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奇

第4章 旅途4(1/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兴传奇》最新章节。

货船之上,放置种子的隔间收拾的极为整洁,除了经常需要通风换气之外,每隔几天,还要对隔间略作清理,尽量确保其内部干湿有度,尤其是在行船之时,绝不能让货舱浸水,导致种子发霉。

张广盛、欧阳山带领众多镖师,护卫的活没干多少,倒是被张作海指挥着,干了不少农活,其中最多的,就是不停地打扫卫生,确保舱内环境干燥整洁,略有湿度。

用张广盛的话来说,华兴人的种子,比他们平时护送的金银还要宝贵。

实际上,用两艘货船装载种子、礼品等货物,多少有些浪费空间,但在张作海眼里,却是正好合适。

真要满满当当地弄上两船,连个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估计没等到达京师,就会有半数种子失去活性。

至于那些礼品,尤其是镜子,更要小心看护,真要打碎几面,可没地方换去。

除了上述物品,剩下的就是粮油、食盐、菜品等日常之物,毕竟随行人员众多,又是在江上行船,总要保证大家吃好才行。

......

众人登上货船,张作海主动承担起讲解任务。

看着那些黄橙橙的玉米种子,再听华兴人吹牛说是亩产可达千斤,于立府多少有些将信将疑,关键是人家说的有模有样,一点也不像个外行,种子又是平生仅见,一时间却不好出言质疑。

当然啦,张作海吹牛之余,还是尽量往回收了收,表示没有上好肥料的话,产出达到三五百斤总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土豆时,于立府、于嗣昌更是大开眼界,像这种大过一个拳头的品种,一株甚至能结三到五个,总算下来,岂不是比那玉米产量更大。

当张作海找出一个足有两个拳头大小的土豆,让二人观赏时,这二位顿时无语,若是个个长成这样,亩产怎么会低于千斤?

张作海还是那句话,肥料用的好,加上土地品质高,完全有可能摸到千斤左右的产量,正常情况下,达到六百斤以上,难度并不大。

见张作海拿出一个盒子,里面居然是一些芝麻粒大小的种子,于立府有些奇怪,连忙询问此物有何用途。

张作海笑着告诉于立府,这东西才是真正的土豆种子,若不是怕土豆浸水发霉,他可不想带这种费事的物什......。

相比块茎种植,用土豆种子培育、发芽、入地,实在是太过麻烦,而且产量还无法保证。

农业部把这东西塞给张作海时,老张自己都有些懵圈,你们实验室用的东西,我可摆弄不了。

无奈之下,符思南又找人给父子二人培训一番,才算勉强过关。

六个月的休眠期,加上发芽缓慢,出土困难,用土豆种子直接种植,第一年肯定会引人嘲笑。

船行江上,又是长途,总要有个备份,农业部也是出于稳妥考虑,才作此安排。

听张作海唠唠叨叨介绍半天,于立府、于嗣昌伯侄完全懵掉了,半懂不懂地问了不少问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华兴人的农事上,水平绝对不低。

眼前这个老者,肯定是个好手。

最后,岳文雍主动进入舱室,取出一大一小两面镜子,作为礼品送给于家伯侄,顿时将二人惊的目瞪口呆。

活了一辈子,老爷子还是头一回如此清晰地,看到自身模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黑太子
明末黑太子
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奸相主政,党争不断,勋贵贪腐,藩王暴敛,国库告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边塞危急,风卷狼烟,强虏铁蹄,频频叩关,朝廷兢惧,社稷将倾,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行将覆灭……
牛笔老道
史鉴明古
史鉴明古
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载治乱,知兴衰。
齐辛重光
晚唐:开局一条船
晚唐:开局一条船
关于晚唐:开局一条船: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李唐随同他工作在的一艘远洋集装箱货轮穿越时空,来到河西走廊祈连山山脉深处。船不往水里游,偏往山谷走。好在船山号货轮装载的集装箱多,各类物资不缺。而且还有三名外太空来的“交通肇事者当小弟。李唐在这个混乱的晚唐河西走廊有了生存的原始资本。为了打通从深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李唐带着三名仿生机器人小弟玩起了单机种田游戏。哪曾想,这个游戏越玩越大。喜玛拉雅山脉挡
熔海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史上最强勇敢系统
广宗城里的一个小子,家中无权无势,卖了唯一的房产凑了点钱准备去衙门谋个差事,可钱也使了,职位却被他人占了,拼爹,没有;拼钱,没有;拼人,也就自己。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户人家打着短工供养家中老母。有一次回家途中,偶遇一少女买东西没给钱,被老板抓着要送官,鬼使神差之下,他居然用身上那为数不多的钱替少女付了账。本以为少女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没成想,他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张角的女婿。
茂龄老爹
万历新明
万历新明
穿越成皇帝爽吗?说真的,一点都不爽,因为要担负的、要克服的,比草根还多。在一张涂满油彩的烂画布上重新作画很难,朱翊钧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个机会,我还想再干500年!书友群:感谢小龙鹅962358765
摩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