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最新章节。
“这100发子弹,你拿着,真是半颗都多匀不出来了。”
少尉苏东把两盒用油纸裹紧的子弹往张涵手心一拍,“武装部领来的弹药本就抠抠搜搜,分到每个人头上满打满算两百挂零,多一颗都得从弟兄们枪膛里匀。”
张涵猛地攥紧纸包,沉声道:“我懂,不光是你们这儿补充吃紧,依我看,眼下各支部队怕是都在为这事儿犯愁。”
仗一打起来,尤其是败了仗,那补给的难处就像烂泥地里拔腿,越使劲陷得越深。
原本规划的运输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效率也有可能会降低。
按张涵在社会实践大学这些年的见识,有些事不必说透,却像窗纸一样明。
物资补给的分配,从来不是平均的。
那些番号更响、跟中枢走得更近的部队,总能先拿到配额,清单上的数字也总比旁人厚实些。
剩下的份额往下分,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周转,到了他们这些一线部队手里,往往就比账面上的数目短了一截。
这年头,粮食、枪支、弹药都是紧俏物,经手的人多留个心眼,悄悄攒下些,未必是拿去换钱换金子,更多是揣在手里,为将来做打算。
毕竟局势动荡,谁也说不准明天会怎样,手里攥着这些实货,心里才踏实。
身居高位的人,想的远比底层人民复杂。
这局面能不能稳住,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多做几分打算,似乎也成了人之常情。
只是这般层层盘桓下来,真正能送到前线的,便所剩无几了。
苦的,从来都是底下扛枪的人。
至于查究?如今这光景,连阵地都未必守得住,谁还有精力细究那几箱弹药、几车粮食的去向?
大厦将倾之际,人人都在为自己盘算,这点心思,早已不算什么秘密。
再按理说,部队打残了,编制空了一大块,补充物资该更容易些吧?
可是仗打得分分合合,很多部队的驻地三天两头变,今天还在河东岸,明天可能就撤到了山背后,连个固定的坐标都报不准。
这种时候,就算后方仓库里堆着山一样的物资,也像隔着层摸不透的雾。
你不知道该往哪儿送,送过去了又找不着人,好不容易对上了,人家早就换了新地方。
补给这事儿,就成了追着影子跑,累得人直喘,还总差着那么一口气。
“可不是嘛!”苏东拿起桌上的水壶抿了一口,咂咂嘴像是在回味那点寡淡的水味,“前几天刚被调到这来的时候,我心里头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老琢磨着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补给线要是断了,咱们这帮人不就得喝西北风了吗?好在眼下还能匀着点,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顶在一线的,怎么敢克扣?”张涵从弹挂里掏出弹匣,捏起子弹往槽里压,黄铜弹壳撞击着发出“咔嗒咔嗒”的脆响,手上的动作却稳得很,“后头那些大官清醒得很,咱们在这儿多顶一天,他们就能多喘一天气,真把咱们逼急了,前线一垮,炮弹可不长眼,管你是办公桌还是太师椅,照样能砸出个窟窿来。”
“可谁想来顶?”苏东像是被这话戳中了什么,猛地把水壶往桌上一顿,壶盖“哐当”一声弹起来,在桌面打了个转又落回原处,溅出的几滴水珠在桌面上洇开小印子,“你去问问,这里三十多号人,除了几个班排长是党员,带着头往前冲,剩下的哪个不是被武装部的人半劝半拽弄来的?有的家里娃才刚会爬,有的老母亲还卧病在床,谁愿意把命搁在这荒郊野岭?”
“那话说你们是怎么被征召到这儿来的?不自愿和没有服过役的话,应该不会强征吧?”张涵打了个哈欠,困意像潮水似的漫上来,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而此话一出,苏东心里那点硬撑着的劲儿忽然就泄了,他的嘴猛地抿住,半晌没出声,整个人倏地蔫了下去,肩膀松垮垮地垂着,方才眼里还带着的那点火气,一点点淡了,最后只剩下化不开的不甘心,混着说不清的颓唐,僵在脸上:
“还不是因为那个《战时民兵动员征召条例》说是前线吃紧,离前线近的城市,都得按数征民兵去前线守备,文件上的字黑沉沉的,谁也改不了。”
“好多人不愿意啊。”苏东扯了扯衣襟,声音发闷,“前线打成什么样,谁心里没数?私底下都说,这哪儿是守备,分明是去送死。”
“可人家政府和武装办的人,转头就扛着文件夹上门了,手里捏着的就是那个适龄人员登记表。”他嗤笑一声,像是在抱怨世道不公,“当初哪想到会有今天?好多人年轻时候找工作、上大学,填那个表不过是笔一勾的事,笔尖在纸上划过都嫌费劲儿。那会儿谁当回事?觉得就是走个过场,盖个红章就完了,战争?听着就跟戏文里的打仗似的,隔着十万八千里,远得没边儿。”
“武装部干事在县里说这个事儿,大喇叭里喊得震天,唾沫横飞地说‘保家卫国是义务’,胸脯拍得比谁都响,说什么‘家家有份,人人有责’。”
“可真到了动真格的,那些领导的儿子呢?我可没见着哪个穿着军装站在这儿吃风沙!不是托关系去了后方仓库管物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是在县城里守着电话机当通信兵,喝着热水听着响,轮得到他们来这儿吃枪子儿?偏偏就盯着我们这些刨土坷垃的、修鞋掌的往火线上推,这叫什么狗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