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最新章节。
张涵低着头,手指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压着子弹,直到苏东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只剩下粗重的喘气声,他才缓缓抬起头,把刚压满的弹匣往旁边一放:“苏少尉,你当那些人的儿子真能躲一辈子?这仗要是输了,别说县城里的电话机,就是钻到地缝里,该来的也躲不掉。咱们现在握着枪,至少能自己说了算,子弹压得实,腰杆就能挺得直。至于别的……先顾着今晚能活着看到太阳升起来,再说吧。”
“说的也对!”苏东轻轻应了一句,声音里带着点没散尽的闷,谁都明白张涵那话里有几分是宽心的场面话,他抬手抹了把脸,站起身:“我去哨站逛逛,离天黑还有几个小时呢,瞅瞅那边的岗哨换了没。”
“好,披上大衣,别冻着了。”张涵赶忙起身,从用松树枝削成的简易挂衣架上取下那件沾着泥点的军大衣,抖了抖上面的浮尘,往苏东肩膀上一披,又顺手帮他拽了拽领口。
看着苏东的身影走出房门,门帘晃了两下落下,他才慢慢坐回原地。
不是没考虑过后方会出乱子,可没料到会恶化成这副模样。
当初自己被强征的时候,好歹还有文件有流程,面上总还过得去,多少要顾点脸面。
可照眼下这情形看,后方怕是连脸面都顾不上了,离前线近的城市,都开始这么没章法地强征了吗?
这么干,人心惶惶的,造成的影响就没人考虑?
当兵啥时候也成了玩命的活计?
和平年月里,谁不是挤破头想穿这身军装?
图啥?不就是那点按月发的补助,家里能挂上“光荣军属”的牌子,孩子上学能沾点光,退役了找工作能多个筹码?
张涵摇了摇头,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把这些翻涌的念头一股脑摒开,想这么多有啥用?不如睡一觉。
胳膊往满是划痕的木桌上一搁,侧脸就势贴了上去。
粗糙的木纹硌着脸颊,倒也抵得住几分寒意。
他没脱那身沾着泥土和血渍的军装,就这么趴在桌上,头顶抵着桌沿,呼吸渐渐匀了下来,没过一会儿,就有细微的鼾声从臂弯里漏出来。
其实高层也未必想走强征这条路。
但是南部沦陷后,前线随时可能全线垮塌的情况下,已经无路可走。
感染者的扩散速度远超预期,常规部队在短时间内折损惨重,兵力缺口大到只能用“填”的方式来延缓防线收缩。
此时高层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放任感染者突破防线淹没更多城市,要么打破常规征兵流程,用最快速度征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堵住缺口。
在“生存优先”的终极命题面前,“强征”成了明知有后遗症却不得不选的救命稻草。
程序正义在亡国危机前,成了奢侈品。
更别说,严寒和拉锯战也在持续放血,武器、粮食、药品的缺口比兵力更要命。
高层清楚,后方城市的人力是最后的本钱,尤其离前线近的地方,不提前征调,等感染者打过来,这些人要么成牺牲品,要么成需要额外保护的“包袱”,甚至变成进攻方。
强征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前置”:把潜在的受害者变成防御者,用人力换时间,为后方核心区域的防御部署争取缓冲期。
尤其是若公开承认“常规兵力已无法支撑防线”,将会引发后方城市的集体逃亡和社会秩序崩溃,反而加速防线瓦解。
所以民兵征召条例,既是给基层执行部门的“尚方宝剑”,也是给民众的一种“仪式性安抚”。
用看似“合法”的外壳掩盖“无兵可用”的真相,试图维持“国家仍在有序抵抗”的表象。
这种“半遮半掩”的强征,本质是用高压手段避免恐慌扩散,哪怕代价是透支民众对政权的信任。
说到底,强征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在绝境中的应激反应:高层不是在“选择最优解”,而是在“排除最劣解”。
他们知道这会激化矛盾,知道这是在透支未来,但在感染者步步紧逼的现实面前,“活过今晚”比“明天如何解释”更重要。
就像张涵和苏东在前线的挣扎一样,国家层面的决策,也早已沦落到“先顾着能看到下一个太阳”的生存本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