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七月流火,晋北山区的大同已见秋凉,正是厮杀的好季节。
七月十二日清晨,新任大同巡抚杨植带着大同总兵朱振、辽东参将李贤及应州朔州各一名指挥使、工部王郎中、户部员外郎,由那名首倡“杨青天”一词的小兵为向导,绕着大同城走一圈看城。
城内的乱兵已观察到辽兵从西边,应州兵从东边、朔州兵从南边分别前来,在城边扎下营寨,树起旗号。可想而知,几日后更远的宣化镇兵马亦会来到大同下,在北门合围乱兵。
乱兵并没有惊慌,而是向杨植等人射出弓箭,打放铳炮,在城上高喊:“死了这条心吧!不要想着攻城,大同是打不下来的!桂总兵知府知县都在我们手上,你们做官老爷的,向皇上请一封赦书,我们就打开城门投降!”
杨植等人在距大同城一箭之地外,绕完大同回到西郊辽兵大营会议。
大同巡抚衙门设在辽兵的中军帐,杨植并不是很相信大同镇所属的朔州、应州兵。
“整个大同的防御体系以大同城为核心,大同城四周的交通关隘都设有堡垒,拱卫大同城的安全”,朱振指着桌案上的沙盘向众人介绍说:“大同城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城墙上火力犀利,是不可能打下来的。”
想了一下,朱振又说:“另外,城外堡垒驻扎的军兵,与城内军兵非亲即故,焉知我等攻城之际,他们会不会从后面包抄我们?”
杨植指着沙盘上大同北边的几处要点说:“这是一个好问题!朱总兵,本帅命你前去迎接宣化兵马,接到后带他们布防于这里、这里、这里,既提防鞑虏趁乱南下,也监控大同防线上的各个堡垒。”
朱振看杨植所指的地方距离大同北门二十里远,明显不是准备拿宣化军来攻城的。
树帅是准备围三阙一?但是把我调离朔州、应州军又是几个意思?
朱振的大同镇总兵一职,是可以指挥隶属于大同镇的朔州、应州兵的。他满腹疑虑,不知道杨植葫芦里卖什么药,这时书吏写好军令,杨植看过后签字盖上巡抚关防大印,交给朱振。
朱振只好双手接过军令,出中军帐打马向东北而去。
杨植又让朔州、应州指挥使发表一下意见,然后挥手令他两个回营厉兵秣马准备攻城。李贤见状,小心翼翼问道:“树帅,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植鼓励说:“本帅御下的风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你说说你的看法!”
李贤兴奋说道:“末将听说过罗刹鬼子有句话,鱼从头部先烂!
现在城里都是一盘散沙的乱兵,哪个当官的敢做他们的头头?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指挥的军队,人再多铳炮弓弩再利又有何用?
末将平甘州兵乱早有心得!愿率辽兵明日蚁附攻城!”
杨植咤道:“你彪乎乎的尽扯犊子,这里不是甘州!大同是我皇明经营百五十年的重镇,除了重炮轰城,没有人能打下来!你辽军不过千把人,我看过护城河就得死一半!”
见李贤悻悻然退下,工部王郎中、户部员外郎担心问道:“今日观城,确实难打,大中丞,计将安出?”
杨植脸色阴沉,说道:“乱兵毕竟都是边军,经常出塞打仗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本院再想想办法,等宣化镇兵马来了商议!”
几人正说着,探马来报,大同城头乱兵用吊篮放下几名官员,让他们前来求见军门大人。
这些官员都是府、县的佐贰官之类,原来城内乱兵为表诚意,放出几名文官,催促镇守太监、巡抚等人向朝廷求赦书。
“城内这几天怎么样?”
县丞哭了起来:“好惨!士绅及大户人家白天没事,到了晚上就被大洗劫,一轮轮抢过来,无一幸免!
我们文官孤身千里出仕,反而还好,府县的本地吏员衙役,都是东躲西藏,已经很多人被杀了!”
每到秩序失控时,华夏儿女都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互相砍杀;乱兵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只在黑夜里搞事。
杨巡抚挥挥手让人把他们带去宣化镇不要惑乱军心。晚上想了一下,令郭雷把那名首倡杨青天的军兵唤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军兵受宠若惊:“青天大老爷,小的姓赵,单名一个忠字。”
“你进出大同城方便么?”
“方便!城内乱兵抢了金银财宝,会带出来藏在城外的家中,刚开始兵乱时城门大开,乱哄哄地进进出出,现在来了官军,才收敛一点。只从小门进出。
不过官兵也没有多少,一个营最多两千人,能围着什么!”
差不多就是如此,如果城内是指挥体系齐全的军队,早出城全歼任一围城的营兵了。
乱兵扣住桂勇、府县一干有头有脸的官员,想让朝廷投鼠忌器跟朝廷要赦令。他们还是吃了早年背不下四书被老师赶出卫学的亏,没有目标,没有长远打算。
难怪说造反也要供着读书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院命令你进城去,你可敢答应?”
赵忠一惊,结结巴巴回道:“小人,小人……才能有限,定会误了青天老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