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因为金献民带京营回去了,甘肃镇的将领认为先打回贼的话,后防空虚容易被套虏抄家。经历了两天的高干讨论会,一致同意甘、宁出兵先平定西套,但是要等到立夏麦收之后。
会议结束后,杭雄收到了调令,他的新差遣是宁夏镇总兵佩征西将军印。
杨植向杨一清汇报说想利用番僧的吐鲁番随从摸清吐鲁番各部落的情况,以便征调其中柔顺的部落为王前驱,以夷制夷,杨一清立刻同意,让杨植一行人离开兰州跟着肃州、凉州来参会的武官向西而去。
从兰州向西走过庄浪卫后是分水岭,分水岭即现在的冷龙岭与乌鞘岭之间的一个坳口,坳口之南沿着冷龙岭折向西北,再穿过达坂山与冷龙岭之间坳口就到了青海湖,分水岭坳口向北过了古浪所就到了凉州城。
杨植在分水岭下若有所思,对周尚文道:“这里如果设伏,似乎很有用。”
这些嘴上没毛的进士只知道纸上谈兵,以为设伏很容易!
“杨掌院学士,明军几乎没有设伏的,总是被敌人设伏!即使是大明皇帝也免不了在家门口被极少数敌人伏击!”
杨植喝道:“那为什么不能向敌人学习?敌人做得,你就做不得?”
“杨学士,里面的奥秘无穷,千变万化,那得有内应,得知道什么时候敌人来,我们学不来的!”
吉囊与俺答在白亭海边分手,分别向西南和东南行进。游牧民族一年四季在寻找水草的路上,兄弟三人都习惯了一年见不了几面。
达延汗留下的三大部落号称三万户,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吉囊自领的鄂尔多斯部最大,约有八千多户,十四至四十岁的成年丁口三万多人。鞑子与匈奴一样,贵壮健,贱老弱。北方的水又硬,加上一贯的营养不良,大多数底层鞑子到五十岁,牙齿、头发就掉光了,然后被赶出部落。
这次南下是抢劫而不是转场,吉囊吸取去年的教训,不敢在河西走廊停留太久。整个甘肃镇的机动主力兵力不过四万余,分驻肃州、凉州、甘州、兰州等几个大城,不可能对吉囊形成合围,但是不排除有胆大的总兵抽空捡便宜。
吉囊部二万精锐沿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南下,甘肃镇的边墙多有破损,鞑子熟悉每个边墙缺口,历年横穿河西走廊如无人之境。
趁着夜色,第一批从不同边墙缺口进入关内的上百个探马前进几十里,没有发现异常。吉囊部于是分成五个纵队,每个纵队各由一名千户领队从五个缺口进入到河西走廊,吉囊所在的纵队居中路调度,按惯例走在最前面。
进入边墙往南走,一个半时辰到了古浪河。沿河谷分布着耕地。鞑子们兴奋起来,嗷嗷叫着打马四面八方寻找村庄洗劫。
中路的吉囊纵队稳如泰山,依然向前行进,前面就是古浪所。
古浪所是一个千户所,堡垒建筑在路边的高坡上,居高临下卡住路口,古浪所里了望台上的卫兵早就发现了鞑子,在烽火台上燃起了狼烟。
鞑子也看到了狼烟,如果发力冲过去,鄂尔多斯部是可以一天内横穿河西走廊到达青海湖的。既然撒出去的探马没有发现方圆几十里有大队明军,吉囊决定让其他纵队在古浪河周边烧杀抢掠一番,中路则继续沿着古浪河向上游而去。
分水岭这个名字是因为乌鞘岭发源的水如古浪河、杂木河、黄羊河向北流向凉州,冷龙岭起源的水向南流入庄浪,两座山岭之间就是古浪所。
古浪所建在一个高坡之上,没有重火炮、没有攻城器材,打下古浪所是不可能的。中路纵队在弓箭、火炮射程的范围外监视着古浪所。
吉囊一方面继续派出探马,一方面给其他四个纵队下令:中路纵队在坳口停留等待他们至中午,大家抢完后会合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行。
对于鞑子来说,粮食很重要,但是汉人的衣服、布匹、针线、碗盆、茶叶、锄头、镰刀、锤子等日用品同样重要,一根铁针在草原上都是传家宝。
大明的村镇个个都是堡垒一样,特别是甘肃边区村镇尤其如此,居民都是当年太祖从淮河两岸迁移来的军户,并不好打。大明王朝遭遇过很多次大规模的流贼内乱,这使得官府更加发力组织乡兵,下发铳炮刀枪弓箭,教乡兵战阵,让民众有自保能力。
很快从远处传来沉闷的铳炮之声,不消说,抢劫的鞑子遭到了抵抗,村镇个个都建在高地之上,没有火炮的鞑子抢劫村镇颇为吃力。
吉囊不慌不忙地居中传令,他们都是打老了仗的,攻破小村庄也有一些自己的办法。
很快就看到远方有几处冒出来浓烟,应该是鞑子们前赴后继抵近村镇,向村镇射入火箭。
一个时辰后,陆续有塘马来汇报说拿下了四、五个村庄,村民有的跑到山上居高临下继续抵抗,剩下的都被杀死,已方也有不少伤亡。
吉囊看看日头,决定再等等,看看能不能多抢劫点东西,他指示道:“攻下的村庄好好搜刮一下,跑出去的汉民不必理他们,我们是来抢东西的!”
就在各路探马、塘马来来往往报告的时候,吉囊注意到派去前面探路的斥候现在还未有音讯,他警惕起来,又向坳口前方派出几名探马。
过了一会,派出的人急匆匆回来了,报告道:“大汗,前面有明军!”
吉囊眯起眼睛,厉声问道:“有多少人?”
“一个营的兵力,两千多人,他们在路口扎营,挡住了道路!”
两千多明军守在路口,凭吉囊亲率的中军八千兵力可以吃下,吉囊令塘马向其他纵队通报敌情,让距离最近的一个纵队收拢起来,留在千户所附近,自已带领中军向前行过去。
向前走了二十里路,路上看到不少明军的斥候,明军斥候见到吉囊中军打马就往回走,估计吉囊派去前面探路的人都被明军斥候杀了。
在一个比较狭隘的路口果然有大群的明军,他们正在用石头堆胸墙,堵住了道路。胸墙共有三层,每道胸墙中间都留了供马军出击的豁口。
明鞑双方打了一百五十年,吉囊对明军的编制非常熟悉,胸墙后面树立一杆副总兵大旗,旗上没有加别的东西,只写了一个周字,应该是一名副总兵带着奇兵营来堵路了。
周尚文在旗下,看看左右两边的杨植和姚涞,说道:“两位翰林,鞑子上来了!”
杨植对之前平大同兵乱先登的资历心中有数。就连姚涞都有率军野战的历练,而自己是平生第一次见识明军野战,便谦虚道:“周老将军,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一切悉听尊便,决不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