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最新章节。
贾珠之病需得慢慢调养,既已决定放弃春日里的春闱,他便强令自己心绪宁静,抛开书卷,不再念及功名之事。家中来信询问归期,贾珠将自己的病情与打算一一详述,未料周瑞家的竟亲自赶来:“大少爷,太太知您久病未康复,心中忧虑,特遣我火速前来探望。”她还携来了刘太医:“刘太医与我们府上颇为熟稔,对您的身体状况亦颇为了解。想来此地的医师医术平庸,才致病情拖延至今。恰巧刘太医因事告假回乡,顺道便请了他来。有刘太医在,定能药到病除。”...
贾珠身形消瘦,虽不至骨瘦如柴,却也相差无几,一看便是经历过一场大病之人。周瑞家的见其状,并未怀疑病情的真实性,但心中仍感诧异:既然已挺过难关,怎还会如此严重?
周瑞家的与王二太太均对当地医师持有疑虑,故而不惜重金请来了刘太医。
贾珠岂能听不出周瑞家的言外之意?他目光深沉地瞥了周瑞家的一眼,心中憋闷,又望了望神态自若的刘太医,终是伸出手来:“有劳太医了。”
听完周娘子的话语,贾珠对这位常来往的刘太医心中已生疑虑。
虽被称为太医,却并非专为皇室诊病之人。太医乃太医院之职,外界统称为太医,而专为皇上及皇室诊病者,则称为御医。那等人物,即便是国公夫人,若非特殊情况也难以请得动。昔日老国公重伤卧床之时,得皇上恩准,方有御医常驻荣国公府。自此之后,荣国府便再未有御医踏足。
御医医术自然高超,而太医则水平不一,但相较于民间医馆,仍更有保障。
然而,这些人中是否皆一心向医,未掺杂他念?
未然。
即便是御医,亦有人为利所诱,更何况太医?
若有人对林家心怀不轨,是否也会对贾家下手?
贾珠深知,此乃必然。
林、贾两家,何者更易成为目标?
林家之弱,显而易见,人丁稀薄。若表弟遭遇不测,姑父便仅剩黛玉一女,林家即便在姑父手中再如何显赫,也终将面临无人继承之困境。
而贾家呢?贾家之弊,在于朝中无人。
虽子不言父过,但贾珠心中明镜般清楚,父亲并非为官之人。
舅舅虽位居高官,却姓王不姓贾。如今贾家最缺的,便是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之人。
贾家缺席朝堂已久,祖父所留之人脉,亦会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消散。
他身为贾家第三代长孙,又颇具读书天赋,若他不在,便只能寄希望于琏儿与宝玉。
琏儿如今尚未考取秀才,即便通过,短期内亦难望举人,若要中进士,至少需十年光阴。而宝玉尚幼,心性未定,若要步入官场,更需时日。
贾家能否等待?
思及此,贾珠夜不能寐。然为身体计,他强迫自己不再深想。但对于刘太医,贾珠已心生戒备。
周瑞家的自是不知贾珠心中所想,眼巴巴地望着刘太医为贾珠诊病。待刘太医言及贾珠只需调养数月便可康复,她顿时喜出望外:“对对对,调养调养就好了。之前定是此地医师医术不精,夸大其词。少爷,待您再调养一段时日,我们便回京城吧。”届时少爷病愈,便可参加来年的春闱。
贾珠闻刘太医之言,心头一紧,暗自揣测,果然不出所料。
刘太医之言非虚,只是言辞间有所保留,未尽全功。
譬如,修养数月确为必需,然此间需心无旁骛,否则康复无望,此关键之处,他却只字未提。再者,刘太医岂会听不出周瑞家话中之意?
她欲让他明年春闱一试,而今距春闱不过寥寥数月,若全心备考,又如何能安心调养?
思及此,贾珠不禁一阵咳嗽,周瑞家连忙上前,以帕相侍,却惊见那帕上多了一抹鲜艳如梅的红。
周瑞家盯着那帕子愣了片刻,随即尖声呼唤:“太医!太医——”
他竟咳出了血。
贾珠却觉这血咳得恰到好处,既让他舒缓许多,又让周瑞家不敢再提春闱之事,转而全心全意照料于他。
这或许无法改变母亲的心意,但至少此刻他得以清净,且启发了他——拖延之策。
若母亲仍坚持他参加春闱,他便设法拖至春闱过后再“康复”。
贾珠并非未曾想过说服母亲,但母亲一旦固执起来,无人能动摇其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