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歌悠扬》最新章节。
夏天,永远是那么炽热。
但是依然要干活。
粗略地修缮房屋。
下田清理杂草。
开垦农田。
放牛喂猪,带小屁孩。
刘长安累的一匹。
刘长安当然可以离开农田去专心读书,但是刘长安显然不想这样做。
专心读书固然有益处,但是这样大大减少了和庄内同龄人的相处接触,更不利于自己塑造形象。
况且刘长安干的活已经算少了,只是帮张氏夫妇打理农田。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刘长安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擦了擦汗,正打算继续狠狠地锄地时。
刘长安的余光瞥见了一处血迹。
“小顺子,站住。”
刘长安按住一个身着布衣的黑瘦男孩儿。
“刘大哥......”
男孩儿放下除草的镰刀有些不知所措。
刘长安仔细看了看,从旁边拿了壶水,冲洗了一下。
原来小顺子的小腿被镰刀割伤了,开了好大一个口子。
清洗完毕,刘长安从怀里掏出备着的布,仔细包扎了一番,说道:
“你今天回家好好休息吧,你那片杂草我帮你割。”
“谢谢刘大哥”黑瘦的少年感激道。
小顺子今年十岁,是家奴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死了,后来母亲再嫁,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
所以很小就干起各种重活,整日忙碌为混一口饭吃,小小的身躯上有各种伤痕,略显老成的脸上布满灰尘。
可他终究还是个孩子。
刘长安叹气一口。将顺子推开,拿起镰刀狠狠地割草。
现在难过没事,有庄主帮助,再凭自己的本事,将来会好的,自己好起来,他们也会好起来的。
越想心里越愉快。刘长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手里镰刀飞快舞动。
接着又大笑着挥动锄头。
辛苦又带着些许畅快的劳动持续到傍晚,刘长安才扛着锄头回家。
一路上遇到许多拿着农具的庄客,看见刘长安纷纷喊“刘小郎”打招呼。
刘长安也一路笑着打招呼。
不过这些人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强,刘长安有些不明所以。
回到家和张熊谈论起来。
张熊听后叹了口气,只见充满沟壑的脸皱眉成苦色,说道:
“怎么会笑得出来,前年刚加了赋税,前些日子赋税又加了几成,本来收成就不好,又平白少了那么多的粮食,大伙怎么笑得出来。”
刘长安沉默片刻,问道:“这是庄主的意思?庄主这是何故?”
张熊摇了摇头:“庄主怎会如此,是朝廷加了重税说是要打仗,庄主也是没办法,
况且庄主还拿了储粮垫着,我们庄内税还比外面低,庄主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怪,只能怪这世道了。”
刘长安无言,历史的发展果真不出所料。
当今天子好大喜功,广征徭役以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以兴刀动兵。
天子看到无数奇观和赫赫功绩是爽了,可那底下无数老百姓可就遭了殃。
尽管刘长安料想到了,可是当赋税一事到头上了,他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历史洪流。
这天下才安定了几年?百姓才休息了几年?又要血流成河了吗?这狗皇帝怎么就这个逼样?这些大臣怎么就这样助纣为虐?
他妈的国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群虫豸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刘长安本来还算好的心情这下坏了,心里渴望上进的心情更加急迫了。
紧迫感压得刘长安有些难受。
但是急也没用,没用也急。
———————————
数日前,大梁心脏,洛阳皇城。
大梁的宫殿装饰,红墙黄瓦,金镂玉雕,亭台楼阁,繁华异常的让人觉得华而不实,总有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好像是纸糊的繁华,仿佛一戳就破。
但是文武大臣即使有意见也是不敢提出,因为当今天子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
前些天刚把一个谏官丢入虎园,那血腥的场面让一些旁观的大臣当场吓尿。
而面部不改色的皇帝又下令将失仪的官员拖出去打板子。搞的无数大臣战战兢兢,恐惧不已。
而事情的起因是皇帝王弘不满运河的开凿进度,于是决定再从关中征发五十万民夫前往开凿运河。而那名叫公孙匡的门下省谏官,几次劝天子爱惜民力,不要再征,并劝天子体恤百姓否则将动摇国本。
几次下来天子王弘大怒,派人将公孙匡下狱,后来得知公孙匡是弘农人,更是认定公孙匡是为谋家族私利而反对命令,于是决定将公孙匡公开处刑,并将其家族流放千里。
从此再无人敢触怒天子。
这位前不久大发神威的天子面容憔悴,浮肿的面容和黑云绕眼的样子无不诉说着这位天子的纵欲无度。
此刻王弘看着谦恭低头的百官,心里确感到十分满意,自己的大业不容任何人阻挠,特别是这些心里只有一家私欲的人,完全是绊脚石,早晚有一天,朕将你们全部处理掉。
接着王弘看了眼身旁的太监秦朝安,秦朝安会意,马上上前高声道:
“陛下有旨,今高元小儿几次不肯入朝,数次犯我边境,陛下决意征讨不臣,请诸公商讨策略。”
一语结束,上下哗然。
尚书令淳于瀚立马出列。
只见这个身形高大,白发苍苍的老者急促地说道:
“陛下,运河尚未竣工,前不久又征发五十万民夫前往山东,此刻又大动刀兵,未免操之过急。
况且高句丽虽狼子野心,可毕竟是弹丸小国,何不缓个几年。
届时待我大梁兵强马壮,天兵北上,再纠其冒犯天颜之责也不迟啊”
接着淳于瀚马上跪倒匍匐在地。
王弘淡淡地地看着淳于瀚,冷冷地说道:
“淳于师,朕心意已决,不必多言。”
淳于瀚听闻摇了摇头,一脸苦涩,接着起身退回位置。
王弘丝毫不理会这个宰辅的意见,只是将目光看向太尉韩申。
“韩卿,若要拿下高句丽,依你之见,需多少兵马?”
只见一个眼神锐利的瘦小老者快步站出,正是名震天下的吴国公、太尉韩申,只见他郎声道:
“回陛下,依臣之见,高句丽地处偏远,地势复杂,加之军力不少,非百万大军不可,若有一百万大军,水路并进,六个月内可拿下高句丽。”
王弘听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接着开口道:
“范卿,你听到了,可有什么说法。”
头顶冒汗的民部尚书范重进迅速站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