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长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顾问》最新章节。
徐良嘴角一勾,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世子言重了,我只是说,燕王可以重新构建一套能够真正推动皇明发展的教育体系。”
“至于程朱理学是否需要推翻,关系不大。”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厅堂中炸响。
朱高炽脸色煞白,手中的茶盏微微颤动。
他虽然听见徐良口中说“关系不大”,但字里行间的意味却令人不寒而栗。
徐良的主张,分明是要从根本上颠覆这座稳固百年的思想基石!
朱高炽强压住心中的震惊,略显僵硬地说道:“徐先生所言未免太过激进了。程朱理学自南宋以来便为朝廷立国之学,是维系天理人伦的根本。若动摇此根基,恐怕……”
他没有说完,眼神中已流露出强烈的不安与抗拒。
“阿弥陀佛。”
坐在一旁的姚广孝轻轻念了一声佛号,双手合十,闭目片刻,似在平息内心的波澜。
他随即睁开眼,神色复杂地看向徐良:“程朱理学乃道统之源,是士林尊奉的圭臬。若要动它,恐怕天下士林皆不答应。”
姚广孝这话虽是劝阻,但分量极重。
他一生历经风云,对于士林的势力再清楚不过,轻易撼动道统,无异于与整个知识阶层为敌。
徐良并未回避,反而坦然点头,语气坚定:“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看似教人向善,实则是一套钳制思想的工具。”
“它用繁琐的道德教条束缚人性,将朝堂变成了空谈圣贤之理的场所,而非治国安民之地。”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两人,语气越发犀利:“对于士人,它是一道看不见的枷锁;对于百姓,它是阻碍发展的藩篱。”
“单以这样的学说取士,只会让皇明管理系统逐步僵化。”
这番话一出口,厅中空气仿佛凝滞了片刻。
朱高炽抿着嘴唇,他心中隐约觉得徐良的言论不无道理,但又觉得这番激进的想法太过冒险。
他终于开口,语气有些发紧:“徐先生,程朱理学纵使有其不足,但它提倡的‘天理人伦’,不正是维系朝廷和百姓的根本吗?”
“若贸然推翻,岂非天下大乱?”
“大乱?”徐良冷哼一声,“真正造成天下大乱的,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僚。”
“他们借助这套道学的外衣掩饰贪婪与无能,让百姓忍受饥寒交迫。这样的‘道理’,究竟是为了谁?”
姚广孝微微蹙眉,睁开眼睛直视徐良,声音有些颤抖:“徐先生,您的观点的确有冲击力,但老衲不得不问,若非程朱理学,您所谓的‘新教育体系’又是什么?”
徐良微微一笑,转身踱步回到桌边。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神色从容:“所谓新教育体系,是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空谈,把目光放到实事和百姓的实际需求上。”
“百姓需要的,不是天理人伦的教条,而是能够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的政策。皇明需要的,不是一个个死读书的酸儒,而是有真才实学、能办实事的人才。”
他说到这里,语气逐渐高昂:“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思想教育,提倡实学,才能让国家真正强盛。”
朱高炽听得心情愈发沉重,双手无意识地紧握成拳,目光在徐良与姚广孝之间游移。
他的内心翻涌着矛盾——既认同徐良的一些观点,又深感其言论的危险性。
徐良见状,话锋一转:“北宋之时,有一位名叫沈括的官员,他通晓天文、地理、医药、数学,甚至军器铸造,堪称博学之士。”
“他撰写的《梦溪笔谈》,不仅记录了许多创新的实用技术,更对后世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高炽听到“沈括”二字,眼中掠过一抹讶异,轻声自语:“沈括……《梦溪笔谈》……”
他记得曾在书房里翻阅过这本书,但当时因为内容艰涩而匆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