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最新章节。
并非刘珩夸大其词,实在是这个年代的交通太过不便。
一旦离开家乡,是否还有回来的机会,真的是个未知数。
提及家人,关羽的情绪明显低落许多。沉默良久后,才出言说道:
“关某并非草木,如果有选择,怎会愿意舍弃至亲之人,流亡异乡。可既然犯下大案,就绝不能再连累家人,只得如此而已。”
他看了眼刘恒,“听闻文瑜兄乃是界亭亭长,有官职在身。能网开一面救下关某,此中恩情,此生难还。正因如此,关某绝不能再拖累文瑜兄了。”
“长生千万不要说这种话。”
刘珩摆了摆手,神色严肃的问道:“时至今日,长生可曾后悔自己当日所为?”
“当然不后悔。”
关羽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回答道:“只恨没有早点杀了那恶贼!”
“刘某也不后悔救下长生。”
刘珩面色诚恳,“若是放任长生负伤离开,实在有违刘某心中道义啊。”
关羽既感动又无奈:“文瑜兄,何必如此?”
他定了定神,还是颇为坚决的摇了摇头,“文瑜兄有自己的坚守,关某亦然,还请莫要再劝了。”
刘珩有些头疼。
这脾气是真倔啊。
话都说到这种份上了,还是说服不了。
他只能换种方式,再尝试一次:“不瞒长生,我之所以想要长生迟些日子再走,其实是有私心的。如今,刘某其实面临着灭门之灾,希望长生能够相助一二。”
刘珩把贼匪劫掠郭里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就当刘某挟恩图报,长生可否等此事了结之后,再行离开?到时,绝不阻拦。”
“......”
关羽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当然明白刘珩所谓的请他相助,仅仅只是托辞。
他有伤在身不说,木屋距离蚩尤里还那么远,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他就算想帮忙也帮不上啊。
但刘珩已经把话说了出来,如果他还坚持要走,感觉又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
沉默片刻,关羽只得接受对方好意:“既如此,就麻烦文瑜兄了!”
“哈哈哈~”
刘珩开怀一笑,说道:“早该如此!”
达成一致后,氛围便愈发轻松。
二者距离本就不远,生活环境有许多交集,互相之间也都有一些了解。虽然算不上乡党,但总归比普通人多了些亲近。
再加上这两日发生的事情,所以聊起来愈发投机,颇有几分相见恨晚。
很快,关羽口中的“文瑜兄”就直接变成了“兄长”,关系更进一步。
直到刘珩祖母相召,二人这才依依惜别。
虽然刘珩很想带关羽到家中拜见自家主母,完成“登堂拜母”这道关键程序,可想到蚩尤里人多眼杂,担心走漏风声,只得放弃。
数日后,那伙贼匪终于再次暴露了行踪。
他们出现在了河北县。
蚩尤里弥漫的不安,终于开始慢慢消散。
因为河北县还在解县之南,按照他们的路线,蚩尤里应该算是幸免于难了。
暂住在刘家邬院的老幼妇孺,纷纷回到自己家。
刘珩的生活也变得平静且规律起来。
白天去木屋那边练习箭术,顺便跟关羽聊聊天,经营一下感情。
晚上则躺在床上捧起了竹简。
他看的自然是《尚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融合前身的记忆后,刘珩发现在这个年代,像他这种人,不读书根本就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虽然说大汉马上要乱了,但只要当今天子没死,天下所有豪杰都得低眉顺目,按照规则做事。
而距离当今天子驾崩,还有足足六年时间。
刘珩不可能干等六年,什么都不做。
不管怎样,早做准备总不会错。
而如果想做些什么,学经都是无法避开的一项。
很多人都知道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尊儒”究竟尊到了什么程度?
简单来说,在大汉朝,儒家经典就相当于后世的文凭。
没有这张文凭,堪称寸步难行。
就算在战场上豁出性命,获取一些军功,最多也只能当个乡里间的富家翁,升官什么的,根本没可能。
当然了,如果背后有靠山,比如刘珩的祖父刘震,那另说。
或者说,你是阉党,那也另说。
类似刘珩这种情况,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研习儒家经典是必要条件。
光武平底天下后,沿袭前朝制度,设置五经博士十四人。
分别是:
《易》四,施、孟、梁邱、京氏。
《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