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当陆地上的战斗陷入僵局时,战争的另一个主角——海军,在漆黑的夜海之上,展开了同样血腥的搏杀。日军为了给蒙达守军输送增援,再次派出了他们最擅长的“东京快车”。
“东京快车”是美军给日军夜间驱逐舰运输队起的绰号。这些驱逐舰利用其高航速,在夜幕的掩护下,冒死冲进所罗门群岛的狭窄水道,为被困的岛屿运送兵员和物资。
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日这天,日军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增援蒙达。
7月5日晚,日军第三水雷战队司令秋山辉男少将,率领10艘驱逐舰,分成两队,满载着陆军士兵,高速驶向库拉湾。
他们不知道,美军第36.1特混舰队,在海军少将瓦尔登·安斯沃思的指挥下,早已张开大网,等待着他们。安斯沃思手下有3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他的王牌,是旗舰“海伦娜”号轻巡洋舰,该舰装备了新式的火控雷达,能在黑夜中精确锁定目标。
7月6日凌晨1点36分,美军舰队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光点。安斯沃思没有丝毫犹豫,他要用巡洋舰的6英寸主炮,给日本人一个惊喜。
“开火!”
凌晨1点57分,美军舰队的所有火炮同时怒吼。“海伦娜”号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打出了上千发炮弹。炮弹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海湾。
日军旗舰“新月”号驱逐舰,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命中,燃起大火,迅速沉没。秋山辉男少将随舰阵亡。
美军似乎取得了压倒性的开局。然而,日本人最致命的武器,此时才刚刚登场——93式“长矛”鱼雷。
就在美军巡洋舰猛烈开火,炮口的闪光暴露了自己位置的一瞬间,幸存的日军驱逐舰,已经悄悄地发射了致命的鱼雷。
凌晨2点03分,正在欢庆胜利的“海伦娜”号,舰身剧烈地抖动了三次。三枚日军鱼雷,准确地命中了它的左舷。伴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艘战功赫赫的巡洋舰龙骨断裂,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断成两截,沉入了海底。超过160名水兵随舰遇难。
混乱中,残余的日军驱逐舰趁机冲到岸边,成功地将1600名士兵和物资送上了岸,然后高速脱离了战场。
库拉湾海战,从战果上看,是一场奇怪的平局,甚至可以说是日军的战术胜利。美军击沉了日军旗舰,但自己也损失了一艘宝贵的巡洋舰。而日军,虽然付出了代价,却成功地完成了增援任务。
这场海战,再次暴露了美军夜战战术的缺陷:过分依赖雷达和炮火,却忽视了对日军致命鱼雷的防范。
海上的对决,还远没有结束。
库拉湾的战斗,只是个开始。一周之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黑夜,一场规模更大、更为惨烈的夜战再次爆发。日本人不甘心失败,美军则渴望复仇。
7月12日,日军再次组织了一支强大的“东京快车”编队,试图为科隆班加拉岛(蒙达的后援基地)运送1200名援军。
这次的旗舰,是“神通”号轻巡洋舰,由伊崎俊二少将指挥。他手下还有5艘驱逐舰和4艘担任运输任务的驱逐舰。伊崎深知美军雷达的厉害,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希望能利用鱼雷,一雪前耻。
而美军方面,安斯沃思少将的舰队也得到了补充。他现在指挥着3艘轻巡洋舰(包括新西兰的“利安德”号)和多达10艘驱逐舰。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心要用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彻底掐断“东京快车”。
7月13日凌晨1点,双方舰队再次在库拉湾狭路相逢。
这一次,安斯沃思学聪明了。他命令驱逐舰先行发射鱼雷,然后再让巡洋舰开火。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美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
就在这时,日军旗舰“神通”号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为了确认目标,它打开了探照灯。那道刺眼的白光,在漆黑的海面上,就像一个巨大的靶心,瞬间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安斯沃思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目标‘神通’号,集火射击!”
三艘盟军巡洋舰的雷达同时锁定了“神通”号。在短短18分钟内,超过6000发炮弹(包括巡洋舰主炮和驱逐舰的5英寸炮)像暴雨一样倾泻在这艘不幸的日舰上。
“神通”号几乎立刻就变成了一片火海。它被炸得千疮百孔,舰桥被夷为平地,船身燃起熊熊大火,照亮了半个夜空。最终,这艘巡洋舰断成两截,带着伊崎少将和近500名官兵,沉入了海底。
击沉了日军旗舰,美军似乎胜券在握。但他们又一次低估了日本海军的“夜战文化”。
就在“神通”号吸引了全部火力,英勇地走向毁灭时,其他的日军驱逐舰,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战斗部署。他们冷静地测算距离,向着火光冲天的美军舰队,发射了整整31枚“长矛”鱼雷。
复仇的时刻到了。
鱼雷如同水下的毒蛇,悄然袭来。美军的“圣路易斯”号和“火奴鲁鲁”号巡洋舰被击中舰艏,遭受重创。新西兰的“利安德”号巡洋舰更是被一枚鱼雷击中,引发大火,几乎沉没。美军的一艘驱逐舰也被击沉。
在美军舰队陷入一片混乱之际,日军的运输队再次趁机靠岸,成功地将1200名援兵送上了科隆班加拉岛,然后扬长而去。
科隆班加拉夜战,是一场战术上更为复杂的战斗。美军击沉了日军一艘巡洋舰,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自己也付出了3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或重创或沉没的惨重代价,而日军的增援行动,又一次成功了。
这些血腥的夜战,让美军深刻地认识到,要赢得太平洋战争,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自信,更需要战术上的不断学习和调整。通往胜利的道路,每一步都铺满了钢铁的残骸和年轻水兵的生命。
海上的拉锯战,虽然惨烈,却无法改变陆地上力量的天平。随着美军增援部队和重型装备的不断抵达,蒙达日军的末日,终将来临。
到了7月底,美军在蒙达前线已经集结了超过两个师的兵力。格里斯沃尔德少将重新制定了攻击计划。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准备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发动一次总攻。
8月5日,黎明。
美军所有的火炮、天上的轰炸机、海上的军舰,同时向日军最后的防线,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毁灭性轰炸。
随后,步兵在M4“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坦克用它坚固的装甲,顶着日军的机枪火力,直接冲到地堡前,用主炮近距离轰击。紧随其后的工兵,则用火焰喷射器,将长长的火龙,灌进地堡的射击孔里。
在这种“坦克+火焰喷射器”的组合拳下,日军经营了一个多月的坚固堡垒,一个个地被拔除。
当天下午,一面星条旗,终于在千疮百孔的蒙达机场上空升起。
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血战,美军终于拿下了这个战略要地。代价是超过1000人阵亡,数千人受伤。
当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走进机场时,许多人直接躺倒在跑道上,任凭雨水冲刷着他们满是泥污的脸。一个士兵后来回忆道:“我们没有欢呼,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是太累了。我们赢了,但感觉就像输了一样。”
一位从蒙达前线撤下来的伤兵,在野战医院接受采访时说:“在这个岛上,有100种东西能要你的命,而日本人只是其中一种。我宁愿再面对一个日军机枪地堡,也不想再得一次疟疾。那种从骨头里透出来的寒冷和高烧,是比敌人更凶猛的魔鬼。”
蒙达虽然失守,但日本人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试图向科隆班加拉岛输送更多的援军。
8月6日夜,又一支“东京快车”——4艘日军驱逐舰,驶入了维拉湾。
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是一支由6艘美军驱逐舰组成的“猎杀小队”。这支小队的指挥官,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上校,已经彻底吸取了前两次夜战的教训。
他制定了全新的战术:一组驱逐舰负责用鱼雷进行首轮攻击,另一组则埋伏在侧翼,等鱼雷命中、敌军陷入混乱后,再用火炮进行“补刀”。绝不轻易开炮暴露自己。
事实证明,这个战术非常成功。
美军驱逐舰利用雷达优势,抢先发射了鱼雷。日军的3艘驱逐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连被命中,瞬间爆炸起火,沉入海底。只有1艘驱逐舰侥幸逃脱。而美军,毫发无损。
“维拉湾海战”,是一场教科书般的完胜。它标志着美军终于学会了如何应对日军的夜战,并开始在战术上超越对手。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的胜利,催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战略思想——“越岛作战”,或者叫“蛙跳战术”。
哈尔西和麦克阿瑟看着地图,突然意识到:既然我们已经能有效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了,为什么还要一个一个地去攻占所有岛屿呢?科隆班加拉岛上还有上万日军,但他们的补给已经被切断了。我们为什么要去跟他们硬拼呢?
答案是:不用打了。
我们可以绕过科隆班加拉这个“硬核桃”,直接去打下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把岛上的日军围起来,让他们自生自灭,饿死、病死在丛林里就行了。
这个“越岛作战”思想的成形,是新乔治亚战役最大的战略遗产。它将大大加快美军的反攻速度,并节省下无数美国士兵的生命。
随着蒙达机场的失守和维拉湾海战的完胜,日军在新乔治亚群岛的抵抗,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残存在科隆班加拉岛上的一万多名日军,成了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8月底,美军的工兵部队迅速修复了蒙达机场。几天后,第一批F4U“海盗”战斗机呼啸着降落在跑道上。美军的航空兵,终于把利剑,插到了拉包尔的咽喉之下。
漆黑的夜里,几艘幸存的“东京快车”驱逐舰,载着少数高级军官,悄悄地从所罗门群岛撤离。它们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失败的耻辱,像一群丧家之犬,灰溜溜地驶回拉包尔的港口。船上的水兵们沉默不语,他们知道,那个他们曾经称霸的“夜海”,如今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战略主动权,已经彻底易手。
在瓜岛的指挥部里,哈尔西上将的目光,已经从地图上的新乔治亚,移向了更北边那片巨大的、深绿色的岛屿。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上面。
“布干维尔,”他说道,“下一步。”
新乔治亚的血战,只是一个漫长阶梯的第一级。更严峻的考验,更宏大的战役,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而布干维尔岛,这座山本五十六的葬身之地,即将成为埋葬日本帝国在南太平洋最后希望的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