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文华殿的龙案上放着一叠奏疏,嘉靖先看了吏部的廷推、廷议报告和锦衣卫的听记,再翻阅另外一份礼部、鸿胪寺、太常寺三个部门的长官联署奏疏,他们一致同意把本部门的外藩事务机构划出去合并成立理藩院,让杨植提督。
礼部尚书席书、兵部左右侍郎,连同杨植已经被召进文华殿,他们行过朝常礼后此刻站在阶下。
嘉靖看过桌上的报告后,对司礼监太监一挥手,让太监给大家读另一份奏疏,派去巡按广西的道御史汪渊详细报告了安南内乱。
“先前安南国内乱,广西地方上报过,说的不是很清楚。朝廷派臣巡按广西,经查明事情经过如下:
正德十一年安南大臣陈暠杀了安南国王黎晭,另一名大臣莫登庸又杀了陈暠并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冒称黎姓王族,立为国王,自己摄政,至今已有七年。原国王黎晭无子,莫登庸上疏大明,请求大明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安南王,现安南国内动荡不安。”
事情经过大致如此,因此嘉靖让礼部、兵部前来会议,杨植刚好建议成立理藩院,又以外藩通自诩,嘉靖便顺便叫上他来开会。
听完奏疏,大宗伯席书想了一下说道:“大明藩国二百多个,遍布全世界。此等蛮夷行若禽兽未受教化,?不知礼仪廉耻,昧于伦常纲纪,上蒸下报?父子相残,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可视之为人!
若大明强行出头为这二百多藩国陈纲立纪,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蛮夷必云文明无高下,他们的文化不但与大明平等,甚至于引以为傲。
只要不以夷变夏,那不用去管他们,由其自生自灭吧!”
两位兵部侍郎表示同意,并补充道:“广西乃山区省,多石灰岩地貌,粮食不能自给,大军若劳师远征,必增加湖南江西广西三地民众负担。
况去年广西田州府同知土司岑猛叛乱,攻打另一同族土司之泗城、思恩,朝廷刚刚调停他们,这些土司亦遣使朝贡表示悔改,但显然他们日后必有反复。
广西未靖,不用管安南的事,只当不知。”
嘉靖看看杨植,问道:“翰林有顾问之职责,你又醉心于外藩事务,在策论说收复安南老挝设置府县,现在是机会吗?”
杨植躬身答道:“大宗伯与兵部侍郎皆老成谋国之言,微臣附议。在此补充几点:
我皇明天朝必吊民伐罪师出有名,现在安南国内无人来大明报告,若大明征伐安南,很容易让莫登庸蒙蔽国民,使其同仇敌忾。
以微臣之揣测,那安南黎氏王族中,有资格继黎晭国王之位的子弟应该不少,莫登庸不可能把这些人杀光。数年后,必有黎姓王族子弟潜往大明,请求大明帮黎氏复国。
汪渊奏疏所言,莫登庸家族势力在安南北部。到时候大明再出兵,先布告安南,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快速打下安南北部和老挝,改土归流,仿太祖太宗征云贵故事,在当地建立府县,迁中原、两广之军民过去戍守,让黎氏在安南南部复国。
目前大明应稳定西北,靖宁广西,为数年之后的南征做准备,大明等得起。”
殿内众臣皆认可杨植之言,汪渊的奏疏就此留中不发,存入翰林院国史馆里太宗征安南那一档。
这事了结后,下面议西北外藩的事。近几年西北哈密卫下的土司官与广西田州等地的土司官差不多,也是互相攻打,被打败者就跑来向当地的巡抚求救。
这种事本来很平常,在贵州、云南、湖南、广东、青海湖以西等未改土归流之地也是经常有的。
讨厌的是,哈密卫所属的各个土官都是骑兵,明军在西北大荒原的作战难度远远超过在南方山区,更没有办法在距甘州肃州较远的地方驻军,设置府县。
八月份朝廷派兵部尚书金献民挂帅,都督杭雄领军增兵兰州准备给吐鲁番的满速儿以痛击,所以金献民没有出现在文华殿中。
嘉靖指着礼部太常寺鸿胪寺联名奏疏道:“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目的,做出来才有效果。
如果只是为了酬功给杨植,那还不如让杨植兼一个鸿胪寺或太常寺少卿虚职,升为四品或从四品,何必折腾出一个理藩院!礼部难道想把主客司当包袱甩出去么?
杨植,你说说成立理藩院的目的是什么,能解决外藩的麻烦吗?”
既然不是在中极殿,那说话就可以比较自由,杨植已做足功课,回道:“圣上知道,微臣所持观点一向是北守南攻!那西北、草原等地之民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不定,劳师远征打败他们又如何?徒费粮饷而已。即使灭了他们其中的一支,只要朝廷无法在当地设置府县,总有其他的部落填补进去,年年岁岁,周而复始,始终是一个大麻烦。
大宗伯说的完全正确,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中原完全不一样,不能指望我们能用礼义廉耻教化他们。
微臣之设想,有条件和中原一样生产生活的,如南方土蛮则改土归流,郡县化之,教化之,安南脱离中原仅三百年而已!
所以,微臣建议单独设置理藩院,非为个人之名位,乃是为大明统筹管理外藩事务,能教化的就教化,不能教化的就让其自顾不暇,以夷制夷!”
听起来像是杨植挂在嘴边的“下大棋论”,嘉靖看看兵部的两位侍郎,一名兵部侍郎问道:“且不说太远的事,杨侍讲学士从大同回来,知道当前山陕边事艰难,朝廷耗师糜饷,简直就是无底洞,理藩院对鞑子、回贼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