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最新章节。
“下一个!”
一名衙役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这份忙碌的满足。
在这忙碌的工作背后,他们深知自己正在参与一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
每一个登记在册的名字,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大人,我叫王二,今年二十岁,有力气,什么活都能干。”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快步走上前,他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脸期待地说道。
为了能顺利报名,他特意早早地起床,将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
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衣衫,虽然破旧,但却整洁得体。
衙役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那结实的臂膀和充满干劲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好,登记好了,你回去等消息吧。”
王二兴奋地退到一旁,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新工作岗位上忙碌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离这份工作又近了一步。
而且他非常有信心,毕竟这次招募两万人,以他年轻力壮的自身条件,肯定可以通过。
他在心里暗自盘算着,等拿到了月俸,一定要给家里买些好吃的,让父母也能过上好日子。
在队伍中,还有许多妇女和老人。
他们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但生活的重担让他们也怀揣着对工作的渴望,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为家庭分担一些负担。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脚步蹒跚地走到桌前。
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期待。
“大人,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会做饭、洗衣服,能不能在军工厂或是矿场里做些杂活?”
她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恳切。
衙役看着她,心中不禁有些不忍。
他深知,军工厂和矿场的运转,不止需要那些身强力壮干活的男子,负责打杂做饭的妇人同样不可或缺。
“老人家,你先登记吧,我们会根据情况安排的。”
衙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温和。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花。
她紧紧地握着手中那张写有登记信息的纸条,仿佛那是她改变生活的唯一希望。
她想起这些年家里的艰难日子,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她怎能不倍加珍惜。
在队伍的后方,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怀中抱着年幼的孩子,孩子在她的怀里睡得正香。
这位母亲一边轻声哄着孩子,一边不时地张望着队伍的进度。
她的眼神中既有对工作的渴望,又有对孩子的担忧。
她在心里默默想着,要是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哪怕再辛苦她也愿意。
随着时间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推移,庐州府衙前报名的人数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到傍晚余晖散尽,长长的队伍始终不见尽头。
人群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摩拳擦掌,渴望能在新的岗位上一展身手。
有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带着家庭的责任与期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
还有一些勤劳能干的妇女,虽然体力稍逊,但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改变命运的决心,丝毫不输他人。
庐州城的客栈和酒馆也迎来了生意的高峰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许多从外地赶来的商人都在这里落脚,他们行色匆匆,却又难掩兴奋之情。
自从庐州涌来大量的灾民,敏锐的商人们便早早嗅到了商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生意。
在一家热闹的客栈里,客栈老板忙得脚不沾地,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却依旧笑容满面。
他一边手脚麻利地招呼着客人,一边笑着对身旁的伙计说:
“这庆王殿下真是做了件大好事,这一来,我们的生意都跟着好了起来。你瞧瞧,这满屋子的客人,都是冲着招工的事儿来的。”
伙计也跟着点头,脸上洋溢着喜悦。
“是啊,老板,照这势头,咱们这个月的收入肯定翻番。”
客栈里人来人往,行李的碰撞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酒馆里,更是人声鼎沸。
人们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热烈地讨论着招工的事情。
“听说了吗?这军工厂是庆王殿下开办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兴旺。”
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男子端起酒杯,微微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兴致勃勃地说道。“那可不。”
坐在他对面的年轻人附和道,“能在里面工作,那可是件光荣的事情。以后出去,别人问起来,咱都能挺直腰杆说,咱是军工厂的工人。”
这时,旁边一桌的一个商人也加入了讨论。
“庆王要招募两万人,而且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大家有银子购买东西,我来庐州城果然没错。这地方,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繁华。”
众人纷纷点头,对庐州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百姓们对庆王李弘茂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他们深知,是庆王给他们带来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人们对庆王的夸赞。
一位老妇人在集市上买菜时,对卖菜的小贩感慨道:“庆王殿下真是菩萨心肠,要不是他,我们这些老百姓还不知道要在苦日子里熬多久呢。”
小贩也连连称是:“是啊,老人家,这都是庆王的功劳,我们可得好好感谢他。”
然而,在这场招工热潮中,也有一些人心怀担忧。
一些商家担心,大量的劳动力被招募到军工厂和矿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比如,城中一家布店的老板,最近就时常唉声叹气。
他看着店里寥寥无几的伙计,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这可怎么办,好几个年轻力壮的伙计都去报名了,要是他们都被选上,我这店里可就没人干活了。”
妻子也一脸愁容:“是啊,这招工的事儿,对咱们来说,不知道是福是祸。”
但他们也明白,这是庐州城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像滚滚向前的车轮,无法阻挡,只能无奈地接受。
几天过去了,报名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两万人。
常梦锡匆匆赶到庆王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弘茂。
李弘茂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常大人,看来百姓们对我们的计划很是支持。这是个好兆头啊。”
他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接下来,你要尽快完成筛选和培训工作,让这些工人早日投入到生产中。军工厂和矿山的建设,关系到庐州城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常梦锡神色凝重,郑重地领命而去。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关乎两万人的工作安排,更是关系到庐州城的兴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领着手下的人,日夜忙碌。
白天,他们在临时搭建的场地里,对报名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类。
仔细查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力求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晚上,常梦锡还在烛光下,仔细审阅着报名者的资料,思考着如何优化筛选流程。
同时,他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工人的培训事宜。
他四处奔走,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工匠和师傅,为工人们传授挖矿和冶炼的技术。
这些工匠和师傅们,有的来自遥远的矿山,有着丰富的挖矿经验。
有的则是在冶炼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技艺精湛。
常梦锡亲自与他们沟通,商讨培训计划,力求让工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实用的技能。
随着筛选和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庐州城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烈。
百姓们都在期待着,期待着能够成为军工厂和矿山的一员。
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看到了庐州城繁荣昌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