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阅小说网【wap.xy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他那辆黑色的轿车消失在胡同口,扬起的尘土在昏黄的路灯下缓缓落下。
叶昭的拳头,不知何时已经攥紧,手背上青筋毕露。
沈秀兰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他才缓缓松开。
“别为不相干的人生气。”沈秀兰将卷好的图纸放回桌上,目光扫过家人担忧的脸,最后落在顾云霁身上,“顾副队,让你见笑了。”
顾云霁摇了摇头,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茶水。
“李文博这个人,我听过一些风声,在城西有些势力,行事霸道。嫂子,你买那个厂房,他可能会使绊子。”他说的直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沈秀兰说得云淡风轻。
这一夜,叶家的孩子们兴奋得有些睡不着。叶邵凯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工厂、机器和高高的烟囱。
他悄悄对睡在旁边的团子说:“团子,以后我们家有工厂了!比学校还大!”团子似懂非懂,只知道是好事,跟着傻乎乎地笑。
叶妍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地画着一栋二层小楼,楼顶上还画了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
与孩子们的兴奋不同,成年人的世界里,横亘着一道现实的难关。
第二天一早,沈秀兰和叶昭便去了银行。银行的信贷员看过她的资料后,态度很客气,但流程却一点不能少。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需要房产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出具一份担保意见书,盖上公章。
二人拿着文件来到街道办,负责这片区域的是社区的刘主任。
刘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烫着一头时髦的卷发,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看人的时候,眼神总是在镜片后面挑剔地打量。
她听完沈秀兰的来意,又翻了翻文件,眉毛便拧了起来。
“抵押四合院?为了买个破厂房?”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居高临下的审视,“沈秀兰同志,我得提醒你。你一个女人家,搞什么建筑公司,这本来就不稳定。现在还要借这么多钱,万一赔了,你们一家老小住哪儿?喝西北风去?”
她推了推眼镜,目光转向叶昭:“叶昭同志,你是国家干部,是警察,思想觉悟应该比普通群众高。怎么能由着她胡来呢?这太冒险了。”
叶昭的脸色沉了下来,他刚要开口,沈秀兰却按住了他的手。
她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轻轻放在刘主任的办公桌上。
“刘主任,这是我公司和小龙虾摊这半年的流水账,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清清楚楚。”
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笔款项。
从几毛钱一斤的小龙虾,到几千块的工程款,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然后,她又拿出了“秀兰建筑”的营业执照,和几份已经完成的小工程合同。
“我不是胡来,”沈秀兰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是在经营一份事业。这家厂房,是我事业的根基。至于风险,我算过了,也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我相信我的判断。”
刘主任被那本详尽的账本震住了,她没想到一个摆摊卖小龙虾的女人,能把账目做得比厂里的会计还清楚。
她张了张嘴,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的话。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顾云霁走了进来。
他今天穿着一身便装,但身上那股干练的气质却掩不住。
“刘主任,忙着呢?”他笑着打了个招呼,很自然地站到了叶昭身边,“我过来办点事,听说叶大哥和嫂子也在这儿。”
刘主任看到顾云霁,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是顾副队啊,快请坐。”
她连忙站起来。
顾云霁没有坐,只是看了一眼桌上的文件,对刘主任说:“刘主任,关于个体经营者申请抵押贷款的事,市里上个月刚发了新文件,主张扶持和鼓励。只要手续齐全,产权明晰,符合规定,咱们基层单位就应该积极配合。这也是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嘛。”他说话的语气温和,却句句都点在政策的要害上。
既给足了刘主任面子,又不动声色地堵死了她所有推诿的借口。
叶昭也适时开口,声音沉稳:“刘主任,这是我们夫妻俩共同的决定,也是整个家庭商议的结果。我们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刘主任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看看沈秀兰那本挑不出错处的账本,又看看眼前这两个气场强大的男人,知道今天这事儿是拦不住了。
她拿起桌上的公章,在文件上重重地盖了下去。
红色的印泥落在白纸上,一切都尘埃落定下来。
走出街道办,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沈秀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胡同里的邻居们看到他们从街道办出来,立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看吧,我说的没错,真去办抵押了。”
“啧啧,这沈秀兰胆子也太大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叶昭也是,怎么就由着她呢?这要是赔了,一家子可怎么办……”
那些议论声像蚊子一样嗡嗡作响,沈秀兰却充耳不闻。
她手里攥着那份盖了章的文件,心里无比踏实。
三人并肩走着,顾云霁忽然偏过头,对身边的叶昭低声说了一句:“你找了个了不起的妻子。”
叶昭的脚步没有停顿,目光直视着前方,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他侧脸的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刚毅。
顾云霁嘴角微扬,没再说话。
银行的放款通知很快就下来了。沈秀兰从信贷员手中接过那张三万元的存单时,她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这不是她第一次经手大钱,但这一次的意义,截然不同。
这是她用自己的信誉、智慧和家人的信任,换来的未来。
那张三万元的存单,沈秀兰只在手里捂了半宿。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将存单锁进了床头柜的木盒里,然后把张建国和叶昭叫到了院子里的石桌旁。