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杨植心中有数,问道:“城内宗藩如何?没遭到乱兵侵害吧?”
失陷宗藩的罪非常大,远高于弃民弃军,是以杨植有此一问。
蔡巡抚回道:“我等出城之时,特地前往代王府及博野王府,要把他们带上,但代王紧闭大门,在墙头上自云身为太祖高皇帝子孙受命驻守大同,乃天家在大同之象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全家人死也要死在大同,无计可施之时宁可阖府自焚,绝不逃逸。”
杨植与王郎中闻言暗自点头称赞,杨植又问了第二个关键问题:“诸君的印信都带出来了么?”
见几名官员接受了前任教训,倒是都带着印信。杨植又问:“城内情况如何?”
一名参将回道:“比前两次兵变更乱!更多官吏被杀,更多的士绅家被抢,更多的衙门被烧!”
王郎中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刺激的情景,问杨植道:“我们怎么办?”
杨植冷静回道:“上次乱兵抢劫了钱财都没有被追回,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估计他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两人联署一份奏疏,他们也写他们的奏疏,一起报告给朝廷吧!”
两边各自写好发出奏疏后已经是深夜。杨植安排蔡巡抚等人在官驿里挤挤住下,对郭雷和孟青道:“我去大同城下看看户部粮储的情况!”
户部总理大同粮储的员外郎哪里敢睡觉,披挂整齐安排了仓丁严守。当放哨的仓丁把杨植带到办公室时,员外郎愣住了,脱口而出道:“杨翰林,怎么又是你?”
杨植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以户部郎中的身份勉励了员外郎几句,传授了一些布置安保的心得,便打马去大同城下看城。
深夜一片寂静,弯弯的上弦月俯视着大地,对人世间的悲欢无动于衷。
马蹄哒哒地走在石板路上,声音传出很远。
杨植低头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这次兵变,路过城南军户家属区时,听到路边有人轻声唤道:“杨青天,杨青天!”
郭雷警觉看去,却正是当初自己给他赠送过坎肩和银子的那名军兵,连同几名军户。
“杨青天,大同现在不比前两次,里面都疯了,你们不要过去!”
七月十日夜,嘉靖在紫禁城里第三次收到了大同兵变的急报,连忙召来相关大臣紧急来中极殿商议。
这次的奏疏更全面更详细,从嘉靖到各位中枢重臣在深夜被唤醒,已经对大同的乱兵失去了耐心。
兵部尚书金献民激愤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大同军兵已不值得朝廷信任,宜以雷霆之势调兵平定叛乱,给边镇打个样!”
大司马随即提出辽兵李贤平定甘州之乱正在返回辽东的途中,可与朔州卫、应州卫,并调宣化镇精锐平叛,他的意见获得了一致赞同。
下面就是商议谁统领这些各自互不隶属的军队,按大明自于谦以来形成的制度,必须要文臣领军。
根据翰林、京官与地方官的比较原则,此时大同府境内尽管有地方官三品山西按察使实职差遣大同巡抚的蔡天佑,但地位最高的是从五品侍讲学士杨植,杨植如果被蔡巡抚指挥,丢的是皇帝和朝廷的脸面。
何况蔡巡抚已经有瑕疵,权威尽丧没有说服力。
都察院左都御史很快提名曾任南京操江御史、现任右副都御史的胡瓒。
按廷推潜规则,对于别人的提名即使有异议也不能直接否定,只能另外提出人选,并说出理由。
武定侯为人胸怀坦荡,举贤不避亲:“要处置大同兵变,当快刀斩乱麻,从重从快解决,否则朝廷颜面何存?我提议杨植暂任大同巡抚,就近接受蔡天佑旗牌印信,统领李贤辽兵及调大同镇朔州、应州卫所营兵平叛。
杨侍讲学士级别足够,熟悉大同军民情况,也有两平大同兵变经验!”
众人闻言一愣,不由得思索:为什么只要杨植去大同,大同就发生兵变,而且都是杨植平的兵变?敢情杨植入翰林院以来,逮住大同兵变使劲薅军功?
张瓒首先道:“臣附议!”
张瓒是个帅帅的中年大叔,长得方面大耳,眉入鬓骨,眉框骨隆起,平时以知兵自诩。因为出自直隶沧州,所以凭张瓒的长相及籍贯,一看就是足以任用的福将。
尽管大家都知道张瓒依附于郭勋,靠郭勋举荐位列九卿,不过郭勋的话非常有道理。
现在九卿里面空缺了吏部、礼部两个尚书,户部尚书孙交略一思索便表示同意,工部尚书赵璜也表示赞成,兵部尚书金献民想了一下也点头曰可。
这事基本上就可以定下来了。
嘉靖更细心些,他对兵部尚书金献民道:“取杨植的武力考试档案来!”
各地县衙吏房、兵房有一式两份的当地童生秀才的武力考试档案,朝廷的吏、兵部则有举人进士的武力考试档案,这些档案都是官府用人的重要参考。
杨植的武力档案很快从兵部取来,档案表明杨植的武力值很高:骑射优异,能拉开两石弓,刀马功夫出众。
嘉靖更不犹豫,下令道:“命杨植任大同巡抚兼右佥都御史,就地接授巡抚关防及王命旗牌便宜行事,统领大同镇及辽东李贤参将兵马,尽速平定大同兵乱。令朱振就地接替桂勇为大同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