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天子

第70章 迁都之争,出其不意!(2/2)

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化天子》最新章节。

永乐皇帝掀起的那场靖难之役,前前后后一直打了差不多四年,而真正的主战场,也就是淮河以北的北疆地区,燕军和南军进行了血腥残酷的拉锯战,今日你攻下一座城池,明日我再出兵收服他,这等状况之下先别说两军将士受不受得了了,平民百姓都受不了!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古代百姓最真实的凄惨写照。

土匪过境或许只是抢夺一些财物钱粮罢了,老百姓可能还会有活路,但是等到这些官兵过境,那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没有活路了。

人家可是官兵,代表着朝廷,就像是一把篦子在头上篦了一遍,把所有能吃的能喝的能穿的都篦得一干二净!

篦子是在头上篦虱子和虮子的,齿子一个挨着一个很是稠密,篦得狠了,就把头皮都篦烂了!

“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就是这么个意思,你就算交出了钱粮财物,可能还真不一定能够保命!

为什么?

因为官兵可以杀良冒功啊!

砍一个敌军脑袋,那就是一笔军功,谁知道你们这些刁民是不是早就投靠了敌军,成了敌军的眼线和细作?

所以,一场靖难之役,彻底将整个北疆地区都给打崩了,战火燃烧之处,百姓枉死惨死者不计其数!

在这种前提之下,北疆百姓的人口自然会暴跌,而且因为伤得太狠,哪怕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一直呈现出人口逐年下降的趋势。

不要忘了,大明真正的外敌,一直都是草原上面的蒙古人!

北疆百姓人口降低,那谁去戍守边防,谁向九边军镇输送粮草物资,谁为了家国大义毅然决然地奔赴边疆戍边卫国?

难道你要让江南这些士绅老爷们去戍守边疆不成?

别开玩笑了!

所以北疆人口降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足以影响到大明国运的问题!

永乐迁都势在必行,否则大明南北分裂将会更加严重。

朱棣也确实这么做了,于永乐十八年便下旨将应天府改为南京,将北平顺天府改为京师,随即将政治中心迁往北京,南京保留六部等中央机构,是为留都。

但定都乃天下第一大事,按例要诏告天下臣民,可明成祖朱棣却从未有这样的旨意,显然,少了这么一道重要的程序,至少在名义上北京还不能称为是真正的国都。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登基,这位仁宗皇帝身旁聚集着大量的南臣缙绅,在他们的怂恿之下,朱高炽一度动了改还南京的念头,下令修葺南京故宫,还将北京六部的印信收回重新铸造,添上了“行在”二字,这等于就是废除了北京的国都地位,可惜不巧的是,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迁都南京这事只能作罢。

宣宗朱瞻基则是遵从太宗朱棣,对迁都南京并不热衷,但终宣宗一朝,北京“行在”的头衔也没有废除。

所谓“行在”,就是临时国都。

直到正统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朱祁镇御朝亲政的当天,才直接正式下令,去北京“行在”二字,南京各衙门增加“南京”二字,彻底敲定北京国都、南京留都的两京制度格局。

毫无疑问,他这突如其来的一招,直接打了南方士绅一个措手不及。

这也是此刻朱祁镇最得意的事情。

“那杨士奇和杨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朕下旨!”

“这两条该死的老狗,都快被气疯了!”

“哈哈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白织月穿越了?还是每天都会随机带走一位幸运观众的柯学世界?为了苟命她选择加入酒厂,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勤勤恳恳做任务终于成了酒厂中闻风丧胆的女流氓啊不,是中流砥柱。白织月:但其实……我是个好人。众人:嗯,看出来了。白织月:????从哪看出来的?众人:坏人没你这么傻。白织月:……你们礼貌吗?
爱吃杏花蜜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关于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一朝穿越重生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农家子,还多了几个半大孩子,听着龙凤胎喊他爹,母胎单身多年的林流云彻底懵了。
七柳八流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柯学世界,天台上,青木目露忧伤,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他明明都说了,自己其实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普通高中生,怎么会和命案有关呢?巧合,这一切都是巧合!柯南:“嗯,青木这人确实很奇怪,像是有诅咒一样,总感觉碰到他就死人。琴酒:“青木?呵,一个不安分的家伙罢了。安室透:“青木吗?不知道能不能策反呢?小哀:“唉,青木为我做这么多,我要怎么还呢?以身相许吗?贝尔摩德:“我的孩子。这是一位入殓师穿越后
黑炭是猫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关于南明谍影: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
活埋大清朝
活埋大清朝
朱三太孙乃是我大清死敌!为祸之甚,尤在三藩之上!——少年英主康熙皇帝说完此话,便将朱和墭之名写在了南书房的立柱之上。朱三太孙你要顶住啊!反清复明全靠你了,我等大明忠臣就在后面替你加油鼓劲!——大明忠臣郑经、陈近南、大佬辉、刀疤荣正兴高采烈的在摇旗呐喊。朱三太孙你知道吗?这是你爷爷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遗诏,是从你家山寨里面找到的,如假包换!——最爱大明朝的杨起龙,正拿着墨迹未干的崇祯遗诏,自言自语。
大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