议,已经为谈判设下了最后期限,现在期限已到,美国人毫无诚意,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准备开打吧!
内阁会议,变成了近卫和东条的角斗场。近卫主张“再谈谈”,东条则斩钉截铁地表示“没得谈”。
最终,东条的耐心耗尽了。他向近卫发出了最后的通牒,话说的很“客气”,但意思很明确:“首相大人,既然您当初也同意了‘不惜一战’的国策,现在又要推翻它,继续搞那些没希望的谈判,这说明您已经无法领导这个国家了。为了对天皇负责,您这届内阁,应该引咎辞职!”
这番话,如同一把利剑,直指近卫内阁的合法性。面对陆军这块滚刀肉,近卫文麿发现自己彻底没辙了。他压不住军部的意志,也说服不了他们。1941年10月16日,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
通往战争的最后一个刹车片,就这么被拆掉了。
近卫下台了,谁来接任?这个烫手的山芋,落到了以内大臣木户幸一为首的重臣会议手上。木户,是当时天皇最信赖的顾问,是决定首相人选的最关键人物。他面临的,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
在重臣会议上,大家提了好几个候选人,比如皇室成员东久迩宫稔彦王,这种人选,看起来最“安全”。然而,木户幸一却力排众议,推荐了那个最令人意外、也最令人不安的人选——东条英机。
所有人都惊呆了。让一个天天喊打喊杀的陆军头子当首相,这不等于直接踩下战争的油门吗?
但木户,这位在政治旋涡中浸淫多年的老手,有他自己的一套极其复杂、甚至可以说扭曲的政治算计。
木户的逻辑核心是:他看透了,当时真正驱动日本滑向战争的,是已经失控的帝国陆军。任何一个文官,或者温和派的首相上台,都根本控制不住这匹脱缰的野马。其结果,要么是被陆军推翻,要么甚至可能被激进的少壮派军官给暗杀了(这种事在30年代发生过好几次),最终导致更彻底的混乱。
所以,木户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只有让一个在陆军内部最有威望、最强硬的头目上台,才有可能在最后关头,约束住这匹野马。
这是一个双向的豪赌:
赌一把和平:万一,万一美国在最后关头做出了重大让步,谈判出现转机。那么,只有像东条这样强硬的主战派领袖,才有足够的权威,去压制陆军内部那些嗷嗷叫着要打仗的少壮派军官,迫使他们接受和平。任何一个温和派首相的妥协,都可能被骂成“卖国贼”。
赌一把战争:如果,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木户内心深处,很可能已经有了这样的悲观预判——那么,让一个最渴望战争的人,来领导这场战争,反而是“最不坏”的选择。这至少可以保证政令和军令的统一,避免内耗。更深层次的考量是,由你东条这个陆军的代表来发动战争,那么,将来这场战争的全部责任——不管是道义上的,还是失败的后果——都得由你和你的陆军来背。清算的时候,目标明确。
所以,木户推荐东条,并非他想打仗,而是在一个已经失控的局面中,试图用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来重新获得哪怕一丝一毫的控制权。
他等于,亲手将一杯致命的毒酒,递给了那个叫嚷着口渴要喝酒的人。他寄望于,这个人能奇迹般地将毒酒变为良药;或者,至少,能控制住毒性蔓延的范围,不至于让整个国家立刻暴毙。
东条英机的上台,就是在这场极度扭曲的政治豪赌中,完成的。
东条英机一上台,便以其标志性的“剃刀”效率,迅速将整个日本,改造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强硬立场,在上任后不久的议会演说中,就明确表示,对美决不妥协。为了集中权力,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斧的机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内阁中,特设了一个“大东亚省”。这个新部门,权力极大,把日本所有占领区的行政管理,都抓在了手里,实际上架空了传统的外务省。外交,从此成了战争的附庸。
同时,他将《国家总动员法》的效力,发挥到了极致。这部法律,赋予了政府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征用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的无上权力。工厂的工人、学校的学生、田里的农民,全都被绑在了战争的战车上。
这种铁腕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他担任关东军参谋长期间,他就在中国东北,以冷酷和残暴着称(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东条搞的)。也正是凭借着在中国战场上的所谓“战功”,他在日本国内,一度获得了近乎狂热的支持和崇拜。
随着战争的深入,东条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掌控政府行政。1944年初,当战局开始急转直下时,他将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个不完全受他控制的权力中心——陆军参谋本部。
这场冲突的核心,是日本《明治宪法》中一个独特的原则——“统帅权独立”。简单来说,就是军队的指挥权(军令),是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军政)的。参谋总长,只对天皇负责,可以不听你内阁总理大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