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最新章节。
年初六的桂花庄园,红灯笼被晨风吹得晃晃悠悠,把青砖地映得一片通红。李修贤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苏华的红棉袄沾着点新棉絮的白,两人端着黑漆托盘,正挨个儿给长辈敬茶。
何二奶奶坐在首位,银簪子在晨光里闪着亮,接过茶杯时,往苏华手里塞了个红封:“好孩子,往后就是咱何家的孙媳妇了。”李校长和何老师并排坐着,看着新人弯腰鞠躬,眼里的笑像盛了蜜,何老师悄悄拽了拽李校长的袖子,两人交换了个“总算盼到这一天”的眼神。
大伯公何明轩捋着山羊胡,接过茶盏时慢悠悠道:“修贤啊,娶了媳妇更要稳重,别丢了咱庄园的脸面。”三伯公何明暄在一旁敲边鼓:“就是,往后家里的事,多听苏华的,她是个妥帖人。”
江胜伯和何新叔坐在下首,喝了茶就往托盘里添糖果,嘴里直念叨“早生贵子”。院里的鞭炮屑还没扫,混着茶香和糕点的甜,把这敬茶的仪式泡得暖暖的。
凌晨、李修勇和李修文三兄弟凑在廊下,见苏华给二奶奶敬茶时脸红得像苹果,忍不住跟着起哄:“大嫂,声音再大点!”“大哥,快替大嫂挡挡茶,别让她喝醉了!”
李修贤回头瞪了他们一眼,嘴角却绷不住笑意,伸手替苏华扶了扶快滑掉的珠花。苏华被逗得抿着嘴笑,茶盏在手里微微晃,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倒比平时更添了几分娇憨。
何二奶奶敲了敲拐杖:“你们三个,别欺负新媳妇!”话虽这么说,眼里的笑却漫了出来。阳光穿过桂树枝桠,在新人身上落了层金粉,敬茶的叮当声、长辈的叮嘱声、兄弟的起哄声混在一块儿,像支最热闹的喜曲——唱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唱着这家人往后要更紧密的日子。
敬茶的瓷碗刚收进厨房,院门外忽然爆发出一阵震天响的锣鼓——“咚咚锵!咚咚锵!”李沐醒狮队的红黄狮子头已经探了进来,绒毛上还沾着晨露,随着鼓点猛地一顿,狮头高昂,金绒球在阳光下闪得人眼花。
“好!”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院里立刻炸开了锅。李修贤拉着苏华退到廊下,新人的红衣裳和狮子的红黄毛混在一块儿,像团烧得正旺的火。何二奶奶拄着龙头拐杖站起来,往狮队领头人手里塞了个红封,笑得眼角堆起褶:“把精气神都拿出来!让咱庄园的喜事,十里八乡都听见!”
鼓手是个精瘦的汉子,赤着胳膊,汗珠顺着脊梁往下淌,鼓槌抡得像风车,每一下都敲在人心坎上。两头狮子跟着节奏蹦跳,时而摇头晃脑地撒娇,时而弓起身子作势要扑,逗得孩子们围着转圈,手里的小鞭炮“噼啪”作响,惊得狮子猛地跃起,又在半空顿住,朝新人的方向作了个揖。
凌晨和李修勇在廊下看得起劲,见狮子朝苏华眨眼睛,故意推了推李修贤:“大哥,狮子要讨喜糖呢!”李修贤笑着从兜里摸出糖块,扔向狮头,红黄狮子敏捷地张口接住,嚼得“咔嚓”响,惹得满院哄笑。
最精彩的是“采青”环节。竹竿挑着捆生菜和红包,被举到老桂花树的枝桠间。黄狮子先跳起来够,差了半寸;红狮子瞅准时机,猛地踩着同伴的背跃起,前爪一勾,生菜和红包稳稳落进嘴里,落地时抖了抖鬃毛,把生菜嚼碎了往人群里撒——“遍地生财”的彩头,让长辈们笑得合不拢嘴。
锣鼓声渐渐缓下来时,两头狮子朝新人作了三个揖,又对着长辈们鞠躬,才跟着鼓点退出院门。可那股子热闹劲儿还没散,鞭炮的硝烟味混着桂花香,在院里打着旋儿。苏华的红棉袄沾了点鞭炮碎屑,李修贤替她拂去时,两人眼里的笑,比狮头的金绒球还要亮。
何二奶奶望着空荡荡的院门,忽然道:“这醒狮队,比去年江河结婚时更精神!”李校长在一旁接话:“那是,咱庄园的大喜事儿,就得这么热热闹闹的!”
阳光越升越高,照得满院的红绸更艳了。刚才的锣鼓声仿佛还在砖缝里藏着,时不时蹦出来,和着流水宴开席的吆喝声,把这场婚礼的喜庆,又推高了几分。
日头刚爬到桂花树顶,桂花庄园的晒谷场就已摆开了流水席。粗瓷碗在八仙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筷子斜斜搭在碗沿,风一吹,桌布的边角掀起,露出底下压着的红囍字。
远房的表姑带着孩子从邻村赶来,刚进院门就被婶子往桌边拉:“快坐快坐,刚蒸好的糯米鸡,趁热吃!”穿开裆裤的小子挣脱大人的手,盯着桌上的糖糕直咽口水,被母亲拍了下后脑勺:“没规矩,等长辈动了筷子再说。”
江胜伯的儿子扛着摄像机在席间穿梭,镜头对着端菜的婶子们——她们围裙上沾着油渍,端着炖得冒泡的土鸡汤,嗓门亮得像喇叭:“来咯——老母鸡炖党参,补身子的!”汤碗磕在桌上,溅出几滴金黄的油花,立刻有人笑着递过抹布:“慢点儿,别烫着!”
凌晨和李修文蹲在溪边洗筷子,听着席间的喧闹。三伯公家的堂哥正眉飞色舞地讲香港的新鲜事,说凌晨的武侠彩漫在茶楼里被翻得卷了边;表嫂们凑在一块儿,偷偷议论苏华的红棉袄针脚多匀,说“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晚上才热闹呢。”李修文往竹筐里摆筷子,“大伯公说,公社书记和县城的领导都要来,二奶奶特意让人杀了三头猪,还从镇上请了厨子。”凌晨笑着点头,刚直起身,就见何新叔举着酒壶吆喝:“凌晨!修文!过来喝两杯!”
日头渐渐往西斜,远房亲戚们酒足饭饱,揣着红封里的喜糖往回走,嘴里念叨着“晚上再来帮忙”。婶子们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竹筐里的空碗叮当作响,倒比刚才的说话声更显利落。
晒谷场暂时安静下来,只有几只麻雀落在空桌上,啄着掉落的米粒。李校长搬了张竹椅坐在门口,看着夕阳把灯笼染成橘红色,忽然对何老师说:“这中午的席是热乎,晚上的席啊,得更风光——咱修贤如今是干部,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何老师正往灯笼里换蜡烛,闻言笑了:“你啊,就盼着儿子出息。”话里的骄傲,却比灯笼的光还亮。远处传来厨子们剁肉的声响,混着孩子们追逐的笑闹,预示着这场流水宴的高潮,正悄悄酝酿。
夜幕刚把桂花庄园罩住,戏台的灯笼就亮成了串——三十盏红灯笼沿着台檐挂开,把“囍”字幕布映得通红。前排的八仙桌旁,县宣传部张部长正和省团委干事刘奕低声交谈,两人面前的酒杯刚斟满米酒;公社书记周峥嵘与革委会主任沈东阳挨着坐,手里剥着花生,时不时朝台上望两眼;龙潭大队的黑牛队长嗓门亮,正跟红星大队的何创辉比划着醒狮队的架势,粗布褂子上还沾着田埂的泥。
新娘苏华的母亲,县人民医院的吕副院长,穿着合体的蓝色干部服,坐在何老师身边,两人正看着台上调试乐器的姑娘们笑,手里的手帕叠得整整齐齐。何二奶奶坐在主位,龙头拐杖斜靠在椅边,目光扫过满席的宾客,银簪子在灯光下闪着满意的光。
风雅颂文化传媒的江河抱着吉他先上了台,何云露穿着月白旗袍站在他身边,路远调试着麦克风,三人刚鞠躬,张部长就带头鼓起掌:“小江的歌,在县里广播里常听见!”
“今儿不唱新歌,给大哥大嫂来段《花好月圆》!”江河拨响琴弦,何云露的嗓音像浸了蜜,路远的和声刚起,吕副院长就轻轻碰了碰苏华的手,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凌晨在席间笑着举杯,瞥见李修贤正给苏华剥虾,新人的肩膀偶尔碰在一起,像被歌声粘住了似的。
千色服装模特队的姑娘们踩着鼓点上场时,台下的惊叹声差点掀了棚顶。太空棉面料的新中式礼服泛着柔光,水红、月白、靛蓝的裙摆随着步伐展开,像把把撑开的花伞。黑牛队长看得直咋舌:“这料子摸着得跟云彩似的!”何创辉在一旁接话:“凌晨这小子,在香港搞的都是新鲜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