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最新章节。
那个时候的陆卫民已经蛮大了,六七岁年纪的样子,每年年底他就特别期盼爸妈带他们兄弟姐妹一起去县城赶集买年货。
过年的时候自由市场的年味非常之浓,摆卖着花花绿绿的年画,春联、窗花等,都是铺在地上,用碎砖块压住,除此之外卖吃的、用的比平常多出好几倍呢。
陆卫民对当时一个卖油馍的小摊印象特别深,摊主是一个脸胡子拉茬,穿着一身满是油污印的白色褂子。
那时候的油可是稀罕玩意儿,普通人家里日常生活都是省着用的,所以油馍这种大量用油的小吃很难吃得到,也就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卖。
他们这儿的油馍是使用的糯米粉,馅料是红糖花生芝麻,按压成圆型后下油锅炸里至金黄色出锅,特点是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特别香。
每次过年这个卖油馍的小摊就会排起长队来,可受欢迎了。
而每次全家人到县城赶集买过年的年货时,陆父就会给陆卫民他们兄弟姐妹买油馍,一人一个,吃得他们满手的油。
长大后,陆卫民再去吃那些小时候心心念念的食物,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那时的更好吃。
可能小时候肚里面没有什么油水,大了以后好东西吃多了吧!
除了吃的以外,自由市场最吸引孩子们就数书摊了。
那个年代文化设施和娱乐活动非常匮乏,小孩子因为识字不多,所以在书摊上最喜欢看那种有图画的小人书。
看一本厚的要2分钱,薄一些的一本1分钱,如果多看还会赠看一本呢。
而这些带图画的小人书有成套的,古代的有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也有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像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
因为小孩子没钱,往往一本小人书有七八个孩子轮流来看,而这时候书摊的摊主就会严厉的告诫租书的孩子们,别把书弄坏或是弄脏了,如果弄坏或是弄脏可要找他们父母赔的。
胆子小的小孩子会被摊主吓到,于是看书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翻着,生怕坏了或是脏了。
甚至有些小孩子怕到不敢把小人书分享给其他小孩子看,怕别的小孩子不好好保护书。
陆卫民每次跟父母到自由市场赶集,就跑到书摊前面,跟在那群县城的小孩子们屁股后面,等待着有机会混个脸熟看到书,用后世现代流行的说法就是白嫖。
那时候的他在生活上没什么烦恼,每天想的事情就是放学后要去哪儿玩,玩什么,整天跟着村里的小孩们疯玩,没啥心事。
在自由市场关闭后,一直到陆卫民上县城读初中,他们就再也没有全家人一起上县城赶集过了。
陆卫民如今要去搞自行车的自由市场,其实是改革开放后,市场周边的居民就偷偷在原先的地方,那些房屋的巷子里支起摊,卖起东西来。
随着这两年的发展,新的自由市场从一开始的几个摊点,慢慢的发展起来了,摊点越来越多,卖的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稍微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陆卫民听人说自由市场是有人在卖旧自行车的,
一般来说既然县城有这么一个地方在摆摊卖东西,陆卫民应该去那儿摆摊的,不至于跑到水泥厂门口去。
实际上到新的自由市场摆卖的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居民,少量是县城周边村子的。
就目前来说,摆摊还不被允许,虽然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没有了,对摆摊这事也已经不再严打,但县工商管理所还是会管一管,不时去执法整治,也看看有没有人偷偷买卖粮食等。
自由市场的摆摊小贩们因为是附近的居民,总可以利用地形和自己的住所躲过工商管理所的执法,跟后世城管和流动摊贩的“斗智斗勇”差不多样子。
而陆卫民一个从乡下来的农民,在自由市场人生地不熟的,去那儿摆摊只会是自找麻烦,完全没有本地居民有地形优势。
水泥厂大门口这种比较偏的地方,工商管理所是很少会跑过来看有没有人摆摊的,只要没人举报,基本上是不会有事。
当然,即使工商管理所的执法人员真的来了,陆卫民卖的东西也是自己做的农产品,是政策允许摆卖的,无非是没有按照规定到集市摆卖而已,也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