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最新章节。
于洋给“玄鸟”近地轨道穿梭机定下的最终型号的研发目标,是不低于第二宇宙速度的自主飞行速度,从蓝星到达月球不超过8个小时时间。
刚开始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大毛二毛的三名航天器专家都觉得于洋有些疯狂,是异想天开。
当年强大如毛熊和漂亮国都没实现这个技术,就凭你一个夏国的民营企业?
不过研究院的其他人倒是不觉得于洋是吹牛,这么多年,于洋作为集团首席技术官,从不做没把握的项目。
只要于洋提出来的设想,都一一实现了,无非只是时间长短,过程曲折一些而已。
于洋喜欢以德服人,自己要用技术和实力折服这些外籍专家们。
上一世的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漂亮国和夏国已经实现了穿梭机的技术突破。
当时于洋去漂亮国在月球背面秘密基地的时候,乘坐的就是漂亮国的星船穿梭机,从蓝星地面起飞直接到月球的航程只需要14个小时。
后来,于洋还参与了利用研究外星飞船逆向工程研究出来的外星文明技术,用来改进穿梭机的项目组,让于洋顺便又薅了一大波技术羊毛。
科学技术都是一步一步研究来的,“玄鸟”号的原型机已经设计出来
眼下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射的问题,再进一步,自由往返月球的事那至少是几年后才能实现的了。
火箭项目部和航空项目部也分出一部分研发人员,参与两种载具的研发。
火箭助推器组合发射以“扶摇-2013”重型火箭为原型进行研发改造,飞行器以“鹈鹕”型飞机为原型进行研发改造。
穿梭机的火箭带飞组合发射模式,是以“扶摇-2013”重型火箭一枚主体火箭加上两枚助推火箭与穿梭机组合,没有太多的创新,漂亮国多年前都已经放弃这种方式。
另一种发射模式,“鹈鹕”型运输机则是改的面目全非。
两架“鹈鹕”运输机并排,机翼连成一体,两架飞机中间机翼上的发动机挪到了外侧机翼两边,机体缩小,两机体中间留有大尺寸位置,再加上固定挂载架。
就如同两个人搭着肩抬着重物那样,把穿梭机抬升到距离地面大约30000米高度的高空后放飞穿梭机。
还有一个方案是重新研发一种扁平样式的运输机,背着穿梭机飞到高空再放飞,两种方案各有优劣,于洋觉得都可以尝试,来个优胜劣汰。
改的面目全非的“鹈鹕”运输机就不能再叫这个代号了,于洋重新命名了一个代号“蝠鲼”,新设计研发的扁平式的高空喷气运输机代号“鳐鱼”。
两种型号的特殊运输机和“玄鸟”穿梭机都已经制作出等比例缩小的模型机,正在1号航空试验场的风洞内进行风洞实验,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开始制造缩比验证机。
“蝠鲼”和“鳐鱼”运输机的技术难题好解决,螺旋桨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都是现有型号的升级版本,就是“玄鸟”的航天发动机技术暂时还没有大的进展。
传统的火箭发动机并不适合于洋设想的穿梭机(航天飞机),在大气层内使用化学燃料的火箭发动机,在太空使用离子发动机,航天器本身就空间有限,不能两种都装配。
所以就有必要研发一种大推力的离子发动机,不用在大气层内外来回切换,可以直接使用。
不过,初期还是先以使用化学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来验证“玄鸟”穿梭机的性能,为“玄鸟”穿梭机I型。
有了发动机,还缺少动力能源和耐高温的机体材料。
这方面,混沌研究院金乌实验室按照于洋拿出来的一些技术数据,正在研发高分子金属聚合物固态电池和石墨烯固态电池,后期“玄鸟”的型号会使用大功率的离子发动机,就需要电能驱动。
祝融实验室也在实验轻质碳基微烧蚀材料、碳化钽、碳化铪等碳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多层复合隔热材料,从中选出性能最优秀的材料,应用在“玄鸟”穿梭机的机体外壳上。
大量资金、人员、设备的投入,加上于洋的技术指导,一项一项的难题被逐一解决,“玄鸟”升空也只是时间问题。
航天器的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发着,计划于今年年底发射的深空探测器(撞击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进入了最后的试验阶段。
按照于洋的计算,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就可以正常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
混沌研究院天文观测部门已经选定了一颗直径80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距离蓝星距离在150万公里左右。
深空撞击器要从蓝星表面发射,精确撞击到这颗小行星,这个技术可比目前世界上最精确制导的导弹还要难上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