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最新章节。
“实话告诉你们,若非叶轩的提议,我根本想不到攻打东瀛。”
“且没有他的献策,我们的军队也无法迅速横渡大海,在当地站稳脚跟。”
“叶轩虽是文人,但他的功绩,不输开国勋臣。”
百官闻言,面露惊异。
他们曾听闻朱元璋有意将东瀛列为不征之国,因战争投入难以收回,且远渡重洋风险极大,蒙古人攻打东瀛便因航海技术所困。
然而这次,叶轩竟悄然说服朱元璋,还解决了出海难题。
百官中,嫉妒与敬仰并存,但对朱元璋的封赏,无人再敢非议。
朱元璋望着众人,笑道:“在我看来,这封赏还嫌不够。叶轩是天赐良臣,堪比张良再生。”
“若非诸多限制,封他为侯,又有何妨。”
此言一出,百官再度惊愕。
就连朱标也瞠目结舌,没想到朱元璋对叶轩评价如此之高。
第352章 胡惟庸的邀请
作为太子,朱标深知诸多 ** ,也了解叶轩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但朱标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将叶轩比作张良,甚至有封王的念头。
在大明朝,即便是功勋如徐达,也仅获国公之爵。
常遇春亡故后,朱元璋虽追赠其王爵,却未传于子孙,仅降爵赏赐。
显然,朱元璋意在效仿汉高祖,非朱姓不封王。
叶轩正值青春,生死尚远,追封无望。
且大明正值用人之时,叶轩不可或缺。
朱元璋此言一出,若叶轩再立功勋,他又将如何应对?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朱元璋竟将叶轩比作张良。
张良,大汉留侯,风采绝伦,后世难寻匹敌。
此比之下,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地位何在?
朝会结束,此消息迅速在官员间流传。
半日之内,应天府上下皆闻叶轩之名及朱元璋之赞。
“大明之子房”之誉,瞬间平息所有质疑。
那些心怀不甘的落榜士子,亦不敢妄言。
在此情境下,攻讦叶轩无异于挑战皇权,无人愿自寻烦恼。
次日,相府中,胡惟庸端坐主位,品茶间满眼忧虑。
对面,涂节眼神闪烁,神情诡异,道:“自朝会后,老相国闭门不出,似有意避开您。”
老相国,即李善长,自洪武四年致仕后虽复起,却以散官之名行宰辅之实。
加之其淮西旧望,人望所归,实至名归的相国之位。
可惜朱元璋未再授其相位,众人遂以老相国尊称。
胡惟庸对于朱元璋重用李善长持有私见,认为这削弱了自己的相位权力。李善长历来狡猾且擅长交际,尽管表面关系疏远,实则存有默契。近期朱元璋封赏功臣,李家再次获益,显然李善长已有所察觉并与朱元璋达成共识。因此,胡惟庸多次邀请李善长均遭回避。加之叶轩的快速崛起及李善长的刻意疏远,胡惟庸深感自身处境堪忧。
涂节见状,犹豫后提醒胡惟庸:“相国,有传言称陛下有意任命叶轩为相。此人看似散漫、不慕权势,实则行事难以捉摸。若他真为相,对我们恐非好事。”
胡惟庸听后更加烦躁,怒摔茶盏,但随即恢复冷静。他早已预感朱元璋可能对自己不利,故此前极力拉拢朝中官员。然而当前局势让他对这些官员的忠诚度产生怀疑。深知官场人心难测,胡惟庸担忧李善长避客、叶轩得势会引发官员们的倒戈。
为确保自身安全,胡惟庸决定拉拢叶轩。他吩咐涂节:“我亲自出面太过显眼。你携我拜帖与礼物,前去拜访叶轩。”
涂节不解后顿悟,问:“若他不接受礼物呢?”
胡惟庸冷笑:“你此行不仅是送礼,还要邀他来访。即便他拒礼,也需亲自前来,我的目的便已达到。”
涂节听后,立刻换上敬佩神色,对胡惟庸大加赞赏。
夜幕降临,应天郊外。
叶轩在别苑享用火锅时,管家匆忙而入。
“老爷,御史涂节求见!”
叶轩闻言,觉得涂节这名字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具体。
出于礼貌,他询问管家:“他有说何事吗?”
管家答:“似乎是送礼而来,这是他的帖子。”
说着,递上拜帖,并悄悄附上小锭碎银。
叶轩见状,明白这是涂节给管家的小费,他将碎银掷回,逐一展开礼单、拜帖和文书。
阅毕,叶轩面色奇异。
“胡惟庸出手真大方,还好他没亲自来。”
文书中,胡惟庸极尽赞美之词,自谦以表对叶轩能力和品德的钦佩,末尾才透露意图,希望叶轩能前往相府一叙。
若换他人,见到胡惟庸如此姿态,恐怕早已感动不已。
但叶轩深知,一旦与胡惟庸扯上关系,无 ** 劳多大,恐也难逃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