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长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顾问》最新章节。
如今听徐良提起,他竟感到一丝惭愧,像是错过了某种深远的智慧。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本王倒要听听,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你徐良口中的‘实学之才’。”
朱高炽与姚广孝心头一震,纷纷起身行礼:“燕王殿下。”
朱棣身着玄色蟒袍缓步走入,神色冷峻中带着些许疲惫,他显然刚从军务中抽身而来,但眼中的精芒依旧锐利如刀。
朱棣目光落在徐良身上:“徐疯子,你刚才所言,本王在门外已略听一二。”
“沈括确实是大才,但他不过是北宋的一介官员,与如今皇明的局势,真能扯上关系?”
徐良冷哼一声,显然还在记挂朱棣假扮身份骗他的事。
他坦然答道:“沈括的意义,不在于他的个人,而在于他所代表的‘实学’之道。皇明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朱高炽与姚广孝不禁为他的无礼,抹了一把冷汗。
朱棣冷哼一声,语气带着嘲讽:“如今的朝堂里,尽是无用之人?”
徐良毫不避讳,直言道:“不少官员受科举制度影响,只知空谈仁义道德,却未曾真正踏足民间。”
“若黄河决堤、残元入侵,仅凭他们的四书五经,恐怕百姓早已尸横遍野。”
朱高炽听得心头一颤,面色隐隐发白,犹豫片刻后低声劝道:“父王,话虽如此,但程朱理学毕竟是国本,自南宋以来,士林皆以此为尊,视为立身之根基。”
他停了停,神色越发凝重:“若是动摇这根基,恐怕天下士林之怒难以平息,反而会为靖难大业增添阻力。”
朱棣目光如电般扫过朱高炽:“你觉得徐良的提议不可行?齐泰、黄子澄这些人便是程朱理学的高徒!”
朱高炽感受到那凌厉的目光,喉结轻轻滚动,却难以开口反驳。
他的视线不自觉地投向徐良,显然希望从这位狂士口中得到些支持。
然而,徐良依旧一副淡然模样,似乎全然未被气氛影响。
他微微一笑,目光转向朱棣:“程朱理学扎根已深,短时间内确实不宜彻底硬撼。”
“但天下士子,不应只背诵圣贤之书,而应学会将学问化为实践之器。”
朱棣的声音带着丝冷意,显然对这类理论之谈不太感冒:“如何实践?若只是空谈‘实学’,不过是换了个说辞罢了。”
“本王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法子,而不是一套新的学派名号。”
徐良神色难得认真:“所谓实践,便是教人以有用之学,以北平为基地,设立一所新式书院,教授真正能造福民生、强盛国力的学问。”
他略微顿了顿,目光灼灼地望着朱棣:“诸如农业改良、水利工程、军器设计、律法实务,甚至海外贸易。”
“这样的士子,不必人人成为沈括,却至少能各司其职,为皇明分忧。”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
然而,他很快收敛思绪,脸上重新浮现出冷峻的神色:“此法听来虽好,但书院设立、士子成才,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今靖难大业正值关键,哪有余力容得这些书生慢慢成才?”
徐良闻言不卑不亢,缓缓说道:“时间的确紧迫,但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起步’,而非立刻求全。”
“若你能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推动,虽无法立刻见效,但长远来看,朝堂的文风必然会逐渐改变。”
他语气一顿,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深植在朱棣心中:“更重要的是,当新的官僚集团崭露头角时,殿下便可借此力量迁都北平,进而对抗江南士子集团的掣肘。”
“到那时,朝堂之局也将因此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